APP下载

浅谈高校校史文化的研发
——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2018-01-24国艳秀

山东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史档案室学院

文·国艳秀

高校文化包括显性的高校文化和隐性的高校文化。显性高校文化指高校的物态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文化以及作为档案保存下来的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等,这是高校文化的硬件部分,是我们可以触碰到的物质载体。座落于高校范围之内、诞生于高校创建和发展过程之中的建筑楼盘、校园规划、教室布局、走廊安排、甚至指示牌等的建造和分布等都打上了高校的烙印,形成了高校独有的环境氛围和文化特色。当然,林立的建筑楼盘、校风校训碑牌等并不等于代表了高校文化。一所高校真实的文化是不能只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人文气息浓厚的雕塑或是校风校训中寻找的。高校文化的核心是隐性的高校文化,它是蕴藏在物态中的高校智慧,植根于高校的显性文化之中,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历经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并为师生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价值意识、教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这就是高校文化精神,隐性的高校文化就是高校文化精神,而校史文化则是高校文化精神的主流,是高校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集中体现。

“档案是知识贮存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物态化的档案形成后,档案人员通过汇编整合、采菁编研等形式反向提炼出档案中蕴含的人类智慧,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让档案文化特别是校史文化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服务社会的凭证作用、以史为鉴的资政作用、涤浊扬清的激励作用,让高校的历史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树,服务于高校发展实践,这是当前档案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高校校史文化研发现状

(一)馆藏档案的制约

校史文化是高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除了保留下来的建筑等实物之外,馆藏档案是校史文化最全面、最悠久的承载者。高校馆藏档案直接决定了高校校史文化的开发深度和广度。或受物质、经济、环境等因素限制,或因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认识有偏差,馆藏档案不够齐全完整,储存载体不够丰富,使得高校校史文化开发的平台空间严重不足,制约了校史文化的研发。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前身——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时期档案就因各种因素导致不全面不完整,至今仍是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

(二)业务水平的制约

高校档案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由其他职业转化而来,档案人员的知识多是于践中形成。除参加档案培训外,大部分档案人员没有接受过档案专业的系统学习,文化程度与高校其他部门相比相对偏低。校史文化的研发和利用需要对档案重新编辑,通过扫描、格式转化、载体转化等变成电子图表、电子照片或视频等新形式,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这对档案人员的文学水平、计算机水平、多媒体技术应用等都是一项考验。

(三)档案经费的制约

高校档案的安全保护本身就需要资金支持。高校校史档案的研发更需要场地、资金和人员投入,选择好场地并合理布局,教育基地、展厅、校史馆等实物展示平台,需要高校档案经费的大量投入。尽管近几年高校加大了档案经费投入,但缺口仍然很大。我们学院长期以来的档案经费主要用于档案用品、库房建设、安全防护等方面,档案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四)档案意识薄弱

校史文化的研发需要周期长,功能作用的发挥必然具有滞后性,高校领导一般比较忽视。高校档案人员的工作都被档案业务基础工作占据,收集、整理、统计、日常维护等占用了大部分,校史文化研发需要查阅大量材料,工作量大,成功不易,档案人员抵触情绪较重;有些部门档案人员流动性较大,档案工作交接不力等,这都给档案的整合研发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高校校史文化的研发途径

尽管面对许多不利局面,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满足于拥有一室死档案,为了与高校发展对接,发挥校史文化功能,镕铸高校文化精神,致力于多角度多侧面开挖校史档案,积极探索高校校史文化的研发途径。

(一)锤炼业务水平,为研发工作打好基础。

高校校史档案要挖掘文化功能,就要切实加强档案服务能力。“这种服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开辟阅览室,直接提供档案原件或者档案复制件供利用者查看;二是档案馆充分挖掘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和文化物质资源,整理出直接面向公众、面向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档案室每年下发归档计划,要求各部门对照岗位职责认真梳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确定保管年限后按时移交。档案室接收各部门移交的纸质、光盘、照片、实物等各种载体档案,经整理加工后及时上传档案系统。为方便学院各部门利用,档案室向学院开放查询帐号,档案系统目录向全院公开,扫描件可以通过档案网下载使用。

(二)进行资料汇编,突出高校的闪光点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围绕着高校的某一角度或是某一个侧面对高校的校史资料进行汇编,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档案室编撰《大事记》、《学院制度汇编》、《教学大赛获奖选手汇编》、《教学成果图片展》、《年度内重大活动》等。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学校每年举办职业活动周师生成就展。自2014年始,由各部门提供内容,档案室编撰《学院年鉴》。这些资料汇编完成后,方便查找利用,加深了师生对学院的发展的直观认识。

(三)举行实物展示,重现高校历史

利用各种载体档案举行实物展示,回溯高校发展历史。山东轻工职业学在2008年建立实物展厅,以系部为单位陈列了各种奖碑、奖牌、作品、成果、模型等,展现了各系的文化特色;领导视察照片墙展示了学院的发展历程;毕业生风采栏采集了一部分优秀毕业生照片,展现学院的人才观。2014年,学院7个系的展厅全部建设完成。学院正在建设更大规模的校史馆,建成后将对外开放。

(四)进行校史档案编研,突出高校文化价值

资料汇编和实物展示是按一定的次序将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串连起来,以达到突出某一方面的目的。而校史档案的编研则需要档案人员去粗取精、加工提炼,对档案进行深加工,获得发展规律、汲取先进经验。如果说汇编和实物展示比较客观的话,编研则融入了作者一部分主观认识,这些主观认识不是作者的主观臆想,而是潜藏于档案之中被编研人员“发现”的。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创建于1960年,前身为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座落于丝绸之乡——周村, 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80年复校,又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建设,截至1990年,依托于丝绸行业,为全省丝绸行业培养了一万余名行业优秀人才。2006年学校升格为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随着学院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学院以丝绸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已经不适应当时行业经济的发展,2014年学院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档案室编撰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院校史》、《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校史》,在档案网上公开。在校史中回顾了学院建设的成就,总结了学院的办学经验。此外档案室还参与《改革开放实录》编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的办学理念、先进经验等。

(五)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艺术加工,树立高校文化口碑。

2014年,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在OA上开辟了校史专栏,发布了5期内容,分别为《学院正门的变迁》、《两份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的启示》、《复校之80级丝织班》、《呵护毕业生们的母校源》、《流淌在校园中的汗水》,通过访谈老领导、采访老校友等形式,收集触动他们记忆的“学院的变迁”,采集到的资料与档案史料进行对比确认无误后,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形成稿件,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引起了学院教师的共鸣。

不经研发的档案就是一堆死物,其价值也易被人忽视。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使之变成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更易被人接受的艺术作品,同时运用声像、视频、配乐等使之更加形象、立体、生动,从而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2016年,学院领导希望在迎新晚会上能出现一个“回顾学院历史、展现学院风采”的节目,让刚跨入校门的新生对学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增强自信。档案室接到任务后,以学院的发展历史为素材进行创作,三易其稿,最后选定以散文诗形式创作了《奋斗的乐章》,用“学院创建”“中职发展”“高职奋进”“扬帆起航”回溯了学院的4个发展阶段,朗诵者身后配以大屏幕,选取了学院发展中的照片和声像进行剪辑配乐。诗歌朗诵与学院同期照片、视频同步播出,节目一经播出后,同学们都深受鼓舞,这个节目也成为学院的口碑节目。

艺术加工需要档案人员的深度研发,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也较高,当然艺术加工是建立在校史的真实性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校史档案的真实,就失去了校史文化的生命力,学校的口碑也无从谈起了。

美国人种学家阿姆斯壮(Armstrong Karen)曾这样描述:对所选择的零星的过去进行重写,通过这种整理,人们把过去带到现在,他们通过谈论历史、描绘未来,建立自己的文化。校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的有力支撑。档案人员加强校史文化的研发,深挖高校文化主流价值,这既是高校档案人员的职能,也是致力于文化建设的高校发展之必然趋势。

● 参考文献 ●

[1]史莉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之我见——以辽东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4,(15).

[2]董培仁。现代学校文化的显性与隐性文化,2006.

猜你喜欢

校史档案室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论政府信息公开下的机关档案室开放利用服务
高校档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院掠影
以省三星级档案室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