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公众满意度彰显贵州决心

2018-01-24袁燕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造林贵州省全省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燕 李思瑾

生态文明建设的“增”与“减”

黎平: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林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就开始布局实施几大工程:

其一,县、乡、村三年荒山绿化造林,由此拉开了全省“大造林”格局。

其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通过案件查处,树立了林业法律主体地位,开启“依法治林”,让公众意识到森林资源的宝贵。

其三,“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植树造林由林业部门单独为之转变为由政府主导的全社会共同行动,三年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1975万亩,实现“一增一减”:全省森林覆盖率“增”,水土流失面积“减”。此外,各级政府还推进脱贫产业与林业项目相结合发展,林业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其四,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正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退耕还林为重要抓手。2015年以来,贵州已争取到退耕还林指标约1053万亩,此指标为全国之最。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5.3%,比目标任务50%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陈程:贵州省环保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和对贵州工作的指示精神,守住、守好两条底线,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染排放总量却不断下降,经济增长、污染减少、质量改善,为下一步科学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实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017年1-10月,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3%,高出国家约束性年度指标(95.2%)2.1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水污染防治抓得准、有成效,据2017年10月环保部监测数据,全省15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4.0%。24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空气与水质的改善,给予老百姓最实在的生态获得感。

国土绿化 要“扩面”也要“提质”“增效”

黎平:国土绿化,既要“扩面”,也要“提质”“增效”。

“扩面”——为达到2020年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60%以上这一目标,2017年9月23日至12月31日,贵州省林业厅开展“大战100天,全面完成2017年1000万亩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的排位上升到第8位,林业产值也从2014年的612亿元攀升到2017年的2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贵州还可造林2000万亩。

“提质”——贵州并非“产粮大省”,而是“生态大省”。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73%的喀斯特地貌生态敏感脆弱、旗舰物种不明显或未出现、生态系统“破碎化”“孤岛化”现象严重。如何因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制宜?贵州现有5000多万亩耕地,其中有52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639万亩15度-25度重要水源地、620多万亩石漠化耕地、60多万亩重度石漠化耕地共1800余万亩耕地需进行退耕还林。且在造林技术上,将从过去粗植滥造,转向重视科技、注重质量。同时要加大未成林地的管护和森林抚育,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图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赤水市旅游局供图)

“增效”——国土绿化不仅要造出生态,更要造出产业、造出景观、造出特色。造林绿化要与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化同步推进。

目前,造林投资已从过去的财政单一投入,转向整合资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并举,现已有4家金融机构意向投入2400亿元贷款用于林业发展。

大投入必然带来大变化,林木结构也会随着从树种单一、结构简单,转向多树种、多层次、高效益,我们将推动“项目化连片造林”,围绕花卉苗木、珍贵木材、精品水果等产业,集中连片规划建设5000万亩以上“十大产业基地”,依托产业基地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林业生态智能综合体”,联动一、二、三产业,让森林资源多元变现,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基地,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环保突出“三治一管”,实施“六个率先”

陈程:贵州环保工作已取得多项历史性成就。一是突出“三治一管”,打造治理体系。污染治理能力不足与监管监测能力不足是我省环保的难点和弱项。开展“三治一管”(治水、治气、治渣、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是贵州环保部门长期以来的工作重心。

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治污减排,主要靠工程设施支撑。贵州环保工作始终坚持改善环境质量与解决突出问题的两个导向,制订“三个专项”:《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的通知》《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16—2017年)》。截至2017年12月,应建的4051个项目,投资近千亿元,完工率为98.74%。通过项目建设,全省工业污染防治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体系。

贵州投资10.5亿元,初步建成全省环境监测体系,从2014年前无一个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到如今近80%以上的县级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且整体达到国家西部地区标准。

环保部门还不断加强环境监管执法,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环保“利剑”百日攻坚行动,重点严查严处在环保督察中发现的偷排漏排、环境违法犯罪、失职渎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是改革先行先试,实现六个率先。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体制机制。在全国做到了六个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层面公检法配套的环保执法机构;率先出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开创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跨行政区域管辖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率先实行生态环境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出台《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率先制定《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方案(试行)》;率先在全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环保责任制。

猜你喜欢

造林贵州省全省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数字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