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2018-01-24吕跃

当代贵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硬仗易地贫困村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找准穷根、精准施策,重点打好以“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巩固扩大秋季攻势战果,总结推广‘四场硬仗’中的成功做法,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主攻方向,在新的一年打出一个崭新天地,让更多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2017年12月26日,省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暨秋季攻势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近年来,贵州加快脱贫速度,稳步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6%。但到目前,仍有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带领贫困人口实现同步小康,是贵州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是贵州发展的第一要务,是第一民生工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要打好以“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四场硬仗”聚焦主攻方向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2017年初,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明确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战、打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打好兜底保障脱贫攻坚战。

同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动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重点是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接着,夏季脱贫攻坚“大比武”全面铺开。9月,全省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组织发动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黄平县副县长游美昆认为,“四场硬仗”让基层决战脱贫攻坚的思路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

打出脱贫攻坚漂亮仗

“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找准穷根、精准施策,重点打好‘四场硬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强调。

贵州多山,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力量薄弱,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等发展不均衡。比如极贫乡镇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2017年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仍有34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0个,未脱贫人口4243户19506人。

“致贫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二是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学习先进地区新思想、新技术能力有限。”谷陇镇党委副书记简永杰说。

2017年10月31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公告,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赤水被列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产业不漏一家、基础不漏一处、住房不漏一宅、兜底不漏一个”的脱贫思路,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目前的1.95%,在全省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舒宇表示,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以来,截至201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4.03万公里,开工率是规划的161%,实现12276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

2017年11月18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到毕节市黔西县林泉镇营脚村调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脱贫攻坚情况。(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黄晓青 / 摄)

重视产业带动,变“输血”为“造血”,把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全省各地重点抓秋冬绿色优质蔬菜、茶产业增产增效;大力发展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抓“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黔北麻羊、关岭牛、赫章可乐猪、三穗鸭、江口冷水鱼等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大力拓展市场,在省内开展好农产品“六进”行动的同时,推动“黔货出山”,开展贵州绿色农产品促销工作。深入挖掘北京、上海、珠三角、重庆等省外重点城市市场需求。目前,遵义红和湄潭翠芽成上海市机关接待用茶,毕节小香葱每日外销额30万元……

在安顺,通过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进行引导,统筹安排扶贫产业子基金按每村100万元发展产业;在铜仁,实施“三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的医疗扶贫新模式,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在毕节,建立脱贫攻坚讲习所,宣传讲解扶贫政策、脱贫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培训、创业和就业服务……

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全省上下形成省委、省政府带动,各市州紧跟,各区县及乡镇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

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2018年伊始,正值数九寒天,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九龙社区的五龙蔬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不少村民冒着细雨抢种西兰花。五龙村李家寨组村民吴敏说,蔬菜基地的发展,让她的收入从每月300元变成现在每月2000元。

毕节市大方县三元乡幸福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8岁的盲人按摩师杨跃志开了“爱心盲人理疗按摩”店,每个月收入超过3000元。“有了帮扶,人穷不能志短,只要努力,梦想都能实现。”杨跃志说。

吴敏和杨跃志的生活变化,正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的成果体现。

实施产业扶贫,贵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新增蔬菜食用菌106.9万亩、中药材23.5万亩、家禽1554万羽,覆盖带动60万户200多万贫困人口;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中建立合作社2494个,有72.44万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

高标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开始,贵州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强化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不仅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过上好日子。2016年搬迁项目全面建成并入住45万人;2017年计划搬迁76万人。

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取得实效,贵阳市、黔西南州、贵安新区等3个市(州)以及仁怀市、汇川区等42个县(区)完成全部“危改”任务。强化教育保障,政策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的学生,全面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障碍入学,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实施医疗扶贫,创新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政策,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共有184.46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

“2018年是全面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舒宇说。

猜你喜欢

硬仗易地贫困村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流量明星转型要打“硬仗”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寒冬老年人打好三大“硬仗”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