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产业扶贫新路子
2018-01-24方亚丽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方亚丽
贵州以扶贫产业子基金为抓手,围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
贵州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扶贫结合,新增蔬菜食用菌106.9万亩、中药材23.5万亩、家禽1554万羽,覆盖带动60万户200多万贫困人口。
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等9个旅游扶贫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5万多个旅游景点,76个县发现温泉资源,旅游扶贫稳步铺开……
2017年,贵州持续发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与秋季攻势,产业扶贫成为重要内容,规划以扶贫产业子基金为抓手,围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我们这里的土地种玉米没多少收益,我家6亩地都流转入股种植茶叶了,平时在茶园里干活70元一天,茶产业见效后还可以分到红利呢!”1月初,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坝羊镇万亩茶叶产业园,正在对茶园进行冬管的新山村村民陈会艺精神头很足。她说,茶叶长势不错,今年春天茶叶就能开始采摘,到时每亩能有好几千元收入。
“闲时我会到附近的大型茶园,边打工边学技术。”村民杨文香在扶贫资金的政策帮扶下,选择自己种植管护茶园。“家里的两亩多地2016年就种上了茶叶,因为有政府补贴,成本只花费了2000元。”
紫云自治县坝羊镇位于麻山腹地,曾经是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坝羊镇映宏茶场,4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通过退耕还林,引进5家茶叶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短短几年间,4万亩荒坡耕地全部种上了茶叶,这里的山头又披上了绿装。
将退耕还林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坝羊镇从传统的农业乡镇变成了绿色经济小镇,成为紫云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样本。
总之,通过船长亲力亲为的监控,加上驾驶员自身自觉努力学习,提高业务,团结协作,顺利的通过油公司检查还是切实可行的。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是贵州贫困地区的必由之路。
在务川自治县石朝乡,3000亩150万株构树种植,使得浪水、杉板两个村500多农户受益,其中100多户贫困户受益。
在道真自治县,25万亩中药材,形成了阳溪、隆兴、洛龙3个种植示范区,核心示范基地147个,去年中药材总产量达1万余吨,总产值1.5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1100元。
在晴隆县,通过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加大对沙子镇群众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贵州通过扶贫产业子基金的调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子基金的重要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主导优势突出、精深加工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龙头企业聚集的扶贫产业品牌,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家庭农场”激发群众积极性
“家门口就能就业,是以前没想到的。我每年代养两批生猪,每批500头,代养到出栏每批获得代养费75000元以上。”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播西村村民王天右说,2017年之前都在外打工,得知家乡发展产业,便回到家乡参与产业发展,还成为播西村生猪养殖的家庭农场代养户。
为大力发展养猪产业,简嘎乡与四川德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猪崽、饲料等成本由德康公司提供,猪崽喂养175天出栏,德康公司按每斤7.75元的价格回收销售。
2017年11月20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前中)到老干妈油辣椒产业园(贵定工厂)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丽 / 摄)
“以前,到村民家一家一家地找他们去贷款发展产业,现在,贫困户主动找到村里面要参与。”简嘎乡党委书记饶思红说,为了发展产业多元化,简嘎乡还用“家庭农场”养殖模式,引进企业发展养牛、鹅、鸡等畜牧业,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简嘎乡是镇宁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以前交通闭塞,当地没有任何支柱产业,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而现在简嘎乡产业发展生机勃勃,规划种植速成桉、蜂糖李、火龙果等经济作物60000余亩。通过引进企业大户转变了过去分散零星养殖的局面,建设了生态蛋鸡养殖场、生猪养殖场、种鹅繁育场等多个规模农场。
在简嘎乡,2016年的8个“空壳村”,如今全部有了自己的产业,集体经济累计达到130余万元。
电商平台助力精准扶贫
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农产品销售是关键。近日,记者在紫云自治县客车站旁的红芯红薯发货场看到,20余名工人正忙碌着,他们挑选、称重、贴标识、包装、搬运上车,通过电商平台将红芯红薯销往全国各地。
“2017年,合作社种植的红芯红薯总产量达35万公斤,通过电商渠道,现已销售20万公斤左右。”高锡锋是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干水井村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上网查看、接受红芯红薯订单,是他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目前白石岩乡红芯红薯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近500户群众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电商平台,走上致富路。
“去年中秋节促销到11月底,我们的核桃乳就售出4.2万件。”威宁鹤乡果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说,当时自己被这个数字震惊了。因为4万多件货的销售数据,曾经是他们一整年的销售量,现在利用电商平台后,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贵农网’了不得!”陈林由衷感叹。
“贵农网”是贵州省供销社打造的农村电商平台,成立两年多以来,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业务,致力于“黔货出山”和“网货下乡”,直接带动4万余户、20万余贫困农民增收。
贵州省致力于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发展,建成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60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万余个,已获批2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帮助贫困山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找到销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通过销售引导农民精准种植,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从而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以来,贵州借助线上平台加大营销攻势,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品牌电商合作力度,推动“黔货出山”,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并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