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乡故籍 当代盛事
—— 专家学者寄语《贵州文库》
2018-01-24整理汪枭枭
整理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汪枭枭
贵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贵州文库》首批书目的出版发行,是贵州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纷纷寄语《贵州文库》,参与编辑和整理的学者也道出了其价值和工作的艰辛。
贵州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贵州文库》上起人文经典发轫,下迄新中国建国,将数千年黔中耆旧及旅黔名贤著述荟萃一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大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库》首批图书的成功编纂出版,是新时代贵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增强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在贵州的繁荣兴盛,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以此为契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开拓创新、实干苦干,贵州高原的绿水青山将更加壮丽,贵州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将更加美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祖武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支撑着中华民族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的国力蒸蒸日上,社会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以后,更形成了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贵州文库》的出版对传承贵州文脉,弘扬贵州文化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贵州文库》收录和整理的文献,属地方文献典籍,地方文献典籍整理研究,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地方文献,更好地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儿女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内涵。贵州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各时期编纂的通志、府志、县志以及名人诗文集、官宦奏折、彝文书籍、水书等,在不同时期记录了贵州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贵州文库》编纂工程完成之日,数百部经过整理、点校、影印的贵州文献呈现社会,将大大增强贵州文化软实力,推动贵州文化繁荣。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影印本《大定府志》前言作者 张祥光
贵州学术文化的世纪工程
贵州近几年来在自然资源保护与法治化方面成就甚大,在全国声誉很高,一般人只知道贵州山好水好,然而在隽秀山水的背后,也有悠远的历史与人文传承。《贵州文库》正是告诉世人,贵州也有十分丰厚深藏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人的心灵与命运。《贵州文库》第一批已发行面世,成果斐然,不远的未来,我们将迎接贵州文献工作的大丰收,这一定是贵州乃至中国的一件大事。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胡晓明
黔山贵水,西南明珠;贵州文库,黔南丛书;前后辉映,美不胜收;文化建设,与世独殊。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 舒大刚
尊崇先贤,敬畏历史。打通古今,传承文明。追寻学术,泽被后世。此乃继往开来的贵州盛举,为贵州出版之幸,贵州文化之幸,贵州人之幸!
——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 何光渝
文献整理是极为严肃的学术工作,必须慎择底本,广采参校本,精心断句,郑重校勘,准确出注,可靠补逸,不容许丝毫马虎,掺不得半点水分。所谓学识莫若观点书,即可见点校工作决非小道,非学博识广者,则不敢贸然从事。故希望收入《贵州文库》的每一本著述,都能反映学者治学的最高水平,成为戛戛独造的精品,传之久远的善本。
民族文化的复兴固然必须凭借强大的物质力量,但更重要的则是最能代表人的主体性的精神力量。典籍文献不仅是知识的渊源,也是智慧的海洋,反映了民族集体的精神创造,代表了久远灿烂的文明传统。《贵州文库》举凡贵州历史上的传世典籍,作为一省人民长期积累的共同精神财富,必然能够发挥丰富人类知识,提升人类智慧的作用,可称为地方文献集大成的宝库,学术文化的世纪性工程。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 张新民
贵州本土文献的精编精校
《贵州文库》首批文献的公开出版发行,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及宣传文化等部门高度的文化传承意识和精神使命感。作为特约编辑,我主要完成嘉靖《思南府志》《普安州志》、万历《铜仁府志》三部地方志书的审稿和校对工作。虽然这三部志书曾经多人整理并多次出版,但在审校过程中,整理者提供的点校稿还存在不少错讹脱漏之处,达不到出版的要求,需要多次核对原著底本和反复校对排印稿,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出错率而正式付印。
施元之所注苏诗,为苏东坡诗歌重要注本之一。莫友芝对该书的批点,融入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图为影印本《莫批施注苏诗》书影。(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 摄)
整理和审校古代文献是非常艰辛的工作,文献中的生僻文字和涩拗文句,需要耗大量的时间去查工具书和翻阅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点校者、特约编辑、责任编辑、排印人员都需要层层把关,加强责任意识,有耐心且善于发现问题。我们应对编辑的力量加以重视和充实,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机,做出达到国家出版要求的精品。
这是我省第一次系统整理贵州历史文献的大事,作为我省重大的文化工程,《贵州文库》将整理出版200多种文献,以此为贵州的文化建设奠定自觉自信的坚实基础,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同时,这批文献的整理出版,对我省的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精神文化效益,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深远重大。作为《贵州文库》的特约编辑,深感责任重大,将以百倍努力参与完成使命。
——安顺学院教授、《贵州文库》特约编辑 颜建华
《贵州文库》是贵州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全面系统地整理古近代文献,为了编纂《贵州文库》,我们曾到湖南和四川考察了解《湖湘文库》和《巴蜀全书》的出版情况,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在此之前,已出版的《贵州古籍集萃》《黔南丛书》《续黔南丛书》《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等贵州文献为《贵州文库》的编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出版物或多或少存在体例不一、底本不善、校勘不够精严等问题,为此我们参照国家标准,专门制定了《贵州文库编纂手册》,对文库的点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高标准、严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完美。
古人说:“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有。”前面一个人扫完,后面来一个人再扫也还是有落叶,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整理古籍看起来就是逐字逐句对照原文整理,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不少。一本书哪怕校对很多次,依然可能出现错漏,要按照国家规定将差错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十分不易。但是,我们这个工作团队是有责任心的,我们认识到,《贵州文库》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既对得起古人也对得起后人,这是一件有历史责任的事情,如果草率从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读者。
——贵州出版集团原副总经理、《贵州文库》审稿专家 李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