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探究

2018-01-23陆夏琴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叙事专业发展

【摘要】本研究采用叙事的方法描述了一名小学英语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征,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内驱力和阻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参与者的专业发展经历了非直线型上升的积累、成长、井喷、沉淀四个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校本培训、教学反思和课题研究、以公开课和赛课引领常规课。促进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有教师的责任心、优秀前辈和同行的示范激励以及业界的认可。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单一低效的教研培训则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叙事

【作者简介】陆夏琴(1971.7-),女,汉族,浙江人,硕士,杭州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小学英语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探究2012N146。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焦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了教育者和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英语教师,我目睹了我校部分毕业生在教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探索、进步、困惑和艰辛。有的顺利地从一个教学新手成功地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有的却仍然停滞不前,迷茫不知所措。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或阻碍了小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在追求自身的專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怎样使自己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获得持续的发展? 这些是很多新入职教师和处于迷茫困惑中的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一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为参与者进行了案例研究,根据其所叙说的教育故事,积极探寻其成长轨迹,揭示影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希望能为外语教师教育工作者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积极追求自身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有效发展策略。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之路,梳理思路、描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涉及到任何利益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研究参与者可以客观地回忆当时的场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事件做出更公正的评价,从而促进自己的反思和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中的教育叙事,希望通过阅读研究参与者的教育故事,教师读者可以与之形成“认知和心灵层面的沟通与互动,对比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达到建构或重构个人专业知识的目的”。(吴鹏,2010)

研究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访谈法。通过对研究参与者的半开放性访谈获得翔实的一手资料,访谈时采用的是Woods(1985)提出的渐进聚焦模式(progressive focus approach):前几次访谈主要是了解各研究参与者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的大概情况以及其对教学实践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念,后续的访谈主要聚焦于那些该参与者认为对自己很重要或有意义的某些特定事件或时刻。在访谈时进行了全程录音,在访谈结束之后对录音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后续的访谈主题进行调整以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信息。

除了访谈之外,还对部分课堂进行了观察,此外,我还收集了一些研究参与者的教案与课件、公开课的材料、对学生书面和口头作业的点评以及QQ空间里的日志,为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关于研究参与者。根据Miles和Huberman的 “声誉个案选择法” (Miles & Huberman,1994)以及彼得森等(Peterson & Comeaux,1987)认为的优秀教师通常应具备5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本研究中的参与者之所以被称为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是源于两种选择标准:(1)五年以上教学经历;(2)曾获得省市区各级小学英语教学比赛的奖项。

倪老师,经过三年中师两年大专和两年本科的学习后于2005年毕业,入职一所规模较小的普通小学任教。2007年开始读在职研究生。2014年至2017年期间共4次获省市区级优质课和微课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在科研上,获得区教师小课题成果一等奖,论文多次获奖,参与编写了一本中小学英语课例集。2017年倪老师被调到非常有名的一所市重点小学担任英语教研组长。

可以看出,倪老师是教学和科研并重型老师。她的专业发展轨迹以及对本研究的兴趣使她非常适合做本研究的参与者。

三、研究参与者的专业成长经历

倪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累期→成长期→井喷期→沉淀期。

1. 积累期(2005年-2013年)。倪老师毕业时入职的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对英语教学并不重视,刚开始的三年,倪老师承担了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的教学,语文为主英语为辅。三年后转为英语专职老师,但是学校没有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也缺乏校本英语教研的团队和氛围。唯一的学习渠道是每学期5次的区或片的英语教研活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靠自己摸索。在这样的条件下,倪老师自己很认真努力地学习。所有的工作和任务都认认真真去完成,在可实现的条件下努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她努力争取“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他们才会喜欢学习英语”。工作两年后,考上了浙大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职研究生,读书期间有给留学生们上汉语课。那段时间特别辛苦,既要完成教学本职工作,又要看书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但是那样的经历特别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对语言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越来越觉得游刃有余。

2. 成长期(2013-2015年)。2013年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学校新来了一位小学英语教学名师出身的校长,她对英语课堂教学和课余教研的要求很高,并且能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每周定期展开英语教研活动和培训。她要求倪老师不仅会上课,还要上好课,并且能够带领别人上好课。在她的推动下,倪老师经常开公开课和参加赛课,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2014年,她获得区优质课二等奖。同时,也会经常去参加一些交流培训。她发现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上正积极往前走,虽然一开始只是跟从别人,但是慢慢地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3. 井喷期(2015-2017年)。从2015年开始,倪老师迎来了她职业生涯中的高峰。这一年,她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她设计制作的小学英语微课获得市一等奖。她的科研课题成果获得市一等奖。2016年,她参加了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2017年,她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的荣誉。她觉得自己像海绵一样,学得很快,在备课备赛以及做课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挑战和挫折,经过反复的琢磨和反思,学习更多理论性的知识,使自己能够在理论的支撑下以更高的高度去接受挑战。

4. 沉淀期(2017-现在)。2017年,倪老师工作调动到了一所市重点小学担任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井喷式爆发之后,倪老师觉得自己需要点时间去沉淀总结。获奖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觉得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把这几年所得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好好梳理一下,从而更好地引领帮助自己的团队成员,同时也使自己以更高的起点去获取更好的平台。

四、讨论与启示

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凸显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信念、心态和需求等。卡茨把教师发展分为求生、巩固、更新、成熟四个阶段。而伯登则把教师阶段发展划分为求生、调整和成熟三个阶段。吴一安认为外语专业教师发展初期经历生存、巩固、提高三个阶段,需约5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些阶段论只是提供了一种外在的某一特定角度的标准,依据这种标准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符合和反映教师发展的全部实际,也未必能确切地描述某个特定的教师群体的状态。

倪老师的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积累、成长、井喷、沉淀”这四个阶段,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各学者们的描述大致相符,但是在各阶段的时长和特征上差异较大。她的发展并不是呈直线型上升的。她作为新手的生存期将近8年,这跟学校给她的工作安排有关,先教语文,再转教英语,也没有及时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引领和指导。入职后的前5年,可以说是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在专业的发展上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入职后学校能予以提供专业发展规划的培训和指导,肯定能大大缩短倪老师的求生期,从而更快地成长成熟。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有“培养与培训、观察学习与专家指导、合作学习与同伴支持”等。从倪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来看,下列途径比较重要:(1)校本培训。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实战阵地。校本培训对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教师相关知识的增长、教学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都產生了积极的影响。从2013年开始,倪老师在专业发展上呈现了飞跃式的进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得益于身为英语教学名师的校长所带领的每周的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它更着眼于教师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所以它能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事间的交流讨论和听评课对她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她在校本培训中学会了如何自我发展。同时,定期参加片区和区教研活动,省市级的培训,以及观摩比赛等,大大开阔了她的视野,提升了她的教学技能。(2)教学反思和课题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教师只有在对其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专业发展。Wallace(1991)教师通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周期,最终达到具备理想的专业能力。在与倪老师的访谈中,她多次提到反思和总结。从2013年开始,无论是公开课,参赛课还是常规课,她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努力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同时,反思也促使她从更高层面去思考自己的教学,积极探究教学活动背后的理念和理论,把操作层面的实践经验提升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行为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倪老师把反思和总结的结果输出到科研上,以做课题的形式进一步去论证完善自己的理念,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3)以公开课和比赛课引领常规课。2013年以后,倪老师在名师的引领和团队的支持下,经常参加各种公开课的展示和优质课的评比。在各种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倪老师慢慢明确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以同样的要求去设计落实常规课的教学,从而走上了以公开课和赛课引领常规课的专业发展路径。

3.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和阻碍。吴一安认为促进优秀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和外因互动共同促成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本研究参与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来看,其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责任心。倪老师在访谈中多次提到她必须对学生负责,她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升初中前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倪老师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在引导推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这种对教学主体的热爱和责任心给教师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优秀前辈和同行的示范激励。倪老师在经历了职初几年的沉寂后,实现了教学上的飞跃,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新来的校长,曾是英语教学名师的吴老师。吴老师对教育的精通、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教学的严谨和高标准要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倪老师。此外,片区教研负责人和区教研员以及其他富有经验的同行们对她的指导和帮助也使她快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现在,倪老师也已同样的方式积极地影响自己的团队。(3)业界的认可。在几次获得优质课奖项后,倪老师收获了很多领导和同事同行的褒扬。这种认可极大地激励了倪老师,成为她发展的更高的起点,使她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越优秀,越努力;越努力,平台越好。这样的良性循环无疑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

纵观倪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她在积累期的发展非常缓慢,一度甚至停滞不前。其原因何在?(1)缺乏老教师带领和教研团队的帮扶。如果在入职的时候就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相信倪老师会少走很多弯路,在入职后的前三年就可以快速提升自己,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2)繁重的教学任务。入职后的前三年,倪老师一直承担着两门学科共18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像陀螺一样推着倪老师,使她无暇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3)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单一化标准化。回顾这些年倪老师参加的各级别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基本都以基本教学技能的提升为主,对于生存期的老师们这样的培训教研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获得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后,老师们也需要提升各种其他的技能,比如教育沟通,德育交流、评价测试能力等。在教研培训的方式上有灌输式转变为体验式,更符合习得的规律,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老师的各项技能,促进其专业发展。

五、总结

本研究通过叙事的方式一位小学英语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探究。本研究参与者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积累→成长→井喷→沉淀。其之所以能成长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是因为对教学和学生的责任心、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和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这些优秀的素质也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同时,一些外部因素如校本培训、名师引领,同行示范、公开课展示和赛课都推动着教师的发展。而繁重的教学任务、教研团队的缺乏则阻碍了生存积累期的教师发展。单一低效的教研培训内容和形式对于成长期的教师帮助力度不够。

为了实现小学英语教师的持续发展,本研究建议:1.教师从自身出发,进一步加强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概念化,使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学习三向互动,不断循环发展,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同期互动,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提供分层分类的高效教师培训,把填鸭灌输式的培训改成体验探究的方式,从而使教师们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吳鹏.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历程与反思:一项叙事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0(6):1-6.

[2]Woods,P.Conversations with Teachers:Some Aspects of the Life History Method[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1):13-26.

[3]Miles,M.B.&Huberman;,A.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California:Sage Pub,1994.

[4]Peterson,P.L.&Comeaux;,M.A.Teachers schemata for classroom events:The mental scaffolding of teachersthinking dur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87(3):319-331.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初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38-345.

[6]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29-38.

[7]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1-67.

[8]郭书彩.外语教师校本培训个案研究[C].(吴一安等著)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67-309.

[9]Posner,George J.Field experience: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M].New York:Longman,1989.

[10]Wallace.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叙事专业发展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