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问题+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8-01-23王秀荣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英语情境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四种“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本文依据具体课例及相关专家论述,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依托阅读语篇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与活动,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问题;活动;思维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42-03

【作者简介】王秀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努力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创设情境,设计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认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整合教材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和调整:(1)将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用来导入,学生熟悉这个话题,所以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信心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2)将本单元Integrated skills 课时中的生活习惯调查表用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3)借助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以及Task的內容,帮助学生完成一篇演讲稿。

(二)主要教学过程

Step 1:温故知新,创设情境(Warm-up)。

笔者首先与学生一起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就“绿色生活”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谈论环保这个话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接着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瑞士优美的自然风光,思考瑞士如何成功地进行环境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学习,心中有所准备,能够获得安全感。

Step 2: 解读标题,预测文本(Pre-reading)。

师: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Green Switzerland. What does “green” mean here?教师在PPT上呈现三个选项,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答案:“Green” here mean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通过对文章标题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继续问:Can you guess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通过预测,学生学习揣摩作者的意图,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充满期待。

Step 3: 分步阅读,以问促思(While-reading)。

教师先指导学生浏览全文,然后两人一组讨论每段的大意,完成B3 部分的练习,并划分文章的结构。再分段细读。例如,阅读第一段后回答: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What do people there try to do? 再以问题链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并及时板书(如图1)。如:People recycle wast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does the government do? Does Switzerland have any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f people do something wrong, what will happen?Green laws are really important for the environment. Does China have such laws? In China, if people drop litter in a public place, will they be fined or punished?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整体,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从关注显性内容过渡到关注隐性内容。教师还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作者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

Step 4: 活动升级,思考外显(Post-reading)。

读后活动是处理和转移、内化所获取信息的过程,是阅读后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鲁子问,2009)。《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中学英语课堂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陈琳,2016)

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四个不断升级的活动:

1)Green interview.(Ask Martina how they keep their country green)

2)Green survey.(Do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daily habits)

3)Green lifestyle.(How to live a green life)

4)Green presentation.(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问答,并就话题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进行讨论)

Step 5: 自主作业,拓展延伸(Homework)。

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在问题情境中加深学生对语篇理解的深度。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引领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师:Why is Switzerland so beautiful? 帮助学生强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师:How does Switzerl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检测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掌握情况,是否了解瑞士的环保措施。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师:World Environment Day is coming (5 June).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 poster and encourage the people around you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在PPT上呈现作业(略)。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后,参加活动的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討,特邀专家进行了点评。通过反思,笔者总结了本节阅读课的三个特点。

1.情境真实,促进语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真实情境的创设,只有将语言知识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才能被正确、流利、恰当地使用。(温爱英,2016)从读前的讨论和预测活动,到读中的阅读活动,以及读后的输出活动,笔者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表达和交流。

2.设问巧妙,关注思维。

本课例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性思维能力;通过比较中国与瑞士的环保法律,培养学生的比较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揣摩作者Martina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性思维能力;巧用课堂设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主题突出,聚焦活动。

2017年版课标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思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以Green为主线,围绕语篇进行了精巧的智慧的教学设计:灵活整合教材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对文本的挖掘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活动从语言层面的浅层阅读到思维层面的深度阅读,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串联学习内容的活动之间互相关联,驱动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3上).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鲁子问.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中学版,2016(01).

[7]温爱英.一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英语情境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