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大众错过的印度机会
2018-01-23黄耀鹏
黄耀鹏
半年前,大众、斯柯达和塔塔三家企业的CEO,就长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历时一年多谈判的合作将无果而终。虽然各方都没有否决“今后”合作的可能性,但他们都很清楚,合作的大门已经关上。
塔塔CEO根特·布切克(GuenterButschek)称,“我们认为合作给双方带来的战略利益在阈值水平之下”。这是“没有合作价值”的委婉说法,外交辞令难以掩饰这位前戴姆勒高管的愤怒,塔塔方面对大众更换合作筹码一事无法接受。
在合作谈判之初,斯柯达曾经提出共同研发针对印度市场的平台,其中的基础是塔塔的AMP平台。而大众研发部门对AMP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后则认为,AMP平台还不成熟,需要在结构强度和发动机排放等方面进行彻底改造。与其在AMP平台上投入大笔资金,不如使用大众的MQB通用平台,后者从AOO级到B级车都能兼容应用。
塔塔拒绝了大众的新提议。因为使用MQB平台,则意味着将塔塔纳入到大众现有的供应链中,塔塔要抛弃大部分国内供应商。塔塔认为大众意在谋求联盟的话语权。鉴于大众只占据印度市场的2%份额,这么做显然不合时宜。显然,大众又犯了其与铃木合作的老毛病。至此,大众进入印度市场的努力又一次经历挫折,但这并非最大的一次。
“廉价车”已经折戟
人人都说,印度是最大的汽车业潜在增长点。理由是印度的GDP大致相当于中国2000年左右的水平,而后者进入汽车消费的爆发期是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符合国民收入进入3500-5000美元的“汽车沸点”理论。考虑到印度的人口规模和平均年龄,抱有这样的期望不能说不切实际。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市场上,众多车企的血泪实践表明,不能将印度看做落后版或者小一号的中国市场。两者除了人口规模,相同点少得可怜。凡是拿中国市场的经验到印度来试试看的车企,都被打脸了。
有苛刻的评论认为,印度从来没达到实质上的统一,只是600个土邦的杂乱拼凑。颇为讽刺的是,联邦政府对汽车消费政策的控制力却达到惊人的程度。不但对汽油课以重税,还惩罚所有消费4米以上车型的消费者,导致印度的两厢小车称霸市场。印度人喜欢小车,显然是基于政策和钱包的考虑。
2017年热销车型的前10名中有8款是两厢车。而铃木Dzire、本田Amaze两款上榜的三厢车,也必须形容猥琐,体型短粗。就算将榜单放到前20名,也仅有3款车的车体长度超过4米。
大众此前的应对方式是拼成本,去年推出的Ameo轿车,基于老迈的PQ25平台,电子装备齐全,配备的1.2升和1.5T发动机,动力强于铃木,但销量令人失望。
三年前,大众MQB平台已经取代了PQ25和PQ35,成为大众旗下通用性最强的中小型车平台。本来大众预计在2019年推出基于塔塔的AMP平台、价格只有8000欧元的小型车。现在三方谈崩,该计划必将流产。
不过,这款车即便推出来,价格还是太贵,多半也会铩羽。斯柯达和塔塔都看到这一点,才会对双方结盟前景预期悲观。
铃木的策略无人能学
如果论起砍成本的水平,铃木成为印度市场的霸主并非偶然。2016年乘用车销量排行榜的前12名中,铃木马鲁蒂的产品占据了7个。铃木马鲁蒂一款名为Omni的厢式车,车长不到3.4米,配置简陋到副驾侧没有后视镜、不配置空调;在夏季气温动辄45℃的印度南部,居然卖得很好。不能不说铃木深谙印度市场的真谛。
但并不是只要便宜就可以。塔塔的Nano价格2500美元,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车型,但并未进入销量排行榜前20名。
铃木是印度市场的拓荒者,其经营重心也在印度。近年在全球投放的20款新车中,有15款针对印度,其余4款为印度和日本共享,日本市场专有的只有1款。
不同于在中国的吝于投入、谨小慎微,在印度市场上占据头把交椅的铃木,尽管遭遇了现代、马辛德拉、本田的挑战,但投入大刀阔斧,充满战略自信。市场占优的局面,驱使铃木将车型和投资源源不断地输入印度,形成了令大众羡慕的良性循环。
马鲁蒂一铃木控制了近40%的印度新车市场,而增长率还高于排在其后的现代、通用(已决定2017年年底撤离印度)和塔塔。也就是说,铃木在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离婚战略”挥别印度
早在2009年,大众就搭上铃木在印度的“快车”。铃木拒绝了大众全资收购的要约后,双方达成“换股”盟约。大众以17亿欧元,收购铃木19.89的股份;铃木也以7.7亿欧元收购大众1.5%的股权。
大众需要借重铃木的小型车开发经验,弥补自身在1.0升以下排量市场的缺席;而铃木则急需大众提供小型柴油机。当时的日本交通省将清洁柴油列入消费者补贴计划。铃木需要尽快拿出柴油小型车,维持在日本市场的小型车优势。
此后的事情人尽皆知,大眾没有得到小微车技术,铃木也没有得到小型柴油机。仅仅两年后,两者就公开对立。大众没有沾到铃木的光,在印度打开新局面;而铃木则指责大众“侵害了铃木的独立性”。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先拿出自己期待的筹码,但因互不信任,都没有达到目的。
在双方反目后,大众声称要强行全资收购,而铃木要解约。双方进行了长达4年的法律大战,直到2015年才由英国伦敦国际商务仲裁院判决“离婚”。结果是铃木以39亿美元赎买大众持有的铃木股份。大众6年在印度布局,换取了18亿美元盈余。虽然算是不错的财务投资,但对于想要整个印度市场的大众而言,这些钱远不足以补偿自己在印度的雄心遇阻。
如果大众想在印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边缘化,就必须对铃木家族忍让,至少不能暴露出强势干预作风。显然,目的和手段背离,导致了大众在与铃木结盟问题上的失控。
相比大众与塔塔合作的失败,大众与铃木的“婚姻”,实际上是最接近实现印度战略的一次。这样看来,至少6年前,大众就已经和印度战略说拜拜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