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汽车业首当其冲?
2018-01-23李德喆
李德喆
比中印边境“摩擦”更严重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特朗普政府投来的贸易“核弹”。
美国当地时间明14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Lighthizer)针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以确保美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得到保护。
消息一出,我方随即申明立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方始终坚持合作的精神,与美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外交部新闻发言AS春莹还表示:“在中美经贸交流日深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
实际上,早在去年特朗普团队竞选时,就曾多次扬言要强加给中国45%的全面关税。尽管在今年4月的庄园会晤后,两国达成了“百日计划”。但实际上,这也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缓和了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政府摆出了一副强硬的姿态,对华态度的180度转弯也将直接造成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
其实,不光是针对中国,在目前由加拿大主导重新谈判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特朗普及美国政府也表示首要考虑的还是贸易逆差问题。外媒报道称,美国要减少与协定国家之间的逆差,同时强调创造一种“恰当机制”,以确保相关国家不能通过操纵货币而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再来看这位特朗普“钦点”的大将,莱特希泽是贸易保护领域的老手和专家,是一位强硬的鹰派贸易保护主义者。近年来,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通过“操纵贸易”从而使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外流。
如果美国主导的“贸易战”真的开打,客观衡量—下,美国又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最高的电子、飞机制造等行业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汽车行业更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首先,对于所有已在中国市场扎根的美方企業都将感受到“难以为继”。从目前来看,包括通用、福特等美国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建立了工厂而这些工厂的产品大部分都供应中国本土市场,少部分销往美国以及北美其他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里,这些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深耕中国市场,任何政策对这些企业的影响都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仅如此,如果贸易战打响,也将导致Lear和德尔福等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汽车供应商陷入困境。数据显示,2016年,德尔福营业收入高达16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25%,贡献了4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Lear公司的营业收入高达186亿美元,中国市场的贡献率则为12%。
显然,贸易战对美国供应商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却也并非“世界末日”。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零部件企业可以从自身出发,增加出口产品品类,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来赢得市场。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向日本车企汲取经验。以丰田为例,针对日前重新修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丰田—方面积极应对政策,另—方面也积极将橄榄枝伸向欧洲,着眼开辟更大的潜在市场。
除此之外,对于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贸易战实际上也给了它们追赶合资品牌的机会。毕竟,从目前来看,美国市场还不是我们的目标市场,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尽管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但仍是全球最大、最可观的。更何况,现在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造型品质上,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大幅缩小同合资品牌的差距,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老话,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无论是局部贸易战还是全面开战,都将切断中美双方长期建立的经济纽带。在贸易问题上的分歧,还是应该通过双边深入的沟通,形成统一认识,采取相向而行的策略,逐步实现双边贸易的基本平衡,这才是对双方经济发展均有利的路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