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2018-01-23李珊

价值工程 2017年28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李珊

摘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纷纷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工程管理专业以实践性为其鲜明特色,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分析高等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入手,从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队伍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及优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0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用人单位“招聘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意味着人才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错位,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已势在必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院校专业转型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1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定位

高等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脚踏实地遵循市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着眼动手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白领”、“蓝领”称谓之外,出现了一些兼具知识和技能职业特征的特殊人群,人们将其归入“灰领”。“灰领”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能力素质上侧重管理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工作内容上侧重设计、现场管理:工作任务上侧重决定如何去做。“灰领”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特征與应用技术型人才不谋而合,因此,高等院校在确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以将涵义界定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知识,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熟练操作技能,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上从事策划、设计、管理、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及其所涵盖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完善实践教学计划、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实践教学队伍,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机制,构建具有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望。

2.1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突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特色的关键环节。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实际,把实践教学整合为学科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运用实践、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四个模块相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2.1.1学科基础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识图、工程结构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及实习。

学科基础训练模块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上学期。该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工程学科,对工程实际认知不足,可以通过工程教具模型演示、实验室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工程构造、现场状况、项目管理流程等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的整体认知。

2.1.2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建筑CAD、平法识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等课程的上机、课程设计以及工程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等课程的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开设于二年级下学期与三年级,可通过专业课程上机、课程设计、专项实习等方式,巩固专业核心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知,提高学生对某一独立知识或技能的把握能力。专业技能训练应充分利用校内各大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软件等资源,也可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专项实习、举办专题讲座等。

2.1.3综合运用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施工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训练等。

综合运用实践模块开设于四年级,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初步具备了单项技能的应用能力,综合运用实践训练学生针对真实具体的工程案例,结合所涉及到的相关课程知识,寻求解决方案。施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以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为导向,毕业设计最大限度的与施工实习及专业综合实习的方向相结合,使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同一条链线上得以延伸。

2.1.4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社团活动和参加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等。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模块贯穿于大学四年中,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活动,从学校走出去,认识社会、体验社会,逐步树立社会人的职业认同感,形成社会人的思维模式。通过开展结构设计大赛、CAD制图大赛、工程算量大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大赛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2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2.2.1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在已有的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的基础上,拟建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BIM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综合实验的工具,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学习、作业和实战演习。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综合集成实验,利用专业软件、系统、盘面等完成一个工程的可研、设计、预算、招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并实现数据共享。

2.2.2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宗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工读交替、学生定岗”的细化方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岗位实践和专业课程教学对接起来,分布在不同学期进行递进式教学实践。可以尝试“2+1”学期制,将寒暑假安排到教学进程中来,完成学校教育的“2”学期,直接与企业实践的“1”学期无缝对接,让学生尽早开展职业化训练。加大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企业“订单式”培养)。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与学校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认真选拔组建“定制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社会,校企积极互动,培养既有较好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区域的发展要求。(表1)

2.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从整体上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3.1大力培养现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等资源,青年教师应积极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实习等教学任务,直接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积极推进现有专职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通过基层一线的实践,教师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专业发展趋势,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能在教学中及时进行补充和反映,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从知识的宽度、广度、深度上提升自己,多维度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2.3.2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积极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或校企合作单位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他们能带来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可以将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使所授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适用性。

3结语

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应以实践教学计划为主线、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实践教学队伍为支撑,多方入手,形成合力。工程管理专业应放眼于社会需要和发展的视野中,不断反思、勇于探索,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积极推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促进工程管理专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