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专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2018-01-23赵景芬
赵景芬
摘要:东北地区新一轮经济振兴需要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是经济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创业项目为视角研究经管专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分析了目前高职经管学生创业现状和项目带动下的创业教育内容与特征,最终认为应当从院校本身的培养体系、政府创业激励政策和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来予以构建。
关键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业现状
0引言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的重要力量,在面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辽宁经济振兴中至关重要。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创业教育能有效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要举措。不同于工科专业,经管专业较多的接触财务管理、商务谈判、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等商业运营知识,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创业知识,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创业认知能力和创业热情,创业项目为经管学生实现创业提供了平台,它以任务的形式将理论知識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
1经管专业学生创业现状与成因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辽宁省高职经管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情况,本课题组于2015年3月-2015年7月对辽宁省内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首先是高职经管学生创业意愿较高,有58%表示对创业有兴趣,同时,调查发现,经管专业学生了解挑战杯、创业沙盘、科技创新大赛的人数为85%,其他专业这一比例要低很多,仅为20%,这说明经管专业学生对创业概念了解较多,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实践,付诸行动的较少:其次,创业层次低,很多学生创业只是开了小店,并且集中在传统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利润也相对较低:最后,通过对6所学校就业指导处负责人的调研,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学校设有单独的创业指导部门,校企合作处于零散状态。但是大部分学校就业指导处都开始重视学生创业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帮助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完成梦想,但是这些也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1.1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提升职业院校作为人才主要培养阵地,没有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培养理念,将创业教育狭义地认为是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单纯从创办企业的数量上评价,把创业教育简单归结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从形式上和数量上似乎满足了培养目标,但是却设有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人文软实力,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创业质量不高:甚至有的院校根本不重视创业教育,在落实创业教育方面缺乏力度。
1.2社会层面缺乏创新创业整体氛围东北地区在制造业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条件,但是目前体制依赖度高,“应试教育”的体制、“国企铁饭碗”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大学生独立自主创业精神的发挥,家庭和教育的最终目标都以稳定的工作为导向,难以从整体氛围上推助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实现梦想。这些对整个社会创业动力非常不利。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家庭、社会、学校没有形成良性联动机制,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氛围和文化不浓厚。
1.3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王灿明教授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整体偏低。创业者缺乏创业必备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王教授认为,长期的应试教育体系和培养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开拓精神,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或多或少开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依然不能正确认识创业,普遍缺乏创业的基本意愿,缺乏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即使相关部门出台很多创业优惠政策,参与创业的学生人数依然很少。
1.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是培养人才的硬件条件,近些年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投入很多资源,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投入刚刚起步,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完成高质量创业教育。
2项目带动下的创业教育内容与特征
2.1创业项目的内容以真实的项目运营为背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将企业经营引进校园,或者由学生自行按照其兴趣爱好和意愿寻找创业项目,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创业实践锻炼。这种以项目带动模拟企业运营,从企业策划到销售,全方位的由学生整合资源搭建团队,实地操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不仅在实践中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角度展现和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能够为企业解决在市场中遇到的问题。
2.2项目带动下的创业教育特征
2.2.1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业项目链接了从通识平台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训练、实习实训在内的整个过程,是实训课,同时作为必修课,优化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了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实现了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2.2突出以行动导向获取知识这一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理念进行项目实践,把学习任务融入具体项目,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着重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摆脱了传统式课堂教育的范式,尊重学生本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并在行动中实践、感悟、提升、总结,从而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运用还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
2.2.3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学生可以全面实践理论知识,本着边学习边实践的原则,不断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营销、团队沟通、企业经营、财务筹划方面获得全面深化。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重视创业的过程与实践,也重视创业成果的盈利与亏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项目带动创业,提高学生了对市场的洞察力,便于其寻找机会,发现创业商机,为以后高质量的创业打下基础。endprint
3高职经管专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在创业教育目标的引领下,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考虑系统内每一个影响创业的因素作为一个单元,这些单元通过相互作用、互换信息、激励保障等协同带动,达到系统内高度协调,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3.1完善学校创业教育各项因子学校是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因此,学校在课程、人才培养中要体现创业的重要性。
3.1.1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对人才培养实现目标的枢纽和桥梁,为了实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这需要在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首先,针对所有的经管学生,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做到每名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其次,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创业课程,例如在实习实训中设定创业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尝试创业,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思考创业。最后,以专业协会或者创新团队的课外活动中,以大赛为依托,隐形植入创新创业元素,鼓励学生参加模拟企业经营竞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通过参加比赛促进学生与行业接触,寻找创业机会,这样优秀的创业选手会脱颖而出。
3.1.2培养利于创业生态化发展的师资队伍完成创业教育目标,师资队伍必不可少,一是要针对现有教师队伍,促使现有师资队伍加强自身创业创新的理解和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送骨干教师或者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师到一线,培养其市场意识,或请专家到校培训,增加这部分教师的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聘请有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指导,聘请的教师可以是来自企业、政府、行业、风险投资家及律师等,这样可以形成不同层级、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弥补单一校内实践师资力量的不足。
3.1.3营造校园内创业生态文化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中,借助各种实践,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结合实践教学、专业協会、道德教育与心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增强学生们挫败的承受力,提升文化和精神内在激励作用。
3.2政府提供创业激励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充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各省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据调查,辽宁省内也出台了对应的政策扶持,主要是政策、场地、孵化园方面的,缺乏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首先,政府主导完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当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困难需要咨询时中介机构作为后勤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提供工商、税务等诸多方面的咨询、指导等服务,必要时提供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其次,建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化信息平台,收集、整理、汇总与大学生专业相关、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信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及时与准备的创业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并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建立信息互动平台,使学生们及时获得信息、了解信息和应用信息。
3.3打造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平台企业是市场的最前沿,学校想进行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必须依托企业,例如我院营销协会的同学与娃哈哈公司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协会学生则发挥了他们的营销特长,为企业在沈北地区营销拓宽了渠道,合作获得了双赢。校企合作拓展创业项目的实施平台。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企业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深厚的基础条件。随着创业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不断加深,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行业、并产生隐性的就业机会,学生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以项目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以创业项目作为引擎,融合学生、学校、企业、政府,但是需要顶层设计,包括创业教育战略定位、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育平台与载体、课外、校外创业实践与资源等方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