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其披露的研究

2018-01-23王丹丹

价值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王丹丹

摘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其披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缺陷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内容的欠缺等。[1]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详细程度、披露情况等数据,通过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现状,得出目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dentified standard and its disclosure in listed companies: enthusiasm of deficienc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ot high, lack of substantive content.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vel of detail, the disclosure of the case,etc. By explor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identified standards and disclosur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dentified and its disclosure can be drawn.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dentified and its disclosure would be put forward.

關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缺陷披露;内部控制规范

Key words: deficiencies in internal control;identified standards;deficiencies disclosure;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044-02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现状——以2012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具体分析:

1.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披露情况分析

82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出现了三种结果,分别为承认存在重要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不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的公司以及存在一般缺陷的公司,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并不代表会对公司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反之,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做出披露,会有助于为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1.2 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原因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原因的公司仅有3家,占总数的3.66%;未披露原因的公司占绝大多数,比例为96.34%。

这表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分析中的数额比例分析

上市公司董事会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研究确定了适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披露定量标准分析的数额比例共有43家上市公司,每个上市公司的数额比例都有所不同,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中的数额比例为1%~5%的居多,占总数的20.93%;数额比例为3%~5%的居于第二位,占总数的16.28%;数额比例为0.25%~0.5%、0.5%~2%、0.5%~3%、1%~8%、1%~50%、1.5%~3%、2.5%~5%、3%~7%、4%~8%、5%~50%以及20%~100%的公司数最少,占总数的比例均为2.33%。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82家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中,尽管89.02%以上的上市公司可以比较详细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情况,但披露报告中缺乏实质性内容;96.34%的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原因。缺乏实质性内容披露不利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更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2 内部控制缺陷没有适当的认定

本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情况中的数据表明,将其内部控制缺陷归纳为重要或重大等级的企业少之又少,仅有3家,认为原因多为自身管理不足。在自我评价报告中,绝大多数企业认定自身的内控是有效的,尽管制度存在缺陷、运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规避责任,选择采用模糊的表述方式,既不明确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亦不承认其内部控制有效。

2.3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中定量认定标准的不明确

本文对披露定量标准分析中数额比例的43家深市上市公司做出了比较分析,发现定量标准分析中的数额比例并不统一,这就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将重大缺陷自我消化,并没有真实反映内部控制缺陷信息。

3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其披露的建议

3.1 规范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内容,提高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质量

上市公司应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且提高其披露质量。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绝对不能仅仅流于形式,笼统概括,应当进一步披露实质性内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原因因素、提出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整改意见、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结果。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3.2 适当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提高披露缺陷信息的积极性

上市公司应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适当认定,提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积极性。[2]上市公司应积极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不应当采取“逃避”的态度,既不利于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也不利于利益相关的决策与监督。在认定上,应当明确认定内部控制缺陷,而并非采取模糊其词的方式,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3.3 明确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认定的标准,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统一的认定标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意义重大,规避了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内部消化”的风险,[3]有利于不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对比,对于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较客观的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76-80.

[2]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5):3-16.

[3]周婷.关于内控缺陷重要性分类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27):2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对共同犯罪人认定标准的认识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分析
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内部审计功能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
内控缺陷、盈利水平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