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教学探析
2018-01-23武端
武端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有效融入策略,论述通过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及巩固物理知识、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等策略,最终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 融入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143-02
高中物理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实际操作性的学科。而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相关联,是学生值得探究与思考的物理知识,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可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创新的物理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中,以學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度及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认知度为基础,突出电磁感应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领悟实验,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主动探究,打破固定思维方式,从而掌握电磁感应相关物理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物理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各物理教师都经过在校培训,但部分物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及实施策略有不同的观点及意见,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出现新课标理念与实际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高中物理知识中不能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有效融入,甚至不能及时解决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新课标要求与物理实际教学脱离的现象是各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的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占据一定的课时,但实际教学安排往往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差异做出不同的课时安排,且因高中作业、课外活动安排及教师辅导时间有限,导致学生遗忘部分物理知识,并对高中物理学习产生恐惧等不良心理。其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及提高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认知层次。在新课标要求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及建设不足,且实验器材等相关配备较为落后,新课标理念要求高中实验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而高中物理实验室中往往缺乏生活用品类实验器材,实验进度被延缓,不能跟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进度,导致物理教师在为学生准备物理实验教学时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
二、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拓宽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教学资源,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探究的渠道,并拓宽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空间。例如,教师可先让学生对电磁感应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并嘱咐学生依据课文实验内容中的仿制楞次定律,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如铝管、吸管、磁铁、长针、易拉罐、泡沫块等材料,而磁铁与铝管可作为对比落体实验的材料,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会通过亲身实验操作理解并探究电磁感应教学相关内容的物理规律及思路,形成从思考到探究并总结的学习过程。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查阅相关书籍的方式,查阅电磁感应相关的物理知识或历史人物,让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好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及实验操作奠定基础。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物理教学模式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通过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的收集、整合、分析、归纳中,学生综合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及总结归纳中,可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制器材进行实验研究。例如让学生集体制作一个小型的发电机模型,学生就会通过查找相关制作发电机的内容与操作方法,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与操作紧密联系,加深对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及拓宽知识探究渠道,最终拓宽学习空间。
(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及巩固物理知识。学生是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及物理知识框架下的主体,学生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学习精神状态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是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及巩固物理知识的关键。例如,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制器材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中的电生磁与磁生这一理论的设想,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理论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可将原线圈放于副线圈中,并让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将铁芯穿入或拔出;或者将副线圈置于原线圈内,再将铁芯穿入或拔出,让学生通过这次实验,观察两者因距离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最后通过媒体设备将磁感形象、线条数量及变化展现给学生,加深对电流感应等相关知识的巩固。此外,教师还可设计其他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并让学生进行探讨,总结并归纳知识框架。在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导线、线圈及检流计有限的情况下,怎样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这些探究性实验,学生就会扩充思维能力,加深物理认知,解决并回答相关问题,进一步巩固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环节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在电磁感应实验操作中,不断开发并创新实践内容与步骤。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通过课堂导入奥斯特与法拉第不同的立场观点引入教学,并演示实验,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导体在磁场切割磁力线的运动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就会得出结论:“在闭合回路中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时,就会产生电流”,并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导体在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产生电流;若导体在闭合回路中不做切割运动,则不存在电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相关电磁感应知识运用到实验中,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电磁感应相关内容的教学,可进一步推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进度。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围绕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还要结合新课标实施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要求,通过多种手段,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有效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拓展学习思维及提高操作能力。在巩固电磁感应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做到正确分析、验证、理解、总结、归纳物理知识,最终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丽艳.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方式[J].亚太教育,2016(21)
[2]宋玉山.高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旬,2016(12)
[3]方 强.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物理现象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知网,2017(15)
[4]安 燃.基于新课改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思考[J].南北桥,2017(12)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