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及社会治理探析
2018-01-23白向龙李仁子
白向龙+李仁子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及特点,分析了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困境,提出了社会治理路径。指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提升边境应急能力;加强东北亚区域间的合作治理。
【关键词】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社会治理;路径
一、引言
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古以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总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其边境线绵延4546.1公里,汉、满、朝鲜、蒙古、回、壮、达翰尔、白、苗、俄罗斯等40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生活,其中朝鲜、蒙古、俄罗斯、赫哲等民族跨界而居。包括约24个边境县(市)总人口大约为560万,少数民族人口大约为115万,占总人口20.5%。由于边境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各种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和跨国犯罪等问题屡屡发生。特别是中朝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给这一地区的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及特点
关于非传统安全,目前学界仍无公认的严格定义与权威说法,西方学者也用非常规安全、非传统威胁、非传统问题和新安全来指称非传统安全。本文所理解的“非传统安全是指涉及到大多数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从其内容方面来看的话,它一般着重强调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人身安全等。”构成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自然灾害因素,经济金融因素,食品卫生因素,环境污染因素以及社会因素,覆盖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多民族聚居,例如满、朝鲜、蒙古、俄罗斯等民族。有较多跨国界(境)民族,民族的多样性和语言上的跨国性,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跨国交流频繁。特别是中朝边境地区各种非法越境、贩卖毒品等事件常有发生。长期对外劳务输出导致劳动力严重流失,边境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跨国性、复杂性、交织性、较大的损害性以及突发性等特征。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问题,因此,加快边疆社会治理,及时排除或减少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保持国家有序健康发展、边疆稳定繁荣的有效路径。
三、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把握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经济问题、宗教问题、跨境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困扰着该地区。
1、“三非”问题的困扰
“三非”问题指的是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边境线绵延4546.1公里,边境线长而曲折,而且很多地区都有高山和茂密的森林,位置比较偏僻,可以说是天然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给边境地区的巡查带来困难,而中朝边境地区,由于每年冬季图们江都会结冰,更有利于朝鲜人非法越境。他们部分通过“短期签证,多次出入境”进行长期非法就业。有的朝鲜族妇女非法越境居留、结婚,不能办理婚姻登记,其子女也就没有户口,子女的成长、教育无法得到保障。特殊身份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及性格造成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发展为问题青少年成为影响边境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2、跨境犯罪屡有发生
东北边境地区的跨境犯罪主要包括士兵越境、偷渡抢劫、越境杀人、毒品走私、特务渗透等等。近些年,中朝边境地区多次发生朝鲜人士跨境杀人抢劫事件,比如“2014年9月3日,一非法越境的朝鲜人用铁锤杀死了和龙市南坪村的村民李春峰一家人;2014年12月27日,一名非法越境的朝鲜士兵持枪抢劫,又有4名吉地屯村民遇害;2015年4月24日,3名疑似朝鲜军人非法越境,在和龙市石人村附近的山上,3名中国村民被残忍杀害”等跨境恐怖事件。偶发或突发事故引发的危机事件,制造了边境地区的社会恐慌。除此之外,中朝边境地区以冰毒为主,毒品贩卖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例如根据徐斌等指出,2007年5月“4.09”跨国走私贩毒案冰毒4050克、冰毒片13粒/16人;2008年9月,特大毒品案,冰毒4000克/4人;2009年1月,特大冰毒走私案,冰毒2000克/6人;2010年3月,“3.09”特大走私贩毒案,冰毒1700克/5人;2012年2月,龙井边防非法越境贩毒案,冰毒300克/1人等。
3、地区宗教问题复杂
东北边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在宗教信仰上,朝鲜族大多信仰基督教,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满族信仰萨满教等,也有为数不少的“地下”教会。空巢老人往往成为各种宗教渗透的首选对象。延边朝鲜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与基督教的基本理念比较接近,所以很多朝鲜族人信仰基督教。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东北地区的基督教徒增长速度及增长比例迅速上升。根据中国宗教报告2010年,在1993~2002年间,东北地区的比例飙升至47.9%,2003~2009年间新入教的比例达到42.6%。家庭教会等以“地下形式”,“非法”身份发展。虽然对家庭教会的非法身份存在争议,但其他一些邪教也借此娼獗起来,如:法轮功、达米宣教等。
4、脱北者问题隐患
中朝边境地区的一些非法越境人士很大一部分就是脱北者,朝鲜半岛南北持续对抗,加上朝韩两国经济生活上的巨大差异,“脱北者”想方设法从中朝边境以及内蒙古地区离开朝鲜,逗留在我国或者辗转东南亚,寻求生存机会,借助有利时机前往韩国。有的被公安机关发现反送到朝鲜,有的想方设法逃到韩国。留在中国农村的其子女和丈夫成为留守人口,在社会适应上面临着诸多家庭边缘化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些宗教人士、民间团体等以慈善家或者企业家的身份,资助非法越境人的“脱北”行为。朝鲜半岛的问题复杂多变,对东北亚甚至东亚国际局势影响较大。
5、朝鲜核试验危害endprint
迄今为止,朝鲜已经進行了第六次核试验,毋庸置疑的是,这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2017年9月3日进行的第六次核试验,是在边境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65周年庆祝活动那天进行,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州庆活动,也带来了边境地区人们的心理恐慌。我国与朝鲜仅仅是一江之隔,朝鲜的核试验对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有生物资源可能带来的破坏及隐患不容忽视。各类潜在的危险隐患增多,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消除其负面影响或危害,保护“人的安全”和“社会安全”,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与和谐发展。
四、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社会治理路径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挑战是多种安全或要素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复杂关系状态下的整体性的安全问题。由于非传统安全威胁来源多样,涉及面广,交织性强,追求综合、全面、系统的治理十分必要。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部门要依法落实有关责任,提升服务及协作意识,加强与社会组织和群众的积极合作。在党委指导下,积极引导媒体和舆论导向,重视信息公开,加强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帮助边境民众树立新的安全观。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思想觉悟,以抵制境外的各种不良思想的渗透。其次,民族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各民族群众协同参与边疆治理。加强防范意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国家认同感,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向政府等有关部门反映。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融合,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提高边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2、进一步提升边境应急能力
针对东北边境各地区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设立专门的非传统安全管理机构,以应对各种性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要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做好紧急预案,从物资储备,人员准备,到紧急演练都要做好工作。提高边防队伍应急处理的水平,确保边境的安全;提高边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以维护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在军事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实战标准,基于边境易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特点,边防队伍在训练过程中应侧重于人质解救、伤员救护、解救人质等方面,以提高边防部队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加大公安机关边防大队的巡查力度,建设一个良好、稳定、安全的边境环境。
3、加强东北亚区域间的合作治理
非传统安全涉及面广,威胁来源多元化,具有明显的跨国性和蔓延性,往往容易演变成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仅靠一国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区域联系与合作非常重要。为此,我国同各国建立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应对中朝边境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完善的合作机制。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立信息交流机构,完善共同应对机制,做好信息传达与协调沟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在警务、司法以及边防管理方面的合作,完善边防管理协同机制,联合打击犯罪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兴猛.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2015.3.44.
[2] 徐斌.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中非传统安全研究[d].延边大学,2014.1.
[3] 赵刚.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农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1.59.
[4] 余潇枫等著.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57-189.
[5] 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6-47.
[6] 李琦.吉林中朝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三非”问题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0(02)58-61.
[7] 全信子.从中朝涉外犯罪看延边跨国民族研究的新路径[J].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2辑),2013.165-173.
[8] 李梅花. 中朝边境地区“多源性”安全隐患及其对策[J].中央民族报,2016.06.
【作者简介】
白向龙(1994-)男,甘肃环县人,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
李仁子(1973-)女,吉林汪清人,行政学博士,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