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措施论述
2018-01-23林水文
林水文
[摘 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银行进行了政策上的不断调整和创新,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来的创新,其运作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资金实力持续提高。但是在改革中,农村信用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不良贷款问题较为突出,已经成为了信用社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此,文章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不良贷款风险的现状、表现及控制措施,希望对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2.072
与过去相比,农村信用社不但在支农资金方面的实力不断提升,而且在产权制度上也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与此同时,不发达地区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所产生的风险和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不良贷款严重威胁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当前,贷款利息收入仍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不良贷款所产生的风险无疑也成为了银行的主要风险,不良贷款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银行自身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威胁。由此可见,分析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迫在眉睫的事情。
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农村金融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信用社是一家担负支农主力军重任的金融企业,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信用社要为“三农”服务;另一方面,又有逐利的需求。农业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较高,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经常会出现农业经济亏损的情况。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比较低,附加值较低,若贷款利率过高,难免会给农民增加负担,因此,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收益普遍偏低。农业生产周期长[1],其前期投入较大,产出较少。另外,很多小型企业虽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小型企业的缺陷也越来越突出,如粗放经营、技术水平不高、污染严重等,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贷款的风险较高。
1.2 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
一些受教育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加上交通不便、信息封闭,就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信用基础薄弱,农民大多从电视上获取信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获取内容不完全的情況。尽管当前城乡差异不断在缩小,但是欠发达农村地区依然有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多数农民仍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缺乏对市场利率的认识,而债权人是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其知识水平较高,因此,就呈现出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1.3 历史包袱沉重
在商业银行改制之前,“五大行”也存在着不良资产的情况[2],其原因就在于历史包袱沉重。首先,从政策方面来看,农村信用社虽具有营利性,但是一些地方受政府的干预依然存在。其次,从制度上看,农村信用社曾受过多部门监管,由于责任与权利不对称,一些地方在贷款上也出现过重放轻收的现象,核算时大多单独核算,导致利弊不均衡,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损失较大。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历史包袱的影响已经不断在弱化,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行政干预,此类现象未被彻底被消除。
1.4 扶持措施不到位
为了响应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用社在农业发展中承担着部分政策性金融的职责,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予农村信用社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在财政、税收、不良资产剥离等方面要求仍很严格,农村信用社在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差异不明显,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收款难度就大,经营受限较大。
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及表现
2.1 贷款集中现象较为突出
对于大部分金融机构来说,若贷款集中在一个行业内,大额不良贷款的数量较多,那么风险就较高。农村信用社本身的特点就在于规模小、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面对农村、农业等,贷款集中现象突出[3]。一方面,农村地区的优质企业数量比较少,对农户发放贷款的效果不理想,借名、冒名贷款仍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分布在农村地区,面对的贷款客户是农民和小型企业,使用贷款的行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型单一,经营产品也十分地单一,贷款集中度高,而且,一旦出现了不良贷款的情况,那么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难以化解风险。此外,除了上述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控制跨区域贷款上十分严格,所有的贷款均来自本辖区,因此若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大规模的地区灾害后,经营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2.2 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国民的诚信意识及还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诚信缺失仍然是其贷款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发放贷款前,需要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进行审核,若信息不对称或征信系统不完善,同时信用社工作人员没有全面、真实、客观地掌握申请人的信用情况[4],就会产生较大的风险。一些民众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没有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和国家资金区分开来,导致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还款意愿还有待提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坏账,形成了不良贷款。
2.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仅影响其工作效率,还对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现实来看,不良贷款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从业人员工作上的失误占了相当的比例。除了上文提到的,未能有效考察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用,从业人员还有制度执行不严、资料收集不全、流程执行不严等问题,甚至一些从业人员违规放贷现象也时有发生。总的来说,当前农村地区的法制环境不理想,宣传工作不到位,同时民众的诚信意愿不强,这都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endprint
3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
3.1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优化金融环境
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的金融风险问题,为了解决和控制不良贷款问题,应当持续推进改革,将农村信用社从经济发展劣势的处境上解救出来,能够做到合理、科学地控制,从制度和体系上进行革新,从而优化金融环境。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信用社的信任,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信用社的金融活动中,对贷款进行合理的应用,用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以此来推动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稳定公众的信心,提升农民对信用社的满意程度。
在区域范围内探索建立农村信用社应建立起风险互助发展模式,当一家联社出现风险时,其他行社能够为其及时提供帮助。同时,还应当扩大信贷担保的范围,积极扶持有关的担保机构,促进信贷担保的多元化,尤其是要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担保,用来分担农村信用社自身信贷的风险;同时,可使用一些优惠政策[5],来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入股,这样也能减轻信用社本身的经营压力。
3.2 加大诚信教育,创设良好的信用环境
首先,应当加强诚信教育,使诚信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深入人心,进而减少不良贷款、逾期还款情况的发生。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这一美德,应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将诚信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落实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使教育过程真正发挥其价值。其次,强化支农意识,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服务。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就在农村,若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应当紧紧依靠农民,与此同时,农民的增产、增收能够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基础力量,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找准定位,为支持“三农”贡献自己的力量,合理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最后,优化信用环境还能够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现实中,应当加强对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范围,建立信用村、信用镇,进一步强化信用管理制度,促进信用社和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3.3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控制不良贷款风险
首先,应当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强化内部风险管理部门,预防、评估和识别风险发生,及时控制风险的发展,做到全面管理,同时坚持按照执行审批授权、执行管理、监督审计三大流程处理监管贷款,确保职责具体到个人,一旦发生不良贷款问题,应当找出具体的负责人,方便追责和处理,提高对风险的控制效率。同时,职责到人的方法也可以规避不良贷款的出现,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了违规发放贷款、不按流程贷款等情况发生[6]。其次,规范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机制,风险的规避和预防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未发生风险时,通过一些方法和信号辨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进而采取一系列的对应措施,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3.4 提高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素质,降低人为因素比重
当前农村信用社中不良贷款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人为因素,因此,不管是信用社内部还是其他监管机构,对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信用社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素质。首先,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门槛,除了选拔高学历、专业性的人员之外,还要注重对其责任心和道德心的考察,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自觉地遵守相关制度,同时也能够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进而为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其次,应当建立竞争和考核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的表现进行考核,注意考核的有效性,避免随意性和应付的情况。每年还应当针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责令其继续学习和改进,若再次考核不合格,应采取更严厉措施,甚至直接清退。
4 结 论
農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之而来的除了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随着新型城镇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应当集中力量,解决不良贷款,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信用社的良好经营建立更好的环境,以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友伟.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J].经营管理者,2017(11):17-18.
[2]张朝鹏.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策略 [J].中外企业家,2017(3):56-57.
[3]邵泽玲.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192-193.
[4]秦菲菲.刍议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 [J].商场现代化,2015(16):243-244.
[5]杨庆冠.对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思考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62-63.
[6]马丽萍.试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的防范 [J].时代金融,2011(27):95-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