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2018-01-23蒋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期

蒋俊

[摘 要]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新医改中信息化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具有系统庞大、功能复杂、数据异构等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设计和扩展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着重从构建平台的需求分析开始,厘清平台的业务结构和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平台应有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附属支持应用系统。最后考虑到构建平台应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平台的安全及应急体系做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区域医疗;居民健康档案;构建平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46

[中图分类号] G271;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116- 04

0 引 言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改革不断推进,尤其是在His、Lis、Pacs等系统广泛使用后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医院医、教、研事业的全面发展。然而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将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现今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整合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挖掘医疗数据背后有价信息,使得构建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目标有:①能规范和统一本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业务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共享。②能为群众提供最直接和快速便捷的服务,支持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活动。③能为省级、国家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信息,对于构建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实时監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

1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1.1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概述

健康档案(Health Record )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EHR/RHIN)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平台主要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兼顾卫生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需要。

1.2 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概述

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起步较晚且制定的标准也不一。总体来看,国内医疗卫生平台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①接口调用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②通过应用系统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

1.2.1 接口调用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为了实现地理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能够方便应用系统共享、交互平台的数据,平台需要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接口,其他应用系统通过平台的服务接口对整个区域内部的资源信息进行共享、使用。每个服务接口都有不同的域,应用系统要与平台交互,首先必须知道服务对应的域。对于有些服务,平台是要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异步交互,例如健康档案调阅等,平台会根据应用系统请求的内容做出业务判断,由于部分返回值涉及大量数据,因此平台会调用由应用系统提供的、接收平台返回值的“服务”接口,应用系统需要提供这样的服务接口(WebService),与平台进行交互。平台与应用系统交互的内容和返回值依旧是XML格式的字符串,具体的XML结构,每个服务是不同的,

1.2.2 通过应用系统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融合的优点是有助于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能降低各系统间的耦合度、使医院更便捷地服务病人和医院职工。应用系统融合的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采用HL7实现系统融合。HL7采用消息传递方式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类似于网络的信息包传递方式。②使用中间表实现系统融合。③通过COM接口实现系统融合。

系统融合的优缺点是:①采用HL7实现系统融合,开发相对复杂、开发时间相对较长,但其技术成熟、符合国际标准、有很好的扩展性。②采用中间表的方法,开发简单,只需要在两张独立的表之间建立通过第三张表的连接。③通过COM接口的融合,开发时间短、技术成熟稳定、系统集成紧密,实时性好。

2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

2.1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业务结构

平台总体业务分布为6部分:①基层业务: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业务;②区域卫生协同服务:区域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疗信息查询;③居民健康服务:居民健康记录查询、预约挂号、健康教育;④公共卫生监管:面向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血液中心的业务;⑤管理支持服务:卫生资源、绩效考核、应急指挥、内部办公、决策分析的业务;⑥建立与卫生相关部门的数据采集、上报业务。

2.2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系统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由六部分组成:①最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软件支持平台、硬件支持平台、网络支持平台,共同对上层应用起到支持作用;②卫生业务支持应用,包括社区业务支持应用、医院业务支撑应用以及妇幼保健业务支撑应用;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④直接面向市民、卫生服务人员和公共决策者的应用系统,包括卫生综合管理、卫生协同服务、居民健康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⑤支持体系层由信息安全和标准规范组成;⑥外部信息交互层,包括和市民卡、医保中心、计划生育等外部部门的接口。endprint

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架构

3.1 平台主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可及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提供服务有:

(1)个人身份识别服务。为建立对区域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业务的联动,实现数据共享或业务协同,各医疗机构在个人身份上必须具有统一的身份机制。

(2)健康档案索引服务。健康档案索引服务全面掌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有关于个人的健康信息时间,包括居民何时、何地、接受过何种医疗服务并产生文档。

(3)以个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针对个人的数据包括:个人注册信息库、临床诊疗信息库、公共卫生信息库以及时序档案信息库。

(4)数据交换服务。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平台需要从医疗机构获取各種基础的业务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都是通过数据交换服务来完成的。

(5)数据调阅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医疗机构中采集数据,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存入数据中心,这就要求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利用方式来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服务。数据利用的方式包括:数据调阅、业务协同、辅助决策等,而数据调阅因其通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则被视为平台的基础功能给予提供。

3.2 区域信息平台架构

平台应该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卫生信息数据的中心,它制定统一的标准并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前置机接入过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3.3 平台构件组成

3.3.1 注册服务

注册服务包括对个人、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术语的注册管理服务,系统对这些实体提供唯一的标识。针对各类实体形成各类注册库(如个人注册库、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库等),每个注册库都具有管理和解决单个实体具有多个标识符问题的能力。

3.3.2 健康档案存储服务

健康档案存储服务用于存储健康档案的信息。根据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健康档案存储服务分为7个存储库:个人基本信息存储库、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存储库、儿童存储库、妇女保健存储库、疾病控制存储库、疾病管理存储库以及医疗服务存储库。

3.3.3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基于健康档案存储服务,提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和业务协同服务。根据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和服务需要,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分为七个域:个人基本信息域、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域、儿童保健域、妇女保健域、疾病控制域、疾病管理域以及医疗服务域。

3.3.4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用于处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数据定位和管理相关的复杂任务。全程健康档案服务负责分析来自外部资源的信息并保存这些数据到存储库中,可以反向响应外部医疗卫生服务点的检索、汇聚并返回数据。

3.3.5 信息接口服务

信息接口服务包括两大类服务:通信总线服务和平台公共服务。

4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4.1 社区业务支撑应用

4.1.1 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唯一健康编码为载体实现多档合一,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其主要功能包括: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老人保健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残疾人康复管理、健康教育管理、社区健康统计分析。

4.1.2 基本医疗服务系统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功能包括:公用支持维护子系统、门急诊挂号收费子系统、住院收费子系统、医生诊间子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病区医嘱子系统、综合查询、检验管理、放射管理等功能模块。

4.1.3 社区移动随访系统

社区移动随访系统主要面向居民和开展上门随访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卫生监督的机构。可以在用户现场采用手提电脑或移动PDA等设备通过网络联结直接开展服务。

4.2 居民健康服务应用

4.2.1 居民健康服务应用

居民健康资讯系统是面向居民提供个人健康专业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凡拥有市民卡的市民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均可查到个人健康记录,均可享受健康服务,均可获得健康教育。

4.2.2 网上预约挂号系统

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群众挂号难的问题。

4.3 卫生协同服务应用

4.3.1 健康记录共享系统

健康记录信息是以个人基本信息为基础,在人出生时形成出生证信息、在就诊时形成就诊信息、在住院时形成病案首页信息、在个人死亡之后产生死亡医学证明信息。另外,在个人参加医疗卫生服务时,会产生其他相应的信息:如儿童保健信息、孕产妇保健信息、健康合格证信息、计划免疫信息等,通过以上信息的综合,形成个人健康记录史。

4.3.2 就诊摘要共享系统

以市民卡为媒介,提取全市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的患者就诊摘要信息,初步建立本地区就诊专项数据库集。利用数据采集工具从医疗服务机构的HIS系统、检验系统、检查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中提取检验报告、检查结果文字报告、门诊就诊摘要、住院就诊摘要、病案首页等就诊摘要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定时同步更新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4.3.3 社区双向转诊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院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病人、病历信息的“双向转诊”和信息共享。借助双向转诊跟踪服务系统,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为患者选择转诊、挂号预约、出诊请求、会诊申请、实时指导等多项医疗服务。基层医生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系统直接上传转诊信息与病人就诊信息,区域中心双向转诊办公室医务人员可以同步看到上传信息,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分解处理。endprint

4.4 平台外部接口

4.4.1 与市民卡接口

市民卡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个人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核心载体,是实现医疗卫生业务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关键。其主要功能是:①识别持卡者在医疗卫生各项业务中的合法身份并作为办理业务的电子凭证。②代替手工完成信息录入,增强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③在信息网络建设先期不完善的情况下,辅助网络准确性,实现医疗卫生业务有关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完成信息识别。④在网络完善后,完成必要的信息交换,减少网络传输量。⑤实现业务的电子化办公和社会化运行,增强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增强业务的透明度,实现各项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并与其他政府部门间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换。

4.4.2 与医保接口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系统需要与医保中心建立联接,将按照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保险病人进行各种费用结算处理,完成医院信息系统与上级医保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包括下载、上传、处理医保病人在医院中发生的各种与医疗保险有关的费用,并做到及时结算。

4.4.3 与医院接口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还需要建立与市区医疗机构的系统接口,开展卫生协同服务。

4.4.4 与公共卫生机构接口

建立与疾控、妇幼、计生机构、应急指挥系统等公共卫生机构的数据接口。

5 安全及应急体系设计

5.1 安全体系设计

平台承载着重要的病人基本健康信息、病人的诊疗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等,这些业务信息若遭到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本方案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保障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数据信息免受各种形式的窃取、破坏、篡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设计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最底层的是物理级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硬件安全等。其次是网络级安全,主要包括链路冗余、防火墙等。再次是系统级安全包括數据灾备、病毒防范等。最后是应用级安全,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等。贯穿整个体系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无权用户看不到,重要内容改不了,数据操作赖不掉。物理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电磁信息辐射、防线路截获、存储数据的安全等,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物理防护措施。

网络建设应具备性能完善的安全基本设备,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并设专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与更新。

主机安全设计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系统保护、剩余信息保护、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资源控制等内容。

数据安全设计应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和可恢复性等内容。

应用安全设计应主要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保密性、抗抵赖性、软件容错、代码安全等内容。

以上是在机房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不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要点,在此不详述。

5.2 应急体系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在卫生数据中心建立两大业务数据集,包括: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以诊疗服务为基础的基本医疗服务中心。考虑到病人看病结算的要求,建议采用医疗收费应急处理方案,这里有两种方案:①可以搭建备份应急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3G网络与卫生局相连,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切换到备份网络,从而保证医疗收费系统的正常运行。②可以通过建设医疗收费应急系统,网络中断时将数据暂存在本地临时数据库中,待网络正常后再进行上传。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建光,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际科技,2013,34(2):10-17.

[2]俞康民.电子病历发展趋势[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3):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