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关系冲突的性格和气质分析
2018-01-23戴汭含
【摘 要】 文章认为大学生寝室关系对于人际关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人的个性、气质对人际交往的重要影响,从交往本质——需求、自我评价等对人际交往的内在原因进行探究,让大学生的交往目标更加明确。
【关键词】 寝室关系;性格;气质;人际交往
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生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他们可以在与寝室的同学相互交往中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体会人间冷暖。如果说教室是大学生求知的地方,那么寝室就是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演练场,是学生成长不可忽视的“第二课堂”。
一、不同性格气质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中指出能力、性格、气质等都是人际交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表明着个体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标志。性格是当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出现对现实的各种稳定的态度,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了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性格通常被先天的神经特点、年龄、教育、社会环境、生活状况和其他因素所决定,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影响,当最重要的内心需求和最重要的利益受到碰撞时,人际关系冲突随之产生。而如果弄清了任何行为、任何冲突都是因为有需求、愿望和目的时,就完成了对他人的理解。虽然在交往中性格特征是顽固的,只有自我教育才能有所缓解,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愿望与对方的愿望相对照。如果它是契合的意味着和睦相处,如果它是对立的,不可改变的,就需要我们采取行动避免冲突的发生。性格通常要受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环境制约,我们就要对自己的性格有较深的认识,发扬性格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塑造适应社会要求的良好性格。恩格斯所认为,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了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其中“做什么”反映了个体对待现实的心理倾向,表明个体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反映了个体的行为特点,表明个体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如何追求既定目标,即人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在寝室关系冲突发生的时候,往往性格内向者会求助外界的帮助,特别是自己所认为的权威人士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而性格外向者则会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冲突中的所有问题,如果有老师或家长的介入,反而觉得是多此一举。所以当性格偏向外向与性格偏向内向的个体行为有如此相反差异,也是因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总是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而且性格也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本质特征的独特、稳定的结合,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主要方面之一。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按着个性把人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指出了外向型不能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时有侵犯性的行为,内向型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少表现出侵犯性的行为。
二、寝室关系冲突的性格气质分析
寝室关系可能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常发生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个人的带班经历中,曾处理过两起寝室矛盾。一起发生在女生寝室,另一起发生在男生寝室,都是由性格偏向内向的一方向老师寻求帮助,而性格偏向外向的一方则是认为发生的寝室冲突事件是小事,并没有发现双方的冲突已经让对方觉得压力过大局面无法控制,认为自己能够解决。
在两起冲突中,性格偏内向的都首先遭到另一方言语或肢体上的伤害,程度或轻或重,而此时性格偏内向的都会采取反抗的态度,情绪上开始变得压抑。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我接触的典型两个寝室关系冲突中,性格外向的往往是情绪最容易激动,容易首先引起语言或肢体上的冲突的一方。
在性格的表现形式所有影响中,气质是一项重要因素,它对某些性格品质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起一定的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其中外向型性格的属多血质和胆汁质;内向型性格的属黏液质和抑郁质。在两起冲突中,通过对当事人聊天询问,发现性格偏内向的一方在遇到寝室关系变差时,内心会变得抑郁难过,没有办法排解困难,并且无所适从。而性格偏向外向的则不会过多的受关系冲突的影响,能比较轻松的继续日常生活学习。这两者在寝室关系出现问题后所受影响之所以巨大不同,就来源于气质。气质是由许多心理活动的特征交织组成,其中有一项心里指标是外向性和内向性,并指出两者都与神经系统功能的强度有关,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内向的人不仅不善交际,也胆小敏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向的人善于交往,健谈有时多嘴多舌,容易生气,有过分强烈的反应,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者过于夸大,但感情是真诚流露。在心理学中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时,人的意识需求或愿望是人际交往冲突产生的本质原因。由于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愿望,因此当一方的愿望得到满足,而侵犯了另一方利益时,冲突就会发生。当冲突的起因——交往中存在着实现愿望的阻碍,那么忧郁的性格、不良的自我感覺、对心理学的无知、交往知识的缺乏,就会成为冲突的诱发因素和催化剂。这中间个人的缺点往往是碰撞的基本原因。列奥恩卡尔德指出20%-50%的人在性格或气质上具有异常特征。在一定情况下,这会导致出现同一类型的冲突和精神创伤。
自我评价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人相比较,最终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健康状况和社会地位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看法——自我评价。当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相抵触时,冲突和抱怨随之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喜欢显示自己,嫉妒心重,抱怨和愤恨,对小事不能容忍,过低的自我评价则过分的胆怯、抑郁。会自卑,甚至讨好或巴结他人,也会曲解周围人的态度。因此过低或过高的自我评价都是冲突和抱怨的直接原因。在这两起冲突中,内向的责怪外向的“有事不能好好说吗?为什么要这么激动?”“你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我没有这样对你啊?”内向的觉得外向的性格粗鲁,听不进别人的劝言,一意孤行,强调自己付出的多少,而对方却没有反应,没有相应的付出。外向的认为内向的做事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对自己认为的事情非常固执,没有办法去沟通。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性格气质好坏都容易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了解人际交往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了解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把握住人际之间的碰撞是由于愿望没有实现引起的结果,把先天的气质、性格特征纳入考虑之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将不再变得困难,同学或室友之间本来有的交往困难将不再变得棘手,如果在平时交往中能够更注意不以点代面的对个人品格做出否定性的评价,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则开展的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桑作银、汪小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邵伏先. 人际交往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 陶海东、朱晓娟、陶万友[J].大学生寝室室友关系研究.青年与社会, 2014(4).
【作者简介】
戴汭含(1989.5-)女,湖北钟祥人,艺术学硕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