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艺术:俄国巡回画派珍赏
2018-01-23俄铝
俄铝
巡回画派与它的美术馆
俄国巡回画派这个创作团体,集结的是一批年轻大胆、才华横溢且具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构成了俄国杰出的艺术家群体,那就是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他们的成员包括彼罗夫、萨夫拉索夫、列宾、列维坦、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和科罗温等众多驰名欧洲的杰出画家。
现在的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俄国巡回画派主要以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历史画等四类油画代表作呈现,反映的是19至20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856年。当时,24岁的商人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恰科夫首次购藏了两件俄国画家的作品。从此,特列恰科夫便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收集俄罗斯画家的作品,他不仅慷慨斥资,还坚持以在莫斯科建立一座俄罗斯艺术博物馆为其毕生的重要使命。
1892年,特列恰科夫将他的全部藏品,连同亡弟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遗留下来的少部分欧洲经典藏画一起捐给了莫斯科市。当时,这批藏品总计约为2000 件。直至1898年去世前,特列恰科夫一直担任着美术馆董事,并积极致力于扩充藏品。1918年,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从市立博物馆跃身为一座国立博物馆,并以创建者特列恰科夫的名字永久命名。如今,美术馆的藏品数量已近20万件。
另外要介绍的就是这个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它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最具革新精神的民族艺术团体之一。这个创作团体集结了一批年轻大胆、才华横溢且具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构成了俄国杰出的艺术家群体,那就是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他们的成员包括彼罗夫、萨夫拉索夫、列宾、列维坦、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和科罗温等众多驰名欧洲的杰出画家。
自1870年成立至1923年解散,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共计举办过48次巡展,足迹遍布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喀山、沃罗涅什、里加等地,“巡回展览画派”也因此得名。
学院派的对立面
当我们前去领略这些油画时,站立在画前凝望油画的光与色,不妨可以先从历史背景来解读一下俄国巡回画派。初期,他们在举办独立展览时,其艺术主张就与官方美术学院是相对立的。俄国的传统“学院派”在一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坚持崇尚古典和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艺术规范与准则。他们以创作历史画为主,相较于风俗画或肖像画,画家借助想象来表现事件和人物的能力显得更为必要。学院派的作品往往遵循着特定的标准和规则。此时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代表的年轻艺术家们反对的也正是这种使艺术沦为苦役的僵化思想。
巡回画派也曾画过俄国“学院派”风格的若干作品,这些画家天赋异禀、造诣卓著,吸引了众多的仰慕者和追随者。一般而言,他们或是来自俄国的贵族阶层,或是与皇室交谊笃深。其作品力求完美,多被用来装饰宫墙府邸。
康斯坦丁· 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是19世纪60~80年代最具才华的“学院派”画家。《奔离风暴的孩童》(1872)是他的一件风俗画名作。这里借助横向比较的方式,凸显出“巡回展览画派”与“学院派”作品在内容主题和艺术技法上的差异,更直观地反映出前者的社会功能和创新意识。
巡回与先驱
1871年11月29日,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了首次展览,成为俄国当年最大的艺术新闻。“巡回展览画派”首次展览共展出了风俗画、人物画、风景和历史画等总计47幅作品。这场展览成为这些独立艺术家们的一次集体宣言,他们希望开辟一番崭新的创作天地,并在不受任何特别评审和政府官员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参展。直至1923年,巡回画派每年都会举办艺术展。展览地点从圣彼得堡出发,后转至莫斯科,再到俄国其他城市巡展。
巡回画派可以说是集合了一批才华横溢、思想活跃、追求进步的艺术家。无论是以艺术成就还是商业价值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在数十年间均称得上是最成功的画家组织。巡回画派的风俗画题材非常广泛,在艺术家的画作中能淋漓尽致地欣赏到。
彼罗夫在当时是一位核心人物,他的作品流露出画家对农民坚持追求真理的品格的尊重。他从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弱势和卑微人群的悲悯与同情。彼罗夫的《钓鱼者》(1871)描绘了一位憨态可掬的老年男子,这名钓鱼者将帽子上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浮标,对周遭环境毫不在意。
希施金的《夜》(1871)再现了一幅俄国典型的仲夏日暮的静谧美景。希施金技法全面,其带有质感的笔触充分体现出每一种自然物象的形態与特点。1871 年,这幅《夜》在首届“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展上引起巨大轰动,评论家们一致盛赞其为希施金无可挑剔的杰作。此后的百年间,它在各大藏家手中辗转流传,最终在其诞生100年后的1971年入藏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19世纪60年代画家们的艺术创新,以及协会的创立和民主主义作品的涌现,为首届巡回展览的大获成功奠定了基础。画家们将目光对准了当下的人群,希望能够唤醒他们的美好感受,并借用艺术的力量来改变生活。他们坚信的力量,怀揣浪漫的情怀,对未来生活的改善满怀期待,多年后,有人称这个充满希望的时期为“神圣60年代”。
自然与情怀
风景画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画家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着俄国社会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俄罗斯冬雪林海、早春初萌和秋日绚色的壮美风光。俄国的诗歌等文学作品表现的是朴实的自然之美,然而散文与诗歌所行赞咏的自然之美也引发了艺术家们的共鸣。画家用画笔再现了这些自然风光,以此取代那些虚构的风景。
画家费奥多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是最令人称奇的俄国画家之一。瓦西里耶夫年仅23岁即死于结核病,但他在短短五六年内所取得的艺术造诣是其他画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在《融雪》(1871)一作中,他描绘了冬天的融雪之日,一位身背行囊的老人和一个女孩正沿路而行,萧瑟的景物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伤感,瓦西里耶夫在此充分展现出他对时代的关切和对普通民众艰苦生活的同情。endprint
同样是风景画,列维坦擅长表现的是俄国自然风光细腻敏感的一面,反映的是契合人类灵魂和情感的微妙变化。他开创了一种特殊的风景画——情绪风景画。他的作品尺幅小巧,有如习作,却充满对自然的虔诚。除此以外,他的作品也有以诗意生活为主的,在人生最后的几年,他创作的系列都是静谧薄暮、夜幕月色和沉睡村庄的风景画。这些作品中,他巧妙地将人类情感与“造化的神圣之美”融为一体。
人物与个性
俄罗斯的肖像画成就斐然,他们开创的“心理肖像”具有洞察对象个性、揭示人物心理的特点。每位大师都能以各自独特方式与他们笔下的人物展开“对话”,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 “巡回展览画派”的肖像画涵盖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各个阶层,如作家、音乐家、科学家、思想家等,他们被称为“大地之盐”,即“国家精英”的意思。
画家克拉姆斯柯依曾经谈到,他力求表现的是“面孔下的内涵”。在他看来,无论是画家还是观众,目光都应该聚集于人物的眼睛和面部。因此,他的肖像画往往构图简率、色彩质朴。克拉姆斯柯依所作的《无名女郎》(1883)也将带着她传奇而神秘的气质来到观众的面前。与其他众多保守风格的人物形象不同,克拉姆斯柯依笔下的这位年轻女郎动人美丽的脸庞和人物的每一处细节,都诱使观众去探求人物背后的秘密。
在绘画大师列宾的所有作品中,肖像画也堪称其艺术成就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绘画大师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动地捕捉到了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和内在丰富的个性,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洞察力。
列宾在刻画那些与自己性情相似的人物时,往往会激发出更多的艺术激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列宾为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物所作的肖像画均堪称杰作的原因。他曾坦言自己着迷于托尔斯泰的脸,与他相比,其他人都显得平庸无奇。
历史与现实
纷繁多元的人类生活是19世纪60到80年代大多数画家所关注的主题。这些聚集于俄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作品能够生动传达出画家对现实的看法。风俗画就成为了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在当时的各大展会现场,它们总能吸引赞助人的关注。画中人物的命运常常会激发出观众的同情与关切,继而引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抗争意识。而画家们在创作时也会为他们笔下的人物倾注自己的情感。所以,今天在欣赏这些画作时,仍能够有穿越时空,令以持续产生共鸣的关键所在。萨维茨基的《修铁路》(1874)即为这样的代表作。
19世纪70年代,风俗画以表现人物众多的平凡场景为主。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曾非常精辟地将此类作品称为“人物合唱”,而群像的主角即为大众。《纤夫涉水》(1872)是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所藏列宾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的另一版本。当时,画家列宾凭借此作声名鹊起并驰誉全俄与欧洲。作品聚焦于纤夫们艰辛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人物的内在力量、个性气质和人格自尊。
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革。富有领主与农奴之间以往的附庸关系一去不复返。马克西莫夫的《没落》(1889)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一曲哀歌。此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一次巡展上,它当即被特列恰科夫所购藏。
求新与探索
20纪初是一个艺术创新与发现的时期,当时涌现了一批新的艺术团体和组织。年轻画家们不仅参加巡回展览,还经常创建新的团体,并很快在画坛取得了新的突破。新生代“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色彩较以往更加明亮丰富,筆法也更趋开放自由。
与老一辈“巡回展览画派”的画家一样,年轻一代的画家也积极参与各届巡回展览。艺术同样被赋予新意,力求创作新的绘画语言。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试图以新的艺术手段来发现生活之美和生命之乐。新生代的作品色彩较以往更加明亮丰富,笔法也更趋开放自由。对物象的肌理刻画,更加注重表现光线和空气,他们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俄国巡回画派油画珍品展,将推动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对俄罗斯艺术的了解,并以此促进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为了让中国观众更深入了解百年前的巡回展览画派与当下中国的关系,上海博物馆策划组织了《巡回展览画派与中国》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到靳尚谊、詹建俊、邵大箴、全山石等12位不同历史时期接受过俄罗斯美术训练的艺术家、美术史家,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艺术经历和感悟,并介绍了其中的展品进行了赏析,在展厅的视频区域可以安静地观赏。
(藏品均来自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感谢孙路遥女士对本文的协助。)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