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社会建设思想的几点思考
2018-01-23徐宏波
【摘 要】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理念的提出为背景,首先梳理马恩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探究其当代价值;其次研究我国建党初期及建国后期毛泽东对马恩社会管理思想的应用,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借鉴;最后,探究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論成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诉求。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念;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
社会治理指对社会的整治与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管理是指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子系统在内的社会大系统管理的统称,这里的大系统是与自然社会相反的人类社会的管理。狭义上的社会管理系统则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管理,偏重于社会生活管理。马恩经典著作中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主要是指“人民主权、社会公仆原则、议行合一原则和廉价政府”四个原则。[1]党的社会管理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无论是从马恩经典著作中吸收养分,还是总结以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归根结底都是调动人民一同参与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一、马恩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不经推敲的形式公平化时期。资产阶级掌握了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财富,设置政府掌管社会各项事务,标榜着公平、正义,然而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资本主义腐朽利己主义与专制,而无产阶级从巴黎公社运动以来掌握了大量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经验,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实则是资本主义的挡箭牌。随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当民主制度沦落为少数资本家统治国家的阶级武器,设置的三权分立制度仅仅是完成了日常事务分工,资本主义矛盾仍旧存在并白炽化,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公有化的过渡,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马恩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中,不同阶级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其中就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英国欧文和法国圣西门及傅立叶。他们提出消灭阶级人人生而平等,“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国家作为职能部门的作用逐步弱化,最终消失,而人类全部生活在欢乐祥和的社会中,自由解放。空想社会虽然描绘了美好蓝图但是没有指明道路,没有看到广大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更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导致失败。马恩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有益思想,在继承与发扬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同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形成了马恩社会管理思想,最终为世界无产阶级所用。
马恩社会管理思想有其重要的价值。国内众多学者对马恩社会管理思想进行研究,阐述了马恩社会管理的当代价值。第一,马恩社会管理思想提出了公平正义的管理理念,并遵循唯物主义发展规律,提出了“公平而不公平”。“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平等绝不是什么永恒条件” [2]同样的,马恩推崇劳动致富,通过劳动带动社会整体发展。关于公平,马恩指出任何脱离社会实践的公平都不是真正的公平,而是披着剥削外衣的公平,成果被少数人拥有,则民主是专制的化身,而非正义。第二,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坚持发展原则,发展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动力,马恩在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毁灭的同时,肯定了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价值,一分为二对待事物的观点为我们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借鉴。发展必须要立足实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脱离实践的发展将成为假大空,脱离发展的实践只是原地踏步。第三,马恩社会管理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人民群众,发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战胜一切,世界无产阶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再次肯定了马恩社会管理思想中以人为主的核心思想。
二、马恩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时刻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提出的主张和政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历史、文化、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近现代革命中,革命发展的需求和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新兴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革命运动的空前高涨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建设实践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及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完善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1919年到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指出新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是领导权在谁的手里。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权掌握在小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社会管理思想的主权在民。马恩指出,只有发动无产阶级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暴力革命。毛泽东继承和发展暴力革命,利用地区优势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必须将枪杆子和民众运动相结合。”一味的妥协将主动权交给资产阶级最终是将革命的果实交给敌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抓住主要矛盾,确立了明确的革命目标,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及生产制度,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完成对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对马恩社会建设思想中发展观点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落后并非文化的落后,而是生产力的落后和发展的落后,敌人的钢枪和大炮,我们的是步枪与小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远远落后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这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原因。马恩社会管理思想指出,贫穷与物质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民生产资料不足,是导致社会动乱的主要原因。建国后,党和国家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明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endprint
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当代启示。首先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是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在进行革命实践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俄国的城市包围农村武装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工业发展水平高于我国,而我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彼时的俄国。因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是毛泽东对马恩社会管理思想的新发展新突破。其次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语,他深知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到解放自身的运动中,肯定和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得益于对人民群众的重视,中国的发展才能做到始终以人为根本。最后,打土豪劣绅、分土地、均田地,不仅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强大势力,还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具有历史正义性,是保证公平公正的手段之一。
三、马恩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重要思想的提出,表明社会管理思想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新的表现形式。社会管理思想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推动科技文明进步,深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恩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成果。2000年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中不和谐因素也随之产生,如何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尖锐问题,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第一,人与自然发展矛盾突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观点是对马恩社会管理中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延伸,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应当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过度开发自然。第二,社会和谐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是共处,是求同存异,要允许不同于自身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现代社会管理中不同事物现象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城乡之间发展模式也大不相同,因此要做到统筹发展,统筹思想与马恩矛盾思想不谋而合。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着重突出人的本体地位,更多关注人的价值诉求,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收国内外人才,注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不仅仅是以提高综合国力为出发点,同时更是注重人的价值。
习近平政治主张是对马恩社会建设思想的最新诠释。马恩社会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需要。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治理大国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多干预,又不能置之不理。十八大后,习近平将反腐倡廉作为党工作的重点,同时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党性纯洁是马克思社会管理思想的一贯主张,无论是马恩还是列宁在进行工人运动的同时,都主张政党需时刻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代表的利益团体保持一致。习近平主张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思想的提出,符合马恩社会建设注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与主张,更加注重人的参与,发挥人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旗帜,重视和发展社会管理思想,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 “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3]习近平多次在谈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这份魄力一方面来自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来自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最根本的是党的社会治理思想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国自古便有治国理念,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在成立之初就树立了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奋斗的志向,为人民前仆后继的奉献精神,将革命时期的忘我精神与新时期的“西柏坡精神”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法治中国,经济中国和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快更好向前发展。同时加强党风建设,完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国内青山绿水人民幸福,国际上树立大国意识,使世界认识中国肯定中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质是完成社会管理思想从提出到落实,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以理论为指导,以制度为约束,以经济建设实践为根本保障的有机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丝毫没有偏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肯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文明、发展的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是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永葆党的青春。中国取得的成绩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其他制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4]习近平指出在健康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要稳中求胜,稳中求进,实现经济的无水分增长。同时,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社会源泉充分迸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利用。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最终建设成一个经济发达,理论健全,制度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引前进的方向,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切社会实践意义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底线和要求,国际良好有序的环境,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做好周边外交各项工作,则是我们稳中前进的基本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原因,能否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决定了党事业的成败。建设新中国,不是以破坏碧水蓝天为代价,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始终贯彻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发展中,他指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只有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的正确道路。“我们永远不称霸”,夯实我国的大国地位,我们不靠武力,靠软实力,靠科技的发展,文明的熏陶,大国的建设,我们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新时期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底牌和魄力,让中国梦的复兴不再是遥不可及,中国梦深入人心,深入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心更是世界人民的心。
【参考文献】
[1] 高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论文,2017.
[2] 李淑惠.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9.111.
【作者简介】
徐宏波(1990-)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