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与电子货币
2018-01-23也越
也越
2017年伊始,国内各大财经媒体忽然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国移动支付技术,“中国移动支付世界领先”“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欧美”“关于移动支付,美国需向中国取经”等标题忽然上了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
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又有点懵:前两年还经常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国家,怎突然就超越美国世界领先了?
仔细一看内容,原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常用的两大应用:微信和支付宝帮了忙,由于绑定银行卡后可以直接在手机应用里面对面转账、扫码支付,商场可以用,超市可以用,出租车可以用,甚至路边摊都可以扫码转账了。渐渐地,人们开始习惯出门不带钱包,不带手机。海归们惊讶的发现原本出国是为了学先进技术的,回国后反倒落伍了,国外还得带着厚厚的卡包钱包,国内手机一扫就可以把钱付喽。
话说回来,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似乎和银行的关系并不太大。据多家统计机构统计,目前在中国,67%的付款是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完成的,剩下的中有22%使用银行片支付,也就是为我们熟悉的银行卡转账或者POS刷卡支付,身下的10.9%使用现金支付。最后的0.1%绝大部分是现在时髦的产物——手机NFC芯片支付。我们经常听到到基本没怎么使用的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以及包括我们农行信用币在内各大银行今年才刚刚上线的虚拟卡云闪付业务都属于NFC支付。
这种支付手段用着也很方便,刷下手机就可以了,看上去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区别不大,但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NFC芯片支付有着几乎致命的限制因素——成本过高。在客户端,用户需要一部装有NFC支付芯片的高端手机是基础条件,其次是不同品牌的NFC手机所支持的银行也各不相同,最后在付款时,收款方还需要一部支持NFC付款的POS终端。过高的硬件成本极大的限制了NFC支付的发展,2016年中国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第2的OPPO和第4的vivo至今仍然没有一款支持NFC付款的手机。就和微软的WP手机操作系统一样,NFC技术也同样不被业界看好。
各大银行也意识到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差距,于是乂在今年大力推广掌上银行面对面付款业务,力求做到支付宝微信能做到的事,银行掌银都能做到。看起来是准备好和支付宝微信抢市场的姿态了。但其实成功的可能性基本为零。首先银行并不是在支付宝微信之后的第三家开展类似业务的单位,作为完全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钱包在时间上并没有落后支付宝微信太多,但在长时间的经营后,百度钱包的占有率连0.1%都没有,没有产品依托和用户习惯是其失败的关键点,这点上我们的掌银也有同样的限制因素。且时过境迁,2013年我就曾
经提出过开发虚拟信用片业务,到了如今的2017年,市场的蛋糕早己被瓜分完毕,继续投入也激不起多少涟満。再有,各家银行的APP软件依然自能绑定自家银行卡,登陆不便捷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使用率的提升。
冃前整个银行业的困惑是,本该是上游行业的银行,却被支付宝微信这样的下游客户扼住了咽喉抢走了饭碗。且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事实上我觉得银行业应该转变思路,第三方平台本质上依旧是银行的客户,而不是将之视之为竞争对手。而银行,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型行业,存在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
去年早有新闻传出,国家及人行正在招收电子货币相关的人才,从国家的层面在开始研究实用性的电子货币,不同于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行卡这类可以提取现金等价转换的电子货币。国家层面的需求是实物现金的完全替代品,最终将要彻底淘汰纸币硬币这类传统货币。这就决定了电子货币的研究是国家战略安全高度的重大事件,这也决定了国家电子货币绝不可能依靠支付宝微信这种多方投资家族背景的企业来推广。
而银行不一样,尤其是国家完全掌控的中农工建四大行,必定会被委以重任的。
电子货币的研制发行,是人民银行的事,但是电子货币的推广是需要媒介的,就好像身上的钱多了,需要用钱包来装一样,电子货币的推广必然会需要一个载体。它可以是一张传,但乂不同于普通的卡,支付便捷和资金安全是移动支付时代最基础的要求。和传统电子货币不同的是,需要有排他性,极有可能需要与传统现金货币做割离,逐渐提高与传统货币交换的代价,最终彻底淘汰用了几千年的纸币硬币。
国家对电子货币是有刚性需求的,一来可以跳跃式的摆脱社会对于大面额货币的需求,二来电子货币本质上就是数据,而数据都是可以记录的,所有将每一笔资金的变动查根溯源,这就可以对电信诈骗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再有所有交易都有据可查了,国家头疼的逃税避税问题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为国家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国家透露出的讯息具有敏感性和一定的先瞻性。国家电子货币的发行推广必然是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事,但究竟是需求出现才开始研究上线新产品,还是提早研究提早上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例如农行今年推广的信用币业务,几乎在同一天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都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信用传业务,而且网络上京东白条,蚂蚁花呗都己经上线一两年之久,宣传着实是铺天盖地,但同质化产品过多,对年轻客户几乎没有吸引力。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苹果手机登陆中国之初,在iphone销量冠绝全球之余,App Store的业绩显得非常尴
尬,平均每部iphone的App Store消费金额不足1元人民币。而后App Store适时推出了“APP1元购”计划,将大量优质但价格昂贵的软件降价为1元,等消费量逐渐上升后,再慢慢恢复原价。猛地一看恢复原价后,消费金额应该会再度下降。但实际情况是“APP1元购”计划很好的培养了中国年轻消费群的正版软件消费观念,目前App Store中国区的收入反而在iphone国内销量逐年下滑的情况下成为了新的业绩支撑点。
客户的消费习惯是可以依靠产品去培养的。再如农行的苏通信用卡业务,在他行纷纷退出这一“不赚钱”的业务时,农行以9折通行费为卖点,短期内即吸引到大量客户,甚至出现了先销他行苏通卡再办农行信用侉的情况。事实上苏通卡业务并不会不赚钱,绝大多数客户也并不会仅仅将苏通卡当做过路费打折奸来使用。先是1、2笔的其他消费,时间长久了,客户形成正常的消费习惯,用片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独一无二,再加上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客户的使用观念,这样的产品才有基础的竞争优势。不能为目标而推产品,而应该围绕目标来设计产品,用产品来吸引客户。未来的电子货币,如能做到先入为主,围绕电子货币的特性设计适合的产品,让客户心中树立起“农行电子货币=国家电子货币”的观念,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