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研究及对比

2018-01-23侯兆铭

重庆建筑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

侯兆铭

(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大连 116650)

自古以来,我国广袤大地上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就熟练地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构造方式、按照一定的美学语汇进行着大地营构。这些少数民族村落集自然风光、传统聚落、特色建筑等要素于一体,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美丽东方画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形成了灿烂无比的多元少数民族文化与重要的建筑文化景观,它们浓缩着少数民族人民的文明智慧、诉说着千百年厚重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1 聚落形态制约要素分析

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聚居着大量少数民族人民。狭义的东北地区就是指东三省,广义的则还包括旧为东三省管辖的今内蒙古自治区东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以及东北文化区的承德市、秦皇岛市;西南地区则又被称作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特征、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得东北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形态各异,却又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本文研究范畴以东三省及贵州省为主,大量实地调研的少数民族村落均分布于此,涉及的少数民族包括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以及西南地区的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羌族等。

1.1 地形要素对比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冬季漫长、白雪皑皑,土质以黑土为主,东部、北部、西部都是中低山脉及丘陵,中间部分则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水系较为发达,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与辽河等。

西南地区地形结构复杂,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其中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境内山势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1.2 气候要素对比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使得世居于此的各少数民族必须面对恶劣的自然气候,村落建筑必须考虑冬季防寒保暖问题。

西南地区的气候主要包括四川盆地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其中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象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西南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多居于山区,因此村寨建筑必须考虑防灾,尤其是夏季的山洪及地质灾害。

1.3 民族要素对比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1]。以辽宁省为例,全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满族533.7万人,居全国各省市满族人口第一位;蒙古族约67万人,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朝鲜族24万人,居全国第三位[2]。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融入了汉族、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和居住形态”,还有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具有独特文化的东北地区”[3]。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以贵州为例,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羌族等,这里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共存。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落形态的制约要素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聚落形态制约要素对比分析

2 聚落形态对比研究

2.1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基本特征

聚落是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所具有的聚合状态,包括构成聚落的人、物、信息的总和,东北地区早期的蒙古族、满族和朝鲜族分别主要以游牧、渔猎及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其聚落空间形成的基础是自然村落,在建国后虽几经变化,仍有不少聚落保持了基本原型。每个村落少则十几户,多则上百户,村与村之间相距几公里甚至几百公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形态的主要有以下两类:

(1)山环水绕,依山就势。这种聚落选址在坡度较缓的南向山坡上,距离水源较近,常见于满族聚落中,依据各异的地形地势,随坡就势而建[4]。尽管也是依托山势,但与西南地区相比,山势坡度较缓且地势开阔,便于少数民族聚落建设。传统的满族聚落一般都采取行列式布局,按照造房的先后次序,房屋坐北朝南形成了东西走向的步道。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建筑物都可获得良好的朝向(如图1),从而有利于建筑争取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而且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也是采用行列式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因[5]。

图1 典型满族聚落建筑——吉林乌拉街镇满族民居

(2)平坦靠水,趋利避害。这种聚落选址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在这里可以进行农耕及放牧生活,朝鲜族及蒙古族聚落多选址在此类地点。聚落周边或当中有河穿过,保证水源充足,朝鲜族聚落(见图2)周边拥有广袤的土地,适宜种植大片的农作物,耕地靠近宅子,既可以缩短交通距离又方便照看田地;蒙古族聚落周边是大片的草原,方便放牧。

图2 典型朝鲜族聚落总平面图——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长财村

2.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基本特征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落强调聚落中的生活性和本土性,选址表现出“天人合一、择宜而居”的共性特点,不同民族均遵循了“背山临水、有土有田”原则,既有所依托、水源充足,又有地可建、有土可耕,这一点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类似,但其总体布局表现出形式多变、因地制宜的典型特征。

2.2.1 背山临水,有土有田

多适用于平坝河谷地带的少数民族聚落。背山,可以拥有生产生活的广大基地而且挡风向阳,能减少寒气压迫,利于聚落绿化系统的营建。屋子前方,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聚落一般都临近河流溪流,无溪流之地则开渠引水,或凿井取水,极为注意防治山洪之害。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落无论位于平坝、峡谷还是半山,选址一般都会有意识地避开较大的冲沟以防水患,并且利用一定坡度的自然沟壑以供排洪。[6]西南山区自古与外界交流有限,自给自足是大多数聚落生产的根本形式,其村落大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铜仁市印江县斑鸠井土家族村寨,由于交通不便,因此保存完整,原生态的面貌没有被破坏,属于典型的背靠青山、前有农田,其总体布局顺应山势、因地制宜(见图3、图4)。

图3 铜仁市印江县斑鸠井土家族村寨依山就势

图4 铜仁市印江县斑鸠井土家族村寨功能布置图

2.2.2 军事防御、据险求生

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常年战乱、不断被迫迁徙,因此在村落选择上必须兼顾军事防御功能,以求得族人的安定生存空间。典型的苗族传统聚落,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故在选址上颇具防御堡寨形式,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苗王城是现今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它依据山形水势而建,在明朝时是腊尔山地区苗族的中心,苗王当时就在此居住,寨内垒筑石墙护寨,墙体留有射孔,可由内向外射击或截杀,石块铺筑若干条急弯或直角形巷道,巷道内每家每户都各自拥有自己的龙(前)门和后门,并且相互连通,可步步为营,层层把关,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具有相当的军事构筑工事水平(见图5、图6)。西南地区传统的羌族村落普遍建有碉楼,既有建在村寨入口高处的寨碉,也有大户人家或寨子首领建的家碉,碉楼是羌族村寨最主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具有瞭望、储备、躲避、防守等多种功能。现今不少羌寨的碉楼已经随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如铜仁市江口县的漆树坪羌寨的碉楼就在1965年的一场大火及文革中遭到破坏,只剩下残垣断瓦。

图5 地势险要的苗王城建筑群

图6 苗王城巷道

2.3 特征对比

通过对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形态的调研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

(1)虽地域不同、气候各异,但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形态最大的共性之处就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选址布局均因地制宜、背山邻水,有地有田、寻求安居,且均与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相互契合。

(2)东北地区由于地势开阔,沃野千里,因此聚落形态整体较为规整,聚落多呈行列式布局、院落完整、由于冬日南北向条件相较南方差异明显,建筑非常讲究南北朝向;西南地区由于山势各异、耕地有限,因此村落布局整体较为自由,不强调朝向及院落完整,一切顺应山势、见缝插针,形成层峦叠嶂的整体意向。

(3)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轨迹,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凸显了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这些历经沧桑所遗存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景观。目前,东北地区不少的少数民族聚落由于城乡开发进程而新旧建筑混杂,整体面貌较乱;而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畅,反倒有不少民族聚落得以完整保存,建筑面貌统一、整体性很强。因此,在这些尚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聚落进行开发和发展时,一定要在提高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保护好聚落整体风貌。

3 聚落建筑对比研究

3.1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建筑

从聚落建筑形式上看,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筑受到经济条件、地理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制约,在建筑立面形式和结构形式方面都具有独特性(见表2)。

表2 东北地区典型少数民族聚落建筑

满族聚落建筑立面是标准的三段式,其中屋身、屋顶各占1/2,整体造型厚重敦实,常采用青砖灰瓦,整体色调较为暗淡,只有门窗部分会加以红色的点缀,这种建筑颜色搭配在寒冷的冬季有利于对太阳能的吸收,从而保证室内温度。

朝鲜族聚落建筑立面则比较细腻柔美,白色墙体与茅草屋顶或四坡灰瓦屋顶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体建筑自然朴素、浑然天成,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族特色。常采用凹廊形式,包括全凹廊式、半凹廊式、平立面式等。

蒙古族传统的蒙古包,有圆形平面和穹隆形屋顶,明清以后的蒙古包基本为可拆卸式,有尖顶式和圆顶式,但其构造、材料、建造方法基本相同,仅在某些细部做法和装饰题材上会有各个地区的特色。

3.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建筑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落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生活方式为农业生产为主,兼备狩猎、畜牧。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在山谷、山脚、山腰或山顶建造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其中苗族、侗族、土家族等都建有大量的吊脚楼建筑(如图7),这些少数民族村落建筑随地形的起伏而不断变化,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图7 玉屏县新店镇朝阳村侗族吊脚楼

由于当地盛产木材,所以西南地区的黔东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均以木材为主,整体建筑形态近似。无论是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乃至由其他地区迁徙至黔东的羌族聚落,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穿斗式构架(见图8),并在木构架上刷桐油来增加耐腐蚀性。在建筑色彩上,以桐油刷过木质黄棕色为主调,瓦屋面呈深灰色,建筑多为悬山顶覆盖,出檐深远以避雨水漂溅侵蚀。由于采用穿斗式构架,使得因地面高差而吊脚变得十分方便,充分体现出适应山地地形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如地形允许,则设院落,院门均不正开,而是偏开在一侧,入院大门与建筑或围墙成45°布置。

图8 江口县桃映镇漆树坪羌寨

不同的少数民族信仰意识不同,因此所崇拜的天神、图腾各不相同,如仡佬族供奉神鹰,把葫芦鹰作为了民族的图腾 (见图9);而土家族则崇拜白虎。在保留有原始社会遗风的侗族社会里,杉树被认为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庇荫的神树,他们把杉树看作为村寨之神,所以象征杉树的鼓楼成为侗族村寨中标志性的建筑(见图10),侗族村寨“未立寨,先立楼”。苗族的图腾崇拜物以枫木、鸟和蝴蝶为主;牛角,则作为一种符号出现在建筑和生活中,如屋脊以牛角来代替花纹,有的建筑在门头或者墙面上以牛角的形状作为装饰,建筑室内也有用牛角作为装饰的。羌族民众以白石代表“山神”、“天神”以及一切自然神灵,把山羊作为图腾 (见图11),这些在聚落建筑中都有体现。

图9 石阡县仡佬族葫芦鹰图腾

图10 江口县寨沙侗寨鼓楼

3.3 特征对比

通过对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建筑形式的调研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表3):

表3 东北与西南地区典型少数民族聚落建筑对比

(1)东北地区的三个民族的建筑形式具有典型的共性特征:立面简洁,没有大量的立面凹凸造型以及深远的挑檐,从而减少其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建筑颜色基本以灰白为主,这种颜色选择除就地取材的材料所决定外,还有利于太阳辐射的吸收,整体给人典雅、朴实的感觉;建筑形体规整,多为基本形体的简单组合。

(2)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位置偏远,耕地有限,建筑基本为木结构穿斗式建筑,建筑依山就势,挑檐较深远,与西南地区雨水充盈的气候相适应;建筑颜色较深,建筑形体轻盈灵动,布局自由。

(3)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建筑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建筑形态均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谙熟。他们非常了解自己居处的地域环境、地貌特点,同时均创造出与此相适应的建造技艺和极富美感的少数民族建筑,来获得更平稳、安定地生活。

4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当代文化侵蚀范围的扩大,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正在逐渐消亡。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聚落,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我们的乡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村落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聚落,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质空间形态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展示出少数民族村落的哲学内涵、文化价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无论是东北地区还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落形态,都是与当地自然气候相适应的,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保护少数民族聚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1]中华民族概况[EB/OL].http://www.seac.gov.cn/col/col110/index.html

[2]乌凤琴,司廷才.再论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特点[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91-95.

[3]吕静,张恒怡.东北地区乡村聚落时空分布形态变化研究——以近400年来各民族迁移路线为依据[J].重庆建筑,2017(1):8-11.

[4]赵计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及聚落空间生态经验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6:19.

[5]王玉.辽宁满族民居建筑特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13.

[6]翁有志.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大学,2008:22.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