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传播的惠农政策满意度研究
——以四川省、山东省部分县区的调查数据为分析基础
2018-01-23
(1.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2.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中国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三农梦”,也给出了新形势下强农惠农富农的一系列方案。惠农政策并非单一个体体现,它是一个政策系统和政策集合,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事关乡村治理走向。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受益于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农村日益显现出一个新的良好局面。在信息惠农助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且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即在信息从顶层流向农民的过程中,需要历经多层管道、逐级下沉,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阻塞、信息缺损、信息失真情况,继而制约了惠农政策效应的发挥。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探讨信息传播因素对于国家惠农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具有以下几点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深化认识,发现在惠农政策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为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做好铺垫;第二,助力于政府部门正确、高效决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传播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三,助力于政府与农民互动,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为进一步提高惠农政策信息传导效果与提升农民满意度提供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密歇根大学Fornell博士基于一系列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众所周知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学者Churchill将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用来评价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他认为这样能够使政府更易于获得民众信任和支持[1]。在公共管理范畴内所指的顾客是指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直接或者间接作用的对象,即广大民众。
1.1 惠农政策信息发布因素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第一,惠农政策信息是否能及时、高效地发布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影响。袁波调查发现60%以上专项补贴政策程序繁琐;基层人力资源匮乏,欠发达地区财力配套不足;95%以上受访者表示没有得到政策回应,96%合作社反映融资、贷款、土地流转等困难,均未得到回应和解决;96%水稻规模化生产主体知晓至少8项补贴政策,70%以上种粮散户不清楚自己领了什么补贴;上下级政府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部门间种粮补贴基础数据管理混乱[2]。第二,惠农政策信息渠道多元化程度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影响。陈德仙、佀传振发现杭州市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3]:周青年研究发现,在广大农村农民之于惠农政策的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较为单一,具体惠农政策知晓度不高,惠农政策供需不平衡,惠农政策满意度不高[ 4]。第三,惠农政策信息针对性程度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影响。郑冲认为应加强惠农政策针对性。惠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弊端,比如惠农资金能不能及时落实到户等问题[5]。
1.2 惠农政策信息传输因素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第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影响。学者郭锦墉和张亚磊均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涵盖农村电网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完善与便利程度,影响着农民对于惠农政策满意度的心理感知[6]。第二,信息传输畅通度对于惠农政策满意度有影响。张冬平通过研究发现,惠农政策信息传输的畅达程度,影响广大农民对于惠农政策的信息接收范围的宽度和广度,也会使农户对于政策本身的满意度评价有所偏差[7]。第三,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开展及其完善程度,也对惠农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有很大影响。吴汉邦研究认为,我国应完善惠农政策监督机制,改进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惠农政策执行力度;健全信息传输反馈机制,促进惠农政策不断完善[8 ]。
1.3 惠农政策信息接受和反馈因素对惠农政策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第一,信息接受质量影响惠农政策满意度。周青年指出,信息接受质量受农民文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也导致农民对于惠农政策满意度评价不高[4]。第二,信息反馈参与度对于惠农政策满意度存在影响。贺文慧指出,农民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政策诉求合理表达,并获得政府积极有效的反馈,可以提升农民对惠农政策满意度的整体评价[9 ]。第三,农民对于惠农政策信息期望值影响着惠农政策满意度整体评价。高星、肖守佳等通过对我国家电下乡的政策的落实与满意度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的政策信息期望值对于惠农政策的满意度是负相关关系[10]
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见表1),以衡量各因素与惠农政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表1 本研究的假设
续表1
2 问卷设计及样本特征
2.1 问卷设计说明
本文问卷基于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设计,编码规则:“非常不满意/不赞同”=1,“不满意/不赞同”=2,“一般”=3,“比较满意/赞同”=4,“非常满意/赞同”=5。
2.2 问卷抽样情况
本文问卷采用综合抽样:便利性抽样、多阶段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首先,依据数据可得便利性程度,在山东省选取了单县,在四川省选取了郫都区,共同作为被试样本区县。然后,采取了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本次问卷调研主要是在选定的两个区县进行,其中含8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总计发放了840份问卷,收回了811份,其中有效问卷有803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总体较高,分别为96.55%、99.01%,能够满足本次研究的数据需求。
2.3 样本特征
表2 样本特征表
被试的基本情况,其中:男性419人,占比52.18%,女性384人,占比47.82%;年龄处于25至60岁之间的个体较多,占比72.74%;受教育程度中位于初中和高中之间的比例为69.63%;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较低,集中于1000~10000元,占比65.43%;有外出人口的家庭,占比达65.75%。
3 信度效度说明及其相关性分析
3.1 问卷信度和效度
通过检验分析得出,问卷满意度量表得分0.9251,高出公认的0.7的标准,变量的Cronbach a值大于0.7,因此,该问卷信度较高,适合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本量表总体KMO值为0.8551,各个指标变量的KMO值均高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由此可知,本文问卷效度良好,能够满足对数据进行下一步实证分析要求。
3.2 相关性分析
表3 泊松相关分析矩阵
注:该表中,Y=overall_sat(惠农政策满意度),X1=inf_release(信息发布效率),X2=inf_channels(信息渠道多元化),X3=inf_targeted(信息针对性),X4=inf_infrastr(信息化基建),X5=inf_flow(信息传播畅通度),X6=inf_service(信息化服务),X7=inf_recquali(信息接受质量),X8=inf_feedback(信息反馈参与度),X9=inf_expect(信息期望值),X10=age(年龄),X11=education(受教育程度),X12=income(家庭人均年收入),X13=out_person(家庭有无外出人口)。
在相关分析中,一般认为,泊松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1,1],当|r|趋近于0时,两变量基本不相关,当|r|趋近于1时,两变量具有相对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可知,信息传播因素、人口学变量因素与惠农政策的总体满意度具有或大或小的相关性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惠农政策的总体满意度。总体来讲,政府信息发布效率、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程度、信息化基建完善程度、信息传播畅通度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呈现高度线性相关,其余各变量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均为中度相关,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相对较低。此外也能得出,信息期望值、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有无外出人口这几个变量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呈负相关,其余各项指标与其呈正向相关关系。至此,本文研究假设之中的相关关系悉数得以验证。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文分析可知,信息传播因素及其有关人口学变量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具有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关系,也显著影响着农民对于惠农政策满意度的心理感知与评价。其中,政府信息发布效率、信息传播畅通度、信息接受质量等因素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呈正相关,而信息期望值、受教育程度、家庭外出人员情况等因素与惠农政策满意度呈负相关。
为了使惠农政策信息传输路径畅通无阻,让其更好地传播与接受,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政策供给方向要对应农民需求,并适时进行科学调整。制定的惠农政策具有针对性,解决惠农政策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更加公开透明的进行惠农政策信息宣传。基层惠农政策信息应加大公开、公示力度。
第三,建立健全惠农信息传播机制。涉农信息发布要及时;信息传输渠道进行强力疏通;提升广大农民信息接受质量;整合管控非正式途径传输的信息。
第四,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惠农信息监控平台。整合惠农政策信息多维传输网路,形成高效信息聚合平台。
第五,加强信息监督管理。完善惠农政策信息传输监督管理机制;整合中央与地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与冲突,减少惠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消解与损耗。
第六,建立健全惠农政策信息反馈机制,政府与农民形成良性互动。扭转“上”“下”阻隔的不利局面,形成政策双向沟通与反馈。
第七,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大力培育农业信息技术人才。从根本上,做好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 CHURCHILL G A.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9(24):305-314.
[2] 袁波.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政策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8-11.
[3] 陈德仙,佀传振. 杭州市惠农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现代城市,2015,10(2):27-31.
[4] 周青年.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3-17.
[5] 郑冲. 新疆强农惠农政策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3):227-231.
[6] 郭锦墉,张亚磊. 农户惠农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家电下乡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1):1-9.
[7] 张冬平,郭震,边英涛.农户对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439个农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 2011(3):104-111.
[8] 吴汉邦. 农民对惠农政策的满意度及改进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2015:4-7.
[9] 贺文慧.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惠农政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88-91.
[10] 高星,肖守佳,陈希,朱建平.我国“家电下乡”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