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居民健康
——基于Meta回归分析
2018-01-23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 美国圣路易斯 631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上,其中2009年达到峰值0.491,虽然随后该数字开始逐年下降,但是2016年的基尼系数为0.465,仍处于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的水平。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将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一个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们重视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
不少研究关注并讨论了收入不平等或收入差距对居民健康的影响[1-3],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部分相关研究认为,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将显著负向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4-5],这一关系被称为“收入不平等假说”(the 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收入不平等将明显影响社会底层成员的健康状况,并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对居民健康产生负面作用。第一,本地公共服务。贫富差距的拉大将导致富人与穷人对公共服务的偏好有所不同,富人将更偏好本地以外的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本地的投资与消费水平较低,公共卫生与教育支出减少[6],进而不利于当地穷人的健康状况。同时,由于商品价格受社会平均收入的影响,收入不平等也将使穷人对健康产品和医疗服务的负担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总体人口健康水平下降。第二,相对剥夺感。人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收入差距拉大也将加剧穷人的相对剥夺感,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压抑情绪[7],长期的负面情绪无疑将提高罹患慢性疾病的概率。第三,贫富冲突。贫富差距的拉大将降低社会凝聚力[8],社会情感支持的下降将增加健康恶化的概率[9],激化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冲突,导致暴力犯罪发生率提高,进而影响人们的总体健康状况[10]。
然而,也有部分实证研究的结论表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一些经验研究甚至认为收入不平等有助于居民健康[3, 11, 12]。比如,Judge and Paterson(2001)[12]认为,收入不平等可通过以下途径对人们健康产生正向效应。首先,收入差距拉大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这可促使技术进步尤其是医疗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生“涓滴效应”,即通过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增加消费和就业惠及贫困阶层,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居民的健康;其次,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在累进税制情况下将增加政府收入,从而提升了政府的公共卫生与教育的投资能力,这也将有助于促进公共卫生部门的发展,降低公共卫生疾病的发生率。所以在一些研究中出现了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呈倒“U”型[13-14]和正“U”型[15]的两种相悖的结论。
近年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健康的关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相应的研究结果也存在着较多分歧。事实上,不同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可能受相应研究的样本数量、区域、指标选择、模型设计等研究特征因素影响,从而使得结论产生偏差甚至相去甚远。那么,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会受到研究特征的影响吗?本文尝试使用Meta回归分析(Meta-Regression Analysis)方法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Meta回归分析是对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评价的重要定量分析工具,也称荟萃回归分析。国外已有学者使用Meta回归分析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进行了研究,如Kondo et al.(2009)[16]搜集了来自16个国家关于收入不平等与人口死亡率及自评健康的16篇实证文献的27份结论,进行Meta回归分析发现,研究获取基线数据的时间,追踪研究时长等研究特征将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的结论。
然而,目前并没有系统的Meta回归分析讨论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差异的原因,而回答这一问题将对相关研究者提高研究质量,以及政策制定者做出更加可靠的对策均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多个数据库选取了符合要求的关于收入不平等与健康之间关系的30篇论文,共46份样本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期在此领域有所贡献。
1 文献回顾与统计
为探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总体研究情况,本文重点对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电子期刊检索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对目标文献进行了检索。其中在中文数据库中的检索关键词为收入不平等(收入差距、收入不均)、健康(死亡率、寿命)等;在英文数据库中的检索关键词为income inequality、health(mortality、life expectancy)和China,共检索到2259篇相关文献,通过浏览文章标题,筛选出112篇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文献,而后通过阅读每篇文章的摘要并剔除非实证类文献,剩余48篇文章,最后通过粗读全文将没有建立计量回归模型的论文予以剔除,最终得到30篇关于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的实证研究文章,并得到46份样本结论。
本文所选取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认为,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有负向影响,即支持“收入不平等假说”;第二类认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有正向影响;第三类认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是“混合”的,即论文所设多个模型得到多个结论或者支持“U”型或倒“U”型假说或者并不显著。
支持“收入不平等假说”的实证研究文献共15篇。Chiang(1999)[17]基于1976年、1985年和1995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台湾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将提升人口死亡率。Pei and Rodriguez(2006)[18]基于1991年、1993年和1997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的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不利于人们的自评健康。周广肃等(2014)[19]利用2010年和2012年两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也发现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类似的,其他一些研究[9-10,20-29]也得到了类似结论。
认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为正向显著的实证论文仅1篇,陈玮冰(2014)[30]运用1990—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不平等指标,人口预期寿命作为健康指标进行最小二乘(OLS)回归得到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有助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
所得结论有正有负,或不显著,或支持正“U”型或倒“U型”的实证文献共14篇,其中得出多个结论的文献1篇,齐良书(2006)[31]考虑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采用CHNS 1991年、1993年、1997年和200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进行logit模型回归估计,发现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负向显著,呈“U”型,而城市地区则是显著为正,呈倒“U”型;结论为不显著的文献3篇,Wong et al.(2009)[32]基于2002年和2005年的香港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得出类似的结论还有李实、杨穗(2011)[33]以及毛丰付、姚剑锋[34];支持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关系为正“U”型的1篇[15],支持倒“U”型的共10篇,其中支持收入不平等指标系数正向显著的有5篇[13, 14, 24, 35, 36],负向显著的5篇[34, 37-40]。
指标选取是实证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在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的研究中有两个关键变量的指标选取问题。其中,一般文献选取的健康指标包括自评健康、生活质量指标(QWB)[15]、居民死亡率[41]、居民患病率[42]、平均寿命[21]等,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包括基尼系数、收入不平等指数(HII)[42]、个人相对剥夺指数(RDL)[34]、城乡收入比[9]等。在最终所得的46份样本中,23份采用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指标,占总数的50%,33份样本采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占全样本的71.7%,可见较多研究者对选取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指标和选取基尼系数作为收入不平等指标较为认可。一些研究关注到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可能对研究结果影响的异质性,所以将农村和城市样本分开估计或者单独分析其中之一。在所得论文的46份结论中,分别有10份和11份结论基于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进行估计,其余26份结论则基于城乡混合样本。
为初步探索现有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结论分布情况,本文根据健康指标和收入不平等指标,按照城乡区域对所得文献结论进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在进行分类前,本文对各个结果的系数含义进行了核对,将各个系数(及相应t值)符号进行统一调整②。表1结果显示,现有的实证结果显示27个模型结果为负向显著,11个正向显著,剩余8个模型结果为不显著,可见超过一半的实证结果支持了“收入不平等假说”,即收入不平等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状况。按城乡区域分类可得以下结果,仅农村样本的10个模型中3个正向显著,7个负向显著;仅城市区域样本的11个模型中3个正向显著,两个负向显著,6个不显著;均含城市和农村样本的25个模型中,正向显著2个,负向显著18个,不显著5个。这说明,相比城市地区,更多研究结论支持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有负向影响。按健康指标分类的结果显示,采用自评健康的模型中,正向显著的模型个数大于非自评健康的模型,而负向显著和不显著的模型数小于非自评健康的模型数。从按照收入不平等指标分类的结果看,采用基尼系数的模型中正向显著、负向显著和不显著的模型数均比非基尼系数的模型更多。这表明,指标的选取不同也将影响的最终的研究结论。
表1 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相关实证文献统计
续表1
2 Meta回归分析
2.1 Meta回归分析方法
Meta回归分析是由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广泛使用的Meta分析发展而来,现已在经济学领域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的文献定性分析,Meta回归分析的优势在于它克服了综述研究者的主观偏好,同时可以科学地定量分析同一主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43]。其一般步骤如下:首先搜集整理关于某研究主题的发表或者未发表的实证文献,其次在所搜集的文献中提取一系列信息,包括作为因变量的统计量,如参数估计量、显著性、t统计量等,以及作为自变量的研究特征,包括样本选择、指标设计、模型设计等代理变量,最后建立相应模型检验各自变量对研究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的影响。根据Stanley and Jarrell(1989)[43]的论述,Meta回归基本模型为:
式中,Yi为选取的因变量,Xki为第k个自变量的第i个值,βk为相应系数,n为Meta回归分析的样本量,εi为随机扰动项。通常的回归模型采用OLS估计,效应量的选择可以是回归系数、t统计量、显著性或偏相关系数,由于不同研究所用模型不同,所以如今采用回归系数较少,而t统计量和显著性最为常用。
2.2 变量选择与描述
考虑到搜集的30篇文章的46个模型中有14个模型仅报告了显著性,并未报告t统计值或标准误,同时支持正“U”型显著的模型仅3个,本文采用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的显著性、正向显著性、负向显著性以及倒“U”型显著性,分别运用有序Logit和二元Logit方法进行估计。在选取的因变量中,将显著性分为四个等级,即如果估计参数不显著,则赋值为0,如在10%、5%或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则分别赋值为1-3,其余三个因变量则为虚拟变量,如显著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虽然采用显著性作为因变量没有t统计值精确,但却有保证一些实证研究未报告t统计值的样本不受损失的优点。
本文所选取的不同研究特征的代理变量作为自变量,包括样本量,样本是否仅为农村样本,理论框架(理论模型)、健康指标、收入不平等指标,估计方法、研究区域范围、模型控制变量、是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时间跨度等。考虑到从同一篇文献中提取多组数据可能发生的估计误差,本文将每一篇文献运用模型数量的倒数作为权重[44]加入模型估计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及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Meta回归分析所含变量的描述统计
2.3 估计结果
表3为中国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的Meta回归分析结果,第(1)至第(4)列为分别以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显著性、正向显著性、负向显著性和倒“U”型显著性作为因变量的估计结果。按照因变量类型,第(1)列采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估计,第(2)至第(4)列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估计。
表3 中国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的Meta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3
注:括号内为相应变量系数的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从第(1)列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样本量”、“理论框架”、“自评健康”、“OLS”、“区域”和“时间跨度”等变量对实证结果的显著性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变量则并无显著作用。在显著的变量中,“样本量”、“区域”和“时间跨度”分别在10%、10%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负向显著,说明样本量的增加、研究区域范围的扩大以及时间跨度的延长将降低收入不平等对健康显著影响的概率。“理论框架”、“自评健康”、“OLS”分别在1%、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显著,说明有理论框架、健康指标采用自评健康以及估计方法运用OLS更可能在实证研究中产生显著效应。
从第(2)列回归结果看,仅“区域”变量对实证结果是否正向显著有明显的影响,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负向显著,说明研究区域的增加将降低收入不平等正向显著影响健康的概率。这表明,已有研究中出现收入不平等正向影响居民健康的结论往往是因为研究区域过小,而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较小的研究区域很难代表总体情况,有时可能与总体情况相反。这也表明,在进行本主题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地域间可能存在的明显差异。
从第(3)列回归结果看,样本量的增加、农村样本、有理论框架、采用OLS、Logit模型、研究区域范围扩大,以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将显著增加收入不平等不利于健康的概率,其中,“OLS”相对“Logit”的偏回归系数更大,即运用“OLS”模型更有可能出现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负向影响。而“时间跨度”则将使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负向效应概率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以往研究中出现结论相悖的可能原因还包括一些研究样本量过小导致的结果可靠性不高,未考虑城乡结构差异及理论分析、模型设定及研究时间跨度等方面考虑不足等缺陷。
从第(4)列回归结果看,采用OLS模型、控制包括吸烟、喝酒等健康行为在内的健康相关变量将降低出现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呈倒“U”型的可能性,而增加研究时间跨度将提高倒“U”型结论出现的概率。这也说明了对模型设定、控制变量选取以及研究时间跨度等因素将显著影响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结论。
3 结论
收入分配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关于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同时,即便多数研究认为收入不平等不利于健康,其所支持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由此也派生出了多个学说。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中,超过一半的实证研究支持“收入不平等假说”,即收人不平等加剧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向影响,同时绝大多数考虑到收入不平等指标二次项的研究认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呈倒“U”型,但实证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可能受相应研究的样本数量、区域范围、指标选择、模型设计、时间跨度等研究特征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采用Meta回归分析目前的实证结果是否受具体研究特征影响。
Meta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影响的实证结果受多项研究特征影响。其中,结论为收入不平等对健康具有显著影响的实证结果受到“样本量”、“理论框架”、“自评健康”、估计方法、“区域”、“时间跨度”等因素影响;结论为正向显著的实证结果仅受“区域”因素影响;结论为负向显著的实证结果受“样本量”、“农村样本”、“理论框架”、估计方法、“区域”、“时间跨度”等因素影响;结论为倒“U”型的实证结果受估计方法、“健康相关变量”以及“时间跨度”等因素影响。综上所述,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仅依据一个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而下定论并不稳妥,应当考虑多项相关研究和调查结论最终制定决策,并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对于研究者而言,在进行调查和分析时也应当考虑自身研究的局限性,不应过分夸大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要真实全面反映中国收入分配状况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检验。
注释:
① 资料来源:http://news.sohu.com/20170120/n479204095.shtml.
② 考虑到不同文献的指标含义与赋值的不同,本文按照各篇论文的文意,将收入不平等对健康产生负向影响的相关系数符号统一设为负号,相反则为正号。
[1] 王少瑾. 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7(6):116-121.
[2] 陈建东. 海外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2(4):96-105.
[3] 余央央, 封进. 收入差距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 2006(7):92-96.
[4] RODGERS G B. Income and inequality as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an international cross-section analysis[J]. Population studies, 1979,33(2):343-351.
[5] KAWACHI I, KENNEDY B P, GLASS R. Social capital and self-rated health: a contextual analy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999, 89(8): 1187-1193.
[6] WILKINSON R G. Unhealthy societies: the afflictions of inequality. [J]. London: R outledge, 1996.
[7] DEATON A. Health,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3, 41(1):113-158.
[8] KAWACHI I, KENNEDY B P.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pathways and mechanisms.[J].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999,34(1 Pt 2):215.
[9] 周彬,齐亚强. 收入不平等与个体健康 基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J]. 社会, 2012(5):130-150.
[10] 齐亚强,牛建林. 地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对我国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J]. 社会学评论, 2015(2):65-76.
[11] LYNCH J, SMITH G D, HARPER S A M, et al. Is income inequality a determinant of population health? Part 1.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4, 82(1): 5-99.
[12] Judge, K. and Paterson, I. Poverty,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R].New Zealand Treasury, 2001.
[13] LI H, ZHU Y. Income,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34(4):668-693.
[14] 封进,余央央.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J]. 经济研究, 2007(1):79-88.
[15] 陈在余,王洪亮. 农村居民收入及收入差距对农民健康的影响——基于地区比较的角度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10(5):71-83.
[16] KONDO N, SEMBAJWE G, KAWACHI I, et al. Income inequality, mortality, and self rated health: meta-analysis of multilevel studies[J]. Bmj, 2009, 339: b4471.
[17] CHIANG T.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changing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mortality in taiwan: regression analysis[J]. BMJ, 1999,319(7218):1162-1165.
[18] PEI X, RODRIGUEZ E. Provinci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in china during 1991-7[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2006,60(12):1065-1069.
[19] 周广肃,樊纲,申广军.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7):12-21.
[20] 胡琳琳. 我国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实证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2):13-16.
[21] 王少瑾. 收入不平等对中国人口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3):14-19.
[22] CHEN Z. MELTZER D. Beefing up with the chans: evidence for the effects of relative income and income inequality on health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8,66(11):2206-2217.
[23] 刘恒,巢健茜.我国城镇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17):1609-1610.
[24] 杜雯雯,曹乾.贫困、收入差距与城镇居民健康[J]. 人口与经济, 2009(4):8-12.
[25] 尼楚君.收入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6] FENG Z, WANG W W, JONES K, et al. An exploratory multilevel analysis of income, income inequality and self-rated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China[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2, 75(12): 2481-2492.
[27] FANG H, RIZZO J A. Does inequality in china affect health differently in high- versus low-income households?[J]. Applied Economics, 2012,44(9):1081-1090.
[28] 唐玉波. 收入差距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9] 赵楠. 不同地区家庭贫困潜变量分类与健康不公平性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3.
[30] 陈玮冰. 我国收入不平等与财富对于人口健康的影响[J]. 现代商业, 2014(20):62-63.
[31] 齐良书. 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06(11):16-26.
[32] WONG I O L, COWLING B J, LO S V, et al.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neighbourhood income inequality on individual self-rated health in Hong Kong[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9, 68(1): 124-132.
[33] 李实,杨穗. 养老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 中国人口科学, 2011(3):26-33.
[34] 毛丰付,姚剑锋. 城镇化与“胖中国”:收入、收入不平等与Bmi[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4):84-96.
[35] 王璐. 收入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6] 贾珅.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健康[J]. 经济问题, 2013(6):109-111.
[37] 温湖炜,郭子琪. 我国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经验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15(5):27-29.
[38] 杨默. 中国农村收入、收入差距和健康[J]. 人口与经济, 2011(1):76-81.
[39] 肖竹. 收入、收入差距与健康的实证研究[J]. 商, 2014(2):243.
[40] 万莎. 收入不平等、医疗保险与老年人健康[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37(6):1-11.
[41] 尼楚君,王怀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J]. 求索, 2011(4):1-4.
[42] 赵楠,虢玲霞,谭志军,等. 基于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指数与人群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3(6):641-644.
[43] STANLEY T D, JARRELL S B.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literature surveys[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89, 3(2): 161-170.
[44] STANLEY T D. Beyond publication bias[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05, 19(3): 30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