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室内乐演奏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第二阶段小结

2018-01-23

黄河之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室内乐锣鼓潮州

邢 璐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2017年10月16日,在学员们的无限期盼中,我们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的第二期课程。在第一期的培训中,每位学员都在民族室内乐的理论、演奏、创作等方面有了很大收获,同时也在结业音乐会中得到了舞台实践的锻炼。对于第二期的课程和音乐会安排,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拿到课表,看到一个个音乐界响当当的大师们的名字,此次课程内容横跨创作、理论、演奏等领域,囊括民间音乐及当代室内乐作品的学习。作曲方面,邀请到罗忠镕老师为大家讲解排练他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唐人绝句五首》和《送别》;郭文景老师作题为“演奏法与结构——戏的多乐章组成方式”的讲座;陈晓勇老师作题为“关于中西乐器结合与创立新音乐语汇的若干思考”与“原生、重构”的讲座;唐建平老师作题为“思想于创作、表演之先”的讲座。音乐理论方面,有项阳老师的“中国民族乐队发展简史”讲座;谈龙建老师的“<弦索十三弄>艺术论概述”以及“<弦索十三套>工作坊”;民间音乐理论与演奏方面,有陈佐辉老师的“潮州音乐概述及潮州锣鼓的司鼓艺术”和“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工作坊”;伍国忠老师的“广东音乐风格特点及演奏要领”和“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步步高>工作坊”;刘德海老师的“江南丝竹<三六>、<行街>工作坊”;陈耀星老师的“浅谈江南丝竹的二胡演奏”和“江南丝竹<行街四合>工作坊”;田再励老师的“广东音乐<鸟投林>、<思念>工作坊”;周望老师的“谈秦筝陕西流派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特点”及“秦筝陕西流派经典代表曲目<百花引>、<倾杯情>工作坊”等讲座。当代室内乐演奏方面,有吴蛮老师的“民乐的传统与跨界作品演奏”和“即兴演奏工作坊”;黄河老师的“对中国民族器乐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民乐重奏<心雨>工作坊”;石海彬老师的“民族吹打乐的新探索——以金磬吹打为例”和“<金磬>、<将军令>工作坊”;刘德海老师的“漫谈重奏”讲座以及孙维熙老师的“民族器乐演奏中音乐语言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探讨”讲座等。下面,我将从创作、演奏、理论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此次培训课程的第一堂讲座,就请来了已经九十三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罗忠镕老师。罗老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以及交响序曲、交响诗等,他还创作了许多室内乐作品、声乐作品及舞蹈音乐、电影音乐等。他的作品“无论是交响大作,还是室内精品,无不以色彩见长,以凝练取胜”。他还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曾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是当之无愧的一代音乐大师。能够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课堂上与大师面对面,尤其是罗老能够以九十三岁高龄,欣然为年轻学子传道受业,让我们深感幸运。罗老在讲座中谈到,他认为中国民族器乐最适合室内乐创作与演奏,因为室内乐讲究突出每个声部的个性,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都极具个性。罗老还说他对于室内乐的创作非常感兴趣,因为室内乐细腻、表现力丰富,给予创作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随后,罗老为大家介绍了他的两首民族室内乐作品:《唐人绝句五首》和《送别》。这两首作品是罗老仅有的两部为声乐和民族器乐创作的室内乐作品,都选用唐朝的诗作为歌词。《送别》选自王维的三首离别诗,整体情绪内敛、伤感,是非常内在的作品。而《唐人绝句五首》如民歌一般清新爽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潇洒、《峨眉山月歌》的沉静、《浪淘沙》的泼辣、《旅次朔方》的思乡之情以及《江南春》的灵动活泼,充满了高雅的趣味性。学员们也为罗老演奏演唱了这两首作品,罗老听后特别高兴的说,能够第一次就把作品演奏的这么好非常难得,在学员身上,他看到了中国民族室内乐的未来。三个小时的交流,我们不但学习到民族室内乐的创作与演奏知识,更是感受到罗老的为人高洁、人格高贵的精神力量。

郭文景老师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我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纽约时报》曾称他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电影音乐及舞剧音乐,其中的很多作品已成为华人音乐经典之作。郭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过去一百年中国民族器乐的变革;二、介绍作品竹笛三重奏《竹枝词》;三、谈钹三重奏《戏》的“规定止音”;四、介绍作品《戏》。郭老师认为,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民族器乐在乐器改革、教材建设、曲目积累、演奏法、表演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变革发展非常之大,而所有的变革,都源自于民乐人自身的主动意识。在世界民族音乐演奏范围中,只有中国民乐人用传统乐器建立了适应当代音乐的演奏形式,因此中国民乐人是很了不起的。接下来郭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他近年来新创作的竹笛三重奏《竹枝词》。全曲分三个乐章:一、冻竹,二、雨竹,三、风竹。竹枝词,一说为乐府曲名;一说为唐教坊曲名。其实本为巴渝(今川东重庆)一带的民间歌谣。唐代刘禹锡,依照这种民歌写了十余首新词,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不过,这首三重奏仅借用古名,写的不是田园风情。中国明代才子程明政作《岁寒三友图》。此曲取“岁寒三友,竹为君子”之喻,写竹的枝干挺拔,象征坚贞不移的高风亮节和竹子有节代表人要有节操之意。此曲的第一乐章用有限的移位模式写成,第二乐章用“八音五声音阶”和十二音写成,第三乐章用“单线条多声写作”的概念写成。这首作品是郭文景老师第一次为没有低音的同家族民族器乐写作重奏作品,试图探索没有低音乐器的,在有限的音域内写作重奏的可能性。这个探索,也是想从作曲家的角度,对关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重奏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作出回应。郭老师认为,民乐没有低音并不是缺点,而是特点,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创作是重要课题。接下来,郭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他的钹三重奏《戏》的规定止音演奏,以及《戏》的以不同演奏法作为各乐章间的对比手段,以此构成六个乐章的创作理念。高质量的讲座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唐建平老师和陈晓勇老师的讲座也引发学员们的深思。唐建平老师在讲座中谈到:他一直坚信思想于创作之先,相信作曲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音乐是声音的和听觉的艺术,音乐作品通过声音传递不同的音乐情感。情感和思想是成果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了情感,人们直抒情怀,有了思想,音乐作品会在质朴的情感表达的基础上,放射出更多的艺术光彩,给予人心灵更多的启迪。唐老师谈到了他的两首代表作民族管弦乐协奏曲《春秋》和民族管弦乐《后土》,这两首作品都是以鲜明的中华文化题材为内容。《春秋》创作于1994年暑假,就作曲家的个人创作理念而言,这首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与当时中国学习和崇尚西方现代音乐潮流的背叛,另一方面也有意的逆反了当时艺术界几乎单一的迷恋老庄返璞归真、空灵出世的艺术倾向,而这个倾向更多是建立在西方现代音乐观念作曲技术为基础的。唐老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去崇尚老庄的空灵淡雅?我们为什么不让大乐与天地同和?”94年9月,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春秋》在北京音乐厅首演,也给了唐建平老师实现艺术理想的舞台。而民族管弦乐《后土》,则是思想层面的哲理思辨和技术层面的“草船借箭”。这首作品是应亚洲乐团委约创作的命题作文,那么创作中思考的重点,即到底什么是“后土”?是脚下的大地吗?经过一番思索,唐老师认为,“后土”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中国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主观概念而不是客观物质。那么如何驾驭这一宏大的命题,是对作曲家的思想和技术的双重考验。而唐建平老师以其深厚的创作功底成功使《后土》成为当代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又一经典之作。旅居德国的作曲家陈晓勇老师,则是另一种风格的作曲家。他主张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养料,创立一种更高级的纯音乐艺术。他认为文化特征和艺术家个性不应只通过外表,而是精神与灵魂深层,以更高级的形式从内涵体现出来。他回避“中国制造”的“标签式”音乐,被德国理论界称为“一位有文化背景的国际型作曲家”。陈老师对音响有着独特的追求,他的作品中对中国乐器的使用,回避了许多常规的被频繁使用的演奏法,而追求一种有意境不媚俗的声音,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先锋性。

演奏方面,我们先后学习了潮州音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以及陕西秦筝的演奏特点。广东省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岭南三大乐种及潮州音乐的特点。根据三个语言地区划分,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客家汉乐是岭南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三大乐种。其中的潮州音乐,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潮州先民长期与中原人共同生活促使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本土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吸收发展,进而形成潮州音乐古朴典雅、优美抒情的音乐风格。潮州音乐共分为两大类:广场乐和室内乐。广场乐包含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等。代表作品有《画眉跳架》、《粉蝶采花》等。室内乐包括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代表作有《昭君怨》、《寒鸦戏水》、《平沙落雁》等。其使用的“二四谱”是一种十分古老且独特的谱式,特别是在“SI”“FA”两音的运用上,体现了潮州音乐灵活多变的韵味。潮州音乐中,又以潮州锣鼓乐最具特色。潮州锣鼓的演奏形式有大锣鼓、小锣鼓、苏锣鼓、笛套古乐、庙堂乐等。其司鼓者即指挥者,集视觉指挥及听觉指挥为一体。随后陈佐辉老师作为潮州锣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为大家讲解并演奏了潮州锣鼓,他娴熟的技巧和潮州锣鼓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姿态,让学员们大饱眼福。在陈佐辉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员参与了潮州音乐《画眉跳架》的排练,在实践中感受潮州锣鼓的魅力。

琵琶大师刘德海老师和二胡大师陈耀星老师分别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江南丝竹的演奏法。陈耀星老师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二胡在演奏江南丝竹作品时的左右手的具体方法。如右手持弓方法,根据乐曲内容的不同,音乐情绪的需要,分为四种方法:一、“大凤眼持弓法”,常用于“抖弓”、“小快弓”、“小跳弓”和一些表现内在感情的“慢弓”。二、“中凤眼持弓法”,常用于练习基本功的长音和音阶练习,在合奏和伴奏乐队中常用于比较平稳的和弦,在独奏乐曲时常用于处理平淡、安静的情绪。三、“小凤眼持弓法”,常用在演奏有一定力度,热情奔放的情绪及一些饱满的音色时。四、“前凤眼持弓法”,常各种揉弦,用于演奏强力度的大顿弓、大击弓及一些特殊技巧演奏法。左手技巧方面,陈老师把揉弦也分为四种:不揉、滚揉、压揉、小垫揉。应根据乐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调节使用,这样才能使演奏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陈老师也将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一些技法符号进行归纳总结,为学员一一介绍,并示范演奏了江南丝竹中的加花、帮腔等。陈老师已近八十高龄,但他的演奏丝毫不逊于年轻时,双手灵活的令人瞠目。他的演奏体现出扎实的民间音乐功底,具有浓郁的胡琴韵味。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从小进行的江南丝竹练习和对民间音乐、戏曲的学习。刘德海老师在讲座中同样强调了对于民间音乐的学习积累,他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他对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谙熟江南丝竹、潮州音乐、广东音乐、福建南音等民间乐种。他同时鼓励在座的年轻人,对民间音乐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充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刘老师还展示和讲解了“刘氏艺术罗盘”,它凝结了刘德海老师几十年来对于音乐、艺术乃至生命、自然、宇宙的独到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刘老师崇高的艺术情怀和广博的艺术胸怀,令学员们心生敬佩。接下来,刘德海老师为全体学员排练了江南丝竹乐曲《行街》、《三六》,又展现出他作为指挥家的无限魅力,我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指挥中国少年弹拨乐团的活力四射的刘德海老师。还有来自广东的竹笛演奏家伍国忠先生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再励老师的广东音乐讲座和工作坊、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周望的陕西秦派古筝演奏及工作坊,也都精彩纷呈,大家通过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的讲座,增强了对于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民间音乐演奏水平,为大家继续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的课堂上,我们还聆听了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老师的讲座并参与了她的即兴演奏工作坊;听中央音乐学院黄河教授讲述了“对中国民族器乐未来发展的思考”,并欣赏了由王玉珏老师领衔的扬琴重奏组的精彩演奏;欣赏到中央音乐学院石海彬老师成立的金磬吹打乐组合那金灿灿的金石之声;学习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龙建老师花费数十年心血研究的线索十三套艺术概论,欣赏了谈老师的高徒高艺真老师原汁原味的线索十三套曲目演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教授的引领下学习了中国民族乐队发展简史……老师们高水平的讲座,让学员们收获颇丰,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仿佛一盏明灯,为我们传播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民族室内乐指明了方向。感谢国家艺术基金,感谢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如此有意义的培训活动,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都将深深铭刻在每一位学员的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们不辱使命,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室内乐锣鼓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潮州手拉壶“潮韵”的文化意义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试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