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策略探析
——以乳源瑶族自治区为例

2018-01-23林晓燕

黄河之声 2018年14期
关键词:瑶族乡土音乐

林晓燕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广东 韶关 512700)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乳源瑶族自治县,面积2299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2万,义务教育适龄学生人数约3万。目前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是以人音版小学音乐课本为教材,课堂教学模式普遍是传统单一的以“教”为主,部分学校或教师并没有合理的利用好过山瑶民族千百年来用辛勤的劳作、古朴的智慧造就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沃土,创造了辉煌璀璨的过山瑶特色文化。

本文试从素材选用与融合、特色提炼与发展、教学模式创新与推广等方面探索乡土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继承和发展乡土音乐,提升民族自豪与民族认同感。

一、开通课堂渠道,精选音乐素材,融合乡土教育

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谢嘉幸老师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过山瑶乡土音乐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过山瑶乡土音乐引进课堂,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位。但由于过山瑶乡土音乐的种类很多,思想内容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乡土音乐都是适合小学生,因而要有选择性。例如像表达男女愉悦的情歌就不适宜引进课堂。而像讴歌生产的劳动歌;逗乐的游戏歌;赞美自然、生活的民歌等可以引进课堂。教师要精选音乐素材,融合乡土教育。

(一)从现有音乐教材中发掘乡土音乐资源

音乐课本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教师要善于从现有音乐教材中发掘乡土音乐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由一首著名的《瑶山舞曲》改编而成的《瑶山乐》,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又如高年级音乐欣赏教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我们教师都可以借这些题材来展开教学,在这基础上拓展到我们的乡土音乐文化,跟学生介绍我们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及瑶族的风土人情,使学生了解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歌和多姿多彩的舞蹈,这样既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又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只要我们教师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每册的音乐教材中都会有一些与“家乡”有关的艺术知识,把乡土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接受乡土音乐。

(二)从现实生活的文化氛围中寻找乡土音乐资源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被称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乳源,是独具瑶族风情文化的秀美山城。每逢星期六、星期天下午,瑶歌爱好者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自发在文昌公园、河边凉亭和大榕树下聚集演唱瑶族山歌,现场没有华丽的舞台灯光、没有化妆,更没有现代化的乐器伴奏,然而就是这样的演出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掌声,也为市民的周末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随着乳源政府、文化馆对过山瑶音乐的大力发展与创新,一批反映过山瑶民俗风情如《金秋乐》、《歌姆》、《鼓韵》、《闹秋》等歌舞先后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国瑶族盘王节等节会的表演比赛中荣获金银奖,成功地树立起了过山瑶民族特色音乐品牌。乳源瑶族传统《长鼓舞》、《铜鼓舞》、《盘王舞》、《竹竿舞》、《顶杆舞》、《牛角舞》、《番鼓舞》、《耕种舞》、《铙钹舞》、《师公舞》、《草席舞》等在重大节日及宗教活动中大放异彩。

把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过山瑶音乐文化资源作为乡土教材应用到音乐课堂,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瑶族的民族传统节日较多,如祭春节、十月朝、盘王节、送懒日、鸟封嘴等。我们可结合过山瑶传统习俗和节日选取音乐素材。如在教学《走进瑶寨——瑶族“盘王节”初探》一课时,先了解“瑶族盘王节”、“瑶族长鼓”、“盘王歌”,通过学习瑶族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点,通过示范、模仿学跳长鼓舞,接着通过听赏瑶语歌曲欣赏《十二月花》,并学唱、体验歌曲,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过山瑶民歌的独特风味。注重过山瑶传统习俗和节日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三)挑选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如赞美大自然,用大自然十二月花来抒发生活喜悦的瑶族民歌《十二月花》;赞美生活、热爱劳动的过山瑶、深山瑶民歌《茶歌》;反映童年生活的童谣《教育歌》;赞美家乡的《请到乳源瑶山来》、《亲人来到咱瑶寨》等等。这些内容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家乡的味道更浓,饱含生活情趣的歌谣、童谣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四)挑选具有教育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挖掘并充分利用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的乡土音乐素材,不仅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通过这些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推动学生人格、品德和心智培养的建塑,完善教学的目的。例如在音乐中讲述儿童早起忙上学、苦思钻研学算术的《学堂歌》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学生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学生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学习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二、精心策划布置,营造浓郁氛围,提炼乡土特色

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使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美。

(一)重视校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充分发挥学校艺术长廊和民族特色音乐室作用。

我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创建中因下大手笔花大力气,建起艺术长廊,结合本县过山瑶特点,有民间乐器、过山瑶歌舞挂图,有地方戏演出剧照等等,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触乡土音乐文化。另外我们还精心布置音乐室,增设了丰富多样的过山瑶民间歌舞游戏的道具材料,如表演角的瑶族长鼓、牛角、铜鼓等;阅读角的《拜盘王》、《乳源瑶族山歌选编》、《过山瑶的乡源》、《瑶族十月朝庆典图集》等书刊,便于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体验,利用好校园广播的作用。

把音乐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利用晨间、午间、离校等自由活动时间,校园广播精选一些中外名曲的同时,当中穿插乡土音乐文化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乳源过山瑶民歌、童谣、舞曲等,有些是课堂学唱过的,有些是欣赏过的。经过反复播放,引导学生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乡土音乐更加熟悉,更热爱演唱乡土味浓郁的家乡歌曲。

(三)将乡土音乐老艺人、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作为“活性资源”引进课堂。学校聘请县民族艺术团、文化馆及熟练民族音乐的、技艺传承人如瑶族师爷、歌嬤对瑶汉族音乐教师开展过山瑶声乐、舞蹈教学与指导,邀请民族艺术团、民间艺人以演出或讲座的形式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纯正的乡土音乐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乡土音乐的氛围。

(四)在音乐教研活动中关注乡土音乐资源,加强师资建设。

在学校音乐科组教研活动中,应该更多的关注乡土音乐资源,通过研讨会、观摩课,激发教师开展研究调查身边的乡土音乐文化,学习推广地方音乐,营造了很好的乡土音乐传播氛围。成立瑶族音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创建音乐特色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到过山瑶民族的居住地去考察和采风,搜集乳源过山瑶民族民间音乐资料。音乐教师走访本地区瑶族文人、艺人和文化部门。通过走访收集了现存的瑶族民间音乐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选取比较适于小学教学的瑶族民间音乐歌曲。课题组成员把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整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汇编,并结合本土的过山瑶民族音乐和教学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研究论文。通过教研活动讨论、研究、实践、推广,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过山瑶音乐、舞蹈整合到小学音乐活动中,用地方民族音乐感染、熏陶少年儿童,丰富了教学内容及校园文化,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促进音乐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立足实践创编,传承乡土文化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罗杰斯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乡土音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音乐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将本土过山瑶民族优秀的歌舞音乐引入校园音乐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传承乡土音乐文化。

(一)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实践乡土音乐资源

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本土过山瑶民族音乐的内容。教师们每实践一首作品,基本上都分这样几个步骤:一是反复演唱、演奏作品,达到熟练掌握它的音乐内涵,为更好在课堂上实践做好准备。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把瑶族的一些文化习俗介绍其中。三是搜集准备一些服饰、头饰、道具等,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兴趣。而学生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乡土音乐教学中,衬词和方言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如教唱瑶族童谣《学堂歌》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借助手势、扬起声音有节奏地摇头晃脑地朗读衬词(如:啦哩呜--噻,啦哩连--啰,连啰啦--哩,啦哩呜--当);接着学习运用瑶族方言朗读(1×1贼1,1×2贼2,1×3贼3,……)如此趣味朗读衬词和方言,读出过山瑶民歌的韵味,对于下一步学唱瑶族童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在学习乡土音乐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乡土音乐资源

我县过山瑶民间音乐丰富,而且很多民间歌曲,现在还头是通过口头相授,特别是山区农村,还有一批老名歌手,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高山密林。我们利用节假日对艺人进行采访录音,记录他们视频和图片,去参访民间研究者,他们对“乡土音乐”的历史有很大的研究,能准确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从中可以记录更多的乡土音乐资料。在音乐教学中与同学们老师们分享自制乡土音乐资源包,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过山瑶乡土音乐歌舞视频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乐于接受。有效的促进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渗透乡土音乐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三)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推广乡土音乐资源

以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将过山瑶歌舞音乐引入校园活动。学校成立瑶族山歌合唱团、瑶族舞蹈团、竹竿舞队、韵律操队等课外活动团队,通过大课间、第二课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节庆日文艺汇演,组织展示以“瑶族韵律操”“竹竿舞”“瑶族歌曲”为主题的丰富活动,探索推广乡土音乐资源:

1.编排、训练一套富有瑶族地方特色的瑶族韵律操,融入学校体育艺术大课间活动。

2.成立瑶族山歌合唱团排练合唱节目。

3.在学校舞蹈队排练瑶族舞蹈节目。

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做过山瑶民族乡土音乐资源开发的有心人,就一定会寻找到更多更好的过山瑶民族音乐资源加以利用和推广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过山瑶乡土音乐资源,使过山瑶民族特色音乐走进小学校园,融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世界过山瑶之乡”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以促进过山瑶族特色音乐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瑶族乡土音乐
瑶族织锦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乡土中国
音乐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读《乡土中国》后感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