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8-01-23蒋锦萍浙江省档案局
蒋锦萍/浙江省档案局
浙江省是历史文化村落留存较多的省份,共有1306个。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早在2012年便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2012年3月16日,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省委领导指出:“省委、省政府把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出台政策文件,推动立法,并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希望档案部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对还没有建档的历史文化村落抓紧建档,并及时提供查档服务,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修缮保护、恢复原貌提供依据。”2013年起,浙江省每年启动约4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约21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项目,力求实现“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如何加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记录好乡村风貌、留存好乡村文脉、丰富农民精神家园,让历史文化村落的古韵长存并实现档案永续利用,是值得档案部门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1 以专业的态度,重新审视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历史文化村落,是不同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表现,承载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具有自然天成的文化属性。从职责定位来看,档案部门具有存史资政、传承文化的职责,存史就是保存社会记忆,而社会记忆只有覆盖到历史文化村落一切活动的所有人所有方面,才是最完整的真实和最鲜活的,这项职责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档案部门贴近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也表明了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中责无旁贷。作家冯骥才说过,“古村落是守住文化之根、守住精神家园的箱子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做好档案工作就是保护好“箱子底”。这些年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开展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充分显示了档案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
第二,还要认识到当前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不尽如人意,存在“一散、二弱、三少”的突出问题。“一散”指不少档案散存在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或老百姓手中,没有被接收进入档案馆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现在申报历史文化村落的凭证材料大多是从地方志、乡土文献里找来的;“二弱”指法规政策规划层面的保障较弱,没有将档案部门纳入相关工作规章或工作制度之中,档案部门的介入不够深入;档案意识较弱,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档案意识较弱,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村落档案是反映村落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料。“三少”指工作经费少、工作人员少、档案馆馆藏资源少。我省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量大,大部分地方没有形成倒逼机制,经费保障上力度不大,没有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或团队中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员,也没有对档案移交归档作出明确要求,致使档案馆掌握的档案资源较少。
2 以创新的思维,抓好历史文化村落档案项目建设
2.1 抓好保护类项目建设
首先,要抓好历史文化村落音像档案库项目建设。可以邀请历史文化村落研究专家、村落家族代表、村落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行访谈,记录反映村落方言文化、农耕文化、宗族文化、祭祀文化、民俗风情、民族工艺等方面的资料,形成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这些档案建设音像档案库。可依据不同主题建设档案库,如建设方言档案库、农耕文化档案库等,这就要求省档案局统一建设规范与建设标识,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同时也打出档案部门的品牌。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档案部门经验,或直接开展合作。如,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设立了国家档案与记录中心,从1979年就开始保存新加坡的历史记忆,到2010年6月止共采集到26个专题,征集了大量口述资料与声像档案,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档案部门可以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合作建设档案库,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采集标准、技术途径等。再有可以直接收集媒体制作的电视片或拍摄的照片,充实档案库内容。如,凤凰卫视制作过一期反映永嘉县楠溪江电视片,其中有关于当地历史文化村落情况的内容,可将电视片进行复制收入档案库保存。
其次,要抓好省农办调查数据库备份项目工作。2012年以来,省农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全省历史文化村落进行调查摸底,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完成,省农办利用掌握的资源牵头组建了历史文化村落调查资料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反映古建筑、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协商,将数据库备份给全省各级档案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文化村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根据工作进展,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再次,要抓好家谱族谱征集项目工作。家谱族谱是珍贵的人文资料,是进行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历史文化村落中年代久远的家谱族谱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档案部门应建立家谱族谱征集工作机制,主动征集家谱族谱。如,安吉县档案局加强对当地历史文化村落的家谱族谱征集工作,在双一村征集到了《朱氏宗谱》《李氏宗谱》,在鹤鹿溪村征集到了《武岭蒋氏宗谱》,目前县档案馆馆藏历史文化村落家谱族谱107套,这为县档案馆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打下了基础。
2.2 抓好开发类项目建设
一是建设历史文化村落记忆馆,深化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记忆馆是对村落的环境、建筑、民俗文化、文献资料、人物事件、保护和发展等情况进行展示的场所,可以设置在当地档案馆,也可以直接建在村落之中。通过记忆馆,历史文化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得以展现,村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具体而言,如果在当地档案馆设置记忆馆,可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专业优势,档案馆开辟出专门区域举办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展览,体现村落文化特色;如果在村落之中建立记忆馆,需要专门开设展陈场所,或者利用古建筑,将其改造成为记忆馆,通过陈列各种档案,为村民重现“集体记忆”并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如,江山市充分挖掘清漾毛氏族谱档案,建设展示毛氏族谱的陈列馆,该馆具有记忆馆的功能,这种以档案展示传统文化特色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是编研精品书籍,进一步彰显档案元素。档案部门要利用历史文化村落档案资源,编研出反映历史文化村落的精品作品。历史文化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因此编研作品既可以记录村落的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记录村落的自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乡土生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反映村落的自然风貌。档案部门可以利用馆藏资源,通过档案元素展示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变迁、文化脉络、风土人情等内容,用档案说人、说事、说村落。如,2013年台州市档案局出版了编研作品《台州古村落》一书,记录了台州65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村落。全书由“故乡记忆”“梦里老家”“故土拾遗”三部分组成,一大批保存较为完好或亟需抢救保护的古民居、古祠堂、古街巷等历史文物在书中呈现,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2.3 抓好宣传类项目工作
一是利用档案音像库来制作电视系列片。众所周知,《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引起很大反响,这部电视片最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情感主线把中国的饮食文化串联起来,深深打动了观众。拍摄历史文化村落的电视片,可以参照这一电视节目,在情感主线当中融入档案元素,展示历史文化村落的魅力。二是运用微电影、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进行宣传。近年来,宁海县档案局制作了“微视档”,结合了档案“因子”和时代传播手段,共形成了2900多个“微视档”,对社会历史记忆进行再现。可以通过制作“微视档”,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情景再现。三是面向社会征集历史文化村落档案活动,以征集的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档案工作,形成档案馆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扩大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档案馆馆藏资源。
3 以多方的合力,推动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3.1 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制度保障
要把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纳入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全省有关工作方案与工作规划,明确档案管理与保护利用工作同步进行,并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要结合我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目标任务,将建立记忆馆纳入省有关规划之中;并结合省委省政府的目标任务,与宣传部合作,构建记忆馆的保护策略、管理机制并明确实现路径。要建立由农办部门牵头协调、档案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财政部门保障经费落实的工作机制,抓好对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试点的经费保障与业务指导。
3.2 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分工合作
省档案局负责标准制定、业务指导和培训、全省数据汇总、考核验收等工作,市、县(市、区)农办、档案局负责本地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信息资源的摸底调查,并负责组织乡镇、村做好档案的收集、实体建档、数字化加工、整理建库和数据报送等工作。以台州市为例,全市历史文化村落档案工作由市档案局牵头组织,并要求市相关部门进行通力协作;同时明确县(市、区)档案局的工作任务,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即县抓乡镇、乡镇抓行政村,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将工作任务部署下去。此外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委托文化界人士对村落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等进行拍摄,形成影像资料移交至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