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23吴安登
吴安登
(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梅山社区服务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心血管病症,病因非常的复杂,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肝、心、肾等重要脏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形成各类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给予重视,中医学,该病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况,导致组织器官形成病变,因此,药物治疗非常的重要,不同的药物,疗效有所不同[1]。本文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8.33±1.5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54±1.23)年;观察组男17例,女7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8.53±1.42)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64±1.52)年。两组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②确诊为高血压患者;③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对照组用西药,西药为氨氯地平片、卡托普利,氨氯地平片(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494),口服,5毫克/次,1次/天;卡托普利(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407),口服,10毫克/次,2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类型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症状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虚。①针对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功能为平肝潜阳,主要治疗肝阳上亢、风火上扰,所形成的眩晕、头痛、震颤等症状。药物为:天麻、钩藤、石决明、磁石、黄芩、菊花、桑叶等,其中,钩藤、天麻、磁石、石决明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菊花、黄芩、桑叶具有清肝泻火的功效。如果患者产生肝火旺盛,口苦、面红目赤、胁痛、便秘溲赤、头痛、苔黄、脉眩数酌的症状,加用山栀、龙胆草、夏枯草等药物进行清肝泻火治疗;如果患者产生腰膝酸软无力、两目干涩、舌红少津、肝肾阴虚、脉细眩等症状,加用旱莲草、石斛、女贞子、杜仲、何首乌、牛膝、生地、桑寄生等药物进行养肝肾治疗。②针对痰浊中阻型的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治疗,药物为:茯苓、苍术、陈皮、白术、泽泻、半夏、天麻钩藤,其中,茯苓、半夏、陈皮具有燥湿化痰的药效;白术、苍术、泽泻具有健脾渗湿的药效,天麻钩藤具有平肝熄风的药效,该方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熄风,多用于痰湿内蒙、夹风上扰之眩晕的症状治疗,为标本兼顾的药方;如果患者出现胃失和降、眩晕较甚、痰浊上逆、呕吐频作的症状,加用代赭石、泽泻、茯苓、车前子等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脘闷不食的症状,加用白寇仁、砂仁药物,实施化浊醒胃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耳鸣重听的症状,加用石菖蒲药物进行化痰开窍治疗;如果患者出现痰郁化火、头目胀痛、口苦、心烦而悸、脉眩滑、舌苔黄腻的症状,应加用黄芩、黄连药物进行清热化痰治疗。③针对肾虚型患者,具体分型分阶段治疗:肾阴虚应用养阴补肾的药方治疗,药物为熟地、山药、山茱萸、人参、杜仲、当归、枸杞子;其中,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之阴的药效;当归、人参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杜仲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对患者的病况进行密切观察,病况出现好转时,应用杞菊地黄丸对患者进行补肾阴潜肝阳治疗,当患者出现畏寒、头痛、四肢不温、面白、舌淡脉沉细而缓的症状时,应给予患者右归丸,实施温补肾阳治疗,当患者出现外感寒邪、侵犯少阴经脉的症状时,给予患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舒张压降低幅度超过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 mm Hg,明显恢复或正常;②有效:经过治疗,舒张压降低幅度低于10 mm Hg,舒张压在正常范围,或是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0~19 mm Hg,或是收缩压下降超过30 mm 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和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前,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58.35±2.54)mm Hg和(98.25±2.45)mm Hg,对照组为(158.32±2.56)mm Hg和(98.13±2.29)mm Hg,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15.04±2.25)mm Hg和(80.01±1.16)mm Hg,对照组为(137.35±2.46)mm Hg和(90.03±1.28)mm Hg,两组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相比于对照组的79.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心血管类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该疾病难以治愈,只能实施药物控制病情,治疗周期较长,一旦患者的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患者的组织器官产生病变,进而形成脂肪代谢、糖代谢异常的产生,进而形成心、肝等器官病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应重点关注。
中医学来对该疾病进行研究,该疾病的产生与气血两亏、阴阳失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会导致患者产生头痛、头晕的症状,该疾病属于 “头痛”、“眩晕”的范畴,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患者的疗效与药物存在密切的联系,中医学上遵循辨证治疗的观念[4],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变化,对症实施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中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因患者出现动脉硬化后,产生的眩晕症状,患者多为肝阳上扰证,久病后患者会出现阴虚的现象,此时患者属于阴虚阳亢或肾虚的症状。
患者体内阳亢化火,火盛伤阴,随着病情变化会炼液成痰,因此,肝阳上扰的患者会伴随常阴虚或伴随痰火的症状,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兼顾其阴,对患者实施清火化痰的治疗。针对痰湿上蒙的痰浊眩晕患者,在给予患者实施燥湿化痰治疗的基础上,少佐清泄之品。针对痰浊、痰饮所致眩晕患者,治疗上参用利小便一法,取泽泻汤入伍:属肝阳上亢的患者者,与夏枯草、泽泻、车前草、小蓟等药物同用治疗。针对肾阴虚用滋养的患者,肾阳虚用温补,针对该疾病的患者多为阴虚为本,使用的药物应为温药,切勿使用刚燥药物,避免耗竭其阴。用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等温和的药物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病况,适当的加入首乌、枸杞、熟地等药物治疗,疗效显著[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如能深入研究,改良剂型,改善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高血压病患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