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根青色在指导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2018-01-23郭现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筋青色脉络

郭现辉,董 升

(1.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儿科又称哑科,由于其特殊性小儿往往表达不清,闻诊、问诊、切诊极易受影响,惟独望诊相对客观准确。《幼科铁镜》曰:“望闻问切,固医家之不可少一者也,在大方脉则然,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准确的诊断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望山根为中医儿科望诊中的特色诊法之一,现有临床报道中有关儿科望诊的论述较多,但局部望诊特别是望山根报道较少。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脾胃病患儿在山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青色改变,尤其是5岁以下小儿最为明显,根据山根青色的改变来确定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1 历代医家对山根的认识

山根又称为下极、王宫、阙下,其定位在两目内眦间鼻梁处和精明穴处。手太阳大肠经至目内眦、手少阴心经还目系,两经均在目内眦处有分布,所以山根处的色泽、纹路、形态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心与大肠问题。山根在鼻根部,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若脾胃出现问题则可在山根处有所表现。具体问题的分析仍需四诊并结合现代的一些常规检查进行判断。《灵枢·五色》:“王宫在于下极……下极者心也。”山根在小儿推拿体系中为面部的一个穴位,常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扫散头部、揉耳后高骨配合、同时同点按风池、风府一起应用,治疗头部疾病如风寒表证,同样也可配合其他穴位可以开窍、醒神、镇惊治疗神志疾病。《针灸大成》:“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因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婴童百问》:“山根青至,主二次惊,青色主泻后发躁,黑色及黄色甚主死。”《幼科发挥》:“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每多灾异。”《幼幼集成》:“山根,足阳明胃脉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倘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之位”。望此处在脾胃疾病诊断、治疗及疾病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意义。经穴所在,主治所及,对于小儿及成人鼻炎都有良好疗效。

2 观察山根变化

正常儿童在山根处皮肤及络脉明润,络脉或青筋隐而不显。病态患儿则出现皮肤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等变化。面部温度、面色与中医五色望诊有一定的相关性[1]。

2.1 山根脉络位置的变化

如按位置不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则可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为上、中、下三焦。

一是脉络在印堂上1/3处,若上焦心或肺出现感受邪气多在此处有所表现,脉络出现在印堂偏上或在印堂者或呈斜行或直达眉梢。如印堂出现青筋多主惊吓;二是脉络位于印堂中1/3处,若患儿饮食不调脾胃受损多在此处有表现。《厘正按摩要术》:“山根为足阳明胃之脉络,小儿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主生灾”;三是若脉络位置在下位者,则提示所患疾病偏于下焦肝肾,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胃下口至前后二阴,其功能是分清浊。《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幼幼集成》:“年寿赤光,多生脓血”。

2.2 山根色泽变化

2.2.1 山根颜色改变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对应五色,正常儿童有客色和主色之分,根据四时不同会有不同变化。正常情况下,红白隐隐为正常。若山根出现颜色改变,提示疾病如下:一是青色对应于肝脏,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表现在面部多呈青色,在小儿的山根更为明显。若小儿出现急惊风、高热抽搐,多为肝阳妄动或心肝火旺,此时青筋在山根呈上下出现。若木火刑金,患儿多出现咳嗽,则需要重用清肝、清天河水,肺火自降;疏泄肝气则肺气肃降,咳嗽自愈。若青筋左右横现者可见于脾胃疾病,如泄泻、便秘、消化不良,有时也见于久病脾虚,如睡卧露睛;若山根出现蓝筋主咳喘,若有红纹则内有积热。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小儿面部青筋多与脾肺有关或脾肺两虚,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多有此表现[2];二是红色:五行属火,对应于心,主热症。若患儿夜啼、山根色红者多为心火扰神;如若热甚则可能出现色红稍见紫色,多见于外寒内热,外感风寒内有热证。故临床中山根出现红色或紫色的脉络均为心肺有热;三是黄色:对应于脾脏,虚证、湿热或热盛患者面色多为黄色,五行属土。若患儿水泻或吐由脾虚引起可见山根黄色,若患儿厌食、腹痛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也可见黄色。《石室秘录》:“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若患儿在他病之后出现黄色现于山根为疾病见愈。因山根见黄色为脾胃之气恢复之故;四是白色:五行属金,对应于肺,主寒证,患儿感受风寒导致风寒表证及寒邪直中脏腑,可见山根及面部白色,多为寒饮、痰湿阻遏气机、气血不能上达头面。《石室秘录》:山根色白者,肺中有痰。刘跃梅等在总结前人山根望诊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心脏病患儿山根部位均显现晄白色,心阳虚时尤甚[3];五是黑色:对应于肾脏,痛证、寒证在面色多为黑色,山根处更为明显。若患儿贪凉、喜食冷饮导致寒邪直中脏腑、腹痛则可出现山根发黑。《石室秘录》:山根“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杨维华在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青筋总主肝热,红筋总主心热,黄筋总主脾胃之症[4]。

2.2.2 山根色泽变化 笔者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儿山根皮肤、脉络、色泽的改变,大致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病程变化和疾病转归。《灵枢·五色》:“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其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若山根处脉络色淡不显现多为虚证,若色深多为实证和里证。新病者山根处色泽多明润,久病或疾病缠绵不愈者山根处晦暗且无色泽。若山根色泽由明亮转为晦暗多为病证向不好的方向转变,需要加强关注;若由晦暗转为明亮多为病证转轻,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色泽变化提示病情变化,需要结合其他病情资料才能准确判断。

2.3 山根形态的变化

山根处脉络方向可表现为横行、直行、斜行及横直斜混合等几类。

横行:脉络呈“一”者,多为脾胃疾病,常可见于便秘、泄泻、消化不良、积食等症;直行:脉络呈“|”者,多为肺脏疾患,常见于咳、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斜行:脉络呈“”,若心肺有热常可见红色,多为发热、便秘等;横直斜混合:可表现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均有疾,病情相对复杂,需要认真辨证之后确定治则,方可进行治疗。

2.4 山根脉络的分散或聚集

患儿在疾病过程中,若山根的颜色、色泽、粗细逐渐加深,代表疾病逐渐加重,反之则为疾病逐渐好转。

3 山根青色指导疾病诊断及小儿推拿治疗

正常人也可出现山根青筋脉络隐而不现,也可在两眉之间出现。

民间曾有小儿生后若面部青筋显露,则体质虚弱,易生疾病。《幼科全书》:凡观小儿形色,青筋脾热生风。在疾病中,则可见青筋显露,颜色亦深,其形可直、可斜、可横。

若山根色青而淡者,小儿腹痛腹胀、进食减少或不思饮食,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或兼嗳腐酸臭、呕逆、神疲倦怠、多汗乏力、面色发黄无泽、舌质淡苔腻、脉沉细无力,则多为脾虚有积。推拿治疗原则为健脾消积。取穴:清补脾、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摩腹、揉天枢,捏脊时重点揉脾胃俞、大肠俞,也可以配合点刺四缝穴。

山根若出现色青滞或脉络呈“-”者,若患儿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则可出现不思饮食、口中酸臭味、腹痛腹胀、大便臭秽,或患儿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面色发青,指纹紫滞。推拿治疗原则为健脾和胃、消积。取穴:清脾胃、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捏脊,可配合针刺四缝穴,同时嘱咐患儿家长给孩子进食易消化食物。

山根若出现多条青筋,患儿出现腹部疼痛时而发作,时发时止,痛时高声啼哭,在腹部可以触到蠕动的肿块,有便虫史,面黄肌瘦或喜食异物,此胃虫痛。推拿治疗原则为安蛔及行气止痛。取穴:运内八卦、掐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摩腹、点按足三里,重点捏脊,可以配合驱虫药物。

若患儿病程较长,大便不成形或进食后即泻,面色发青,山根青甚,可出现青灰色斑点,神疲气短、多汗、食欲不振、夜寐不安,易受惊吓,脉濡,舌淡苔薄白,推拿原则为温阳止泻。取穴:补脾胃、补大肠、运外劳宫、摩腹、揉天枢、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捏脊,可以配合腹部艾灸,嘱咐患儿家长注意不要过食寒凉之物。

若斑点深紫,患儿则出现腹痛腹胀、不思饮食、手足心热、大便臭如败卵、夜寐不安、面黄、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多为伤食泻,推拿治疗原则为健脾消食导滞。取穴:清脾胃、清大肠、掐揉一窝风、摩腹、揉天枢、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捏脊,可配合用保和丸,嘱患儿家长喂易消化食物。

4 典型病例

4.1 消化不良

案1:王某某,女,3岁5个月,2016年8月21日就诊:患儿因过生日过食蛋糕及水果后,近2 d来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大便每日6~8行,大便量少,腹痛腹胀,体温正常,精神尚可,夜间辗转不安。曾在诊所用思密达、藿香正气口服液,经脉点滴(具体用药不详),患儿情况无明显变化前来我院门诊。血常规示WBC 8.23×109/L,N 0.46,L0.45,大便常规WBC(+) /HP,RBC 0~2/HP。患儿舌质淡,苔白腻,山根青筋明显,诊断腹泻(寒湿型)。取穴:揉小天心、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分阴阳、清补脾、揉板门、揉外劳宫,每日1次,嘱患者饮食清淡。8月24日复诊:患儿饮食基本正常,大便2行,山根青筋青色明显变淡,腹痛腹胀基本消失,舌质淡苔白。继续推拿2次,8月25日患儿恢复正常。

4.2 便秘

案2:李某某,男,2岁8个月,2017年4月26日就诊:患儿半岁后开始添加辅食,因过食鱼后复诊出现饮食较少,大便时不成形,长期低热,曾到中医院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无异常,给予中药治疗(具体药物不祥),大便成形。近1个月来进食较前减少,大便干燥,夜间喜俯卧,辗转不安。症见印堂青筋淡滞,体温正常,发育较缓,面色如纸,喜静,动则出汗,脉沉、舌质淡苔薄白,诊断厌食症(虚弱型)。取穴:补脾胃、清肝、运水入土、揉二马、掐五指节,每日1次。3 d后复诊,患儿夜间睡眠较前好转,仍俯卧睡眠。5 d后复诊,患者夜间睡眠较前好转,已不俯卧睡眠,大便每日2行,食欲较前好转,出汗减少。7 d后复诊病情逐渐好转,大便每日1行,山根青色消失,停止推拿,睡眠较前明显好转,食量较前明显增多,面色红润,嘱其家长注意小儿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总之,因小儿在临床诊察时不易配合,发育未全,仅依靠问诊、闻诊、切诊难以准确诊断,更有因过度溺爱不顺其易出现极不配合。故现代小儿推拿治疗更应注意望诊的应用。《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以知内脏。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山根望诊特别是山根青色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脾胃疾病的治疗需要家长配合饮食调护,一般西药或是中药家长及小儿难以接受。推拿作为一种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坚持治疗,脾胃运化正常则小儿发育正常。小儿推拿作为一种治未病之法,定期进行小儿推拿,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希望本文能为小儿推拿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另外一条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敏.睿越群.倪建俐,等.700名健康学龄期儿童红外热像谱特征及中医望诊关联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3):31-36.

[2] 时毓民.汪永红.小儿面部青筋与脾肺虚证关系的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1995,7(22):289-290.

[3] 刘跃梅.洪虹.刘小生.山根望诊法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 1(5):161-162.

[4] 杨惟华.名中医欧阳履钦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1995,5(11):5.

猜你喜欢

青筋青色脉络
青色的海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青筋凸起是怎么回事?
青筋凸显是身体在报警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青筋暴突不是瘦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