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技巧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18-01-23白敬徵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表现力钢琴演奏音乐作品

●白敬徵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高等音乐院校着力于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钢琴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和坚持的培养理念。教育是细微的观察,是用心的体会,是去发现和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只有通过这种发现探索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才使得音乐教育显得弥足珍贵。

钢琴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对学生所进行的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其教学内容首先是演奏技巧上的,但是由于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美学意义,钢琴教学也注定要跨越单纯的演奏技巧,走向文化、社会、美育等领域而具有技巧训练、文化认知、情感表达等复合意义。正是在这种复合意义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成为钢琴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的培养中,同步培育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是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音乐教学发展新常态、坚持音乐教学稳中有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在钢琴教学中许多学生演奏技巧提高很快,但在演奏时却无法将作品的艺术内涵准确地加以演绎,[1]这种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能力不相协调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导致我们的钢琴教学,必须要更加适应培养理念的指导与教学过程中的复合性的内容与方法。

一、音乐表现力是贯穿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应然”之举

从汉字词意来说,应然是按常理应当如此,或者理应是什么的状态。音乐表现力是什么?音乐表现力是基于对音乐作品内容理解基础上的由听觉、知觉、情感能力所构成的对于音乐之美的感受能力。那么,从应然本身的词意延展开来理解钢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即是演奏者把对音乐美的感受在钢琴演奏中予以表达,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拥有来自于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表现力,不仅仅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基于规范性的规定,它所蕴含着的演奏水平、技巧能力等内核支撑,使它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然之意不是“为教学而教学”的简单事实命题,而是“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能力”的价值命题。[2]

音乐表现力作为钢琴教育的内容之一,从根本上讲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演奏出几首漂亮、流畅的曲目,而是为了促使学生摆脱个人艺术素质的局限性,向更为广阔的艺术认知领域拓展,一如美国社会学家、教育学家霍尔斯所说的,“教育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时代现象”,由此,“每种教育方式或者是手段都源于它得以存在的时代环境”。笔者把上述“时代意义”代入到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加以考察,认为,钢琴教学中音乐能力培养的精神实质或独特性,在于它是以对在校学生钢琴演奏能力提升的教育,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时代背景是钢琴教学的视野、构架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因而为钢琴教学提供相应的视野和构架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教学内容。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图片)与相应的史话知识,古典时期的文学、绘画、戏剧与人文史料(影视画面)等,而与现今时代相呼应的高校学生钢琴教学,其实上就是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高校钢琴教学要发挥属于钢琴教育的主体性和务实性,通过教育,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功能为推动我国高校钢琴艺术水准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教学的应然使命

基于钢琴演奏技能的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必须要与促进学生钢琴艺术水平的教学总体目标相适应,两者之间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互为因果的关系。钢琴演奏技能是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基础,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对自己的演奏水平进行改进和完善。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演奏水平处于高层次的动力内核,[3]《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生于演奏者指下的钢琴之音,不是呆板的原曲谱的照本宣科,而是“由人心生也”后“感于物”的二次创作。音乐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一种精神表现形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音乐的主体,音乐用旋律和节奏提高、深化、概括着生活。生活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着音乐的形式美不是空洞的,而是最深入地体现心灵所把握到的对象本质。因此,任何一部优秀音乐作品的产生,必定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往往是作曲家由琐碎的生活背景中提炼出来的抽象情感的寄托,并使之贯穿于乐曲全部的主旋律中。只有当演奏者把这种情感因素投之于演奏之中后,才能对作曲家给予作品的节奏、节拍以及速度的安排进行准确把握,从而把乐曲的精髓以演奏的形式准确地演绎出来,这种从形式到艺术的音乐表现力,就是钢琴教学应然使命。

二、钢琴演奏技巧重要性辨析

音乐表现力是将音乐作品思想加以实现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何深刻,钢琴演奏作为一种键盘操作实践,演奏技巧是音乐表现力能够得以实现的前提保证。

(一)钢琴演奏技巧的研究与实践

自1709年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发明钢琴以来,围绕着以键盘为主要方式进行音乐表演的这一器乐,人们不断地对其制作工艺实行革新,在使演奏性能日益完善的同时,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在演奏技巧方面更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等,他们都以高超的演奏技巧为钢琴能够成为音乐之王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有关钢琴演奏技巧的宝贵财富,成为指导后人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教材。

在长期的钢琴演奏实践中,一些新的研究理念及成果不断涌现,例如心理学及音乐教育心理研究、快乐钢琴教学法研究、国内外幼儿钢琴教材与钢琴教育教学研究等。另外,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在《钢琴演奏之道》中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司徒璧春、陈朗秋合著的《钢琴教学法》,作为对即将从事音乐教学的准教师的理论性指导,提出了钢琴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不同的研究成果尽管立意和方式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都将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视为支撑钢琴教育体系坐标的两个支点。

(二)正确理解钢琴演奏技巧

“功欲善其事,并先利其器”,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倘若没有演奏技巧作支撑,所谓的音乐表现力无疑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4]综观国际钢琴乐坛的顶级演奏大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将手指下的乐曲演奏出立体的生命力,就在于他们拥有炉火纯青的钢琴弹奏技巧。聆听他们的演奏会发现,钢琴已经不再是机械的、冰冷的乐器,而是成为了演奏家生命整体的一部分。

以我国现代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必备教材之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11》(上海教育出版社)为例,作为自古典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莫扎特把澎湃的力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人类精神世界的元素汇入到他的奏鸣曲之中,不仅遵循着西方古典音乐严谨、对称表达的创作规范,同时更以对细节微妙的处理,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意义。音乐中诗与音乐完美结合后的优美与快乐,既是莫扎特对于生命热爱的展现,也是钢琴演奏手法的精彩展示。笔者认为,像演奏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这样旋律色彩极为丰富的音乐,仅靠情绪上的把握是远远达不到将其乐句结构精美、调性起伏有致的曲式精髓加以精准表达的境地。在演奏时,一方面要通过反复读谱,正确理解莫扎特所赋予音乐的美学特征,以保证演奏自始自终都置于明丽、流畅的美学架构之中。同时,演奏者通过对自己情绪的调节,把由此曲旋律而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在钢琴上完美的加以演绎。

此外,鉴于莫扎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繁复回旋,调性跌宕起伏、手法灵活丰富等特征,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用技巧将作品的旋律之美、曲式之美加以完美演绎。基于此曲音色清脆、明快、透明、纯净的特点,在演奏时,既要使用贯通手臂重量的深触键,又要使用快速的手指跑动弹奏轻巧的乐句,使乐曲富有丰富的音色对比变化。莫扎特这首钢琴奏鸣曲,作为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华美的特征,在曲式中的每一个细微乐句中,都以不同的变化而呈现并由此带来对全局音乐效果的影响。例如,在演奏该作品第一乐章第 5、6小节的第一拍时,由于有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因此,弹奏时演奏者必须保持住手腕稳定,以给手指关节提供良好的支撑,保证手指能够以灵活而集中的弹性投之于键盘之上,通过演奏,把音色变化立体地展现出来。

通过上述对演奏技法的分析可以得出:演奏类似这样的西方古典钢琴音乐精曲,要完成古典情怀在现代潮流中的艺术塑造,既需要有西方古典文化的深厚修养,又需要有对现代钢琴弹奏表现手段加以全面掌控的艺术修养,才能通过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对触键程度加以调整,以实现将莫扎特钢琴作品所具备的细腻、均匀的音乐特性完整表现出来的目标。在演奏时,要把思绪全部都放到音乐世界里来,全神贯注的对待每一个音符,恰到好处地捕捉声音的细微变化和不同乐句对声音的音色要求,以弹奏延长音来表现慢句、以富有弹性的弹奏以表现快速音群。只有把音质铿锵、颗粒感弹奏出来,才能把乐曲中所蕴含着的如阳光般明媚的音乐情境表现出来。当然,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11只是沧海一栗,但“一叶知秋”、“窥斑知豹”,钢琴作品无论其风格如何的千变万化,弹奏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立足于演奏技法这一基础,才谈得上音乐表现力的表达,如果抛开演奏技法谈音乐表现力,无疑是缘木求鱼。虽然依靠钢琴演奏技法就能够使演奏者将一首乐曲完整的演奏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仅凭借着演奏技巧就能使乐曲被演绎的生动、感人,那种只注重演奏技巧的培养而忽视音乐表现力的认识是片面和不准确的。

(三)对钢琴演奏技巧认识的偏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式子女教育企盼,“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昂贵钢琴,也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形式成为中国许多家庭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首选,从而促生了钢琴教学市场的火热。这种来自于社会的钢琴热,在给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提供了大量的备选人才的同时,也给高校钢琴教学带来了困惑与挑战。

首先得益于我国积极倡导的儿童素质教育,目前就读于钢琴专业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就开始了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有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授课、学习、考级三位一体的链接,掌握了众多的演奏手法,这些基础性训练,使得这些就读于高等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能够较为快捷的掌握演奏技巧。但钢琴普及教育在提升我国钢琴教育整体水平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师功利心重、唯考级是教、家长考级情切、擅自拔苗助长等等乱象。笔者惊讶的发现,有学生在入学前所学习的曲子,都是经过老师教一段她就背一段而形成的,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目前有的高校钢琴专业生在学习或演奏乐曲时,虽然演奏技巧掌握较快,但却缺乏对音乐思想深刻把握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总是处于由于对作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般化水平。早年形成的只注重演奏技巧而忽略对音乐的解读与表现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向高深层次演奏能力提高的瓶颈。[5]

其次,客观地来看我国钢琴整体的演奏水平,虽然已经涌现出了如郎朗、李云迪、陈萨、沈文裕等在国际钢琴界出类拔萃的名家,但这些成功人士与数以百万计的接受钢琴教育的群体相比,毕竟是寥若晨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后进入专业演奏团体的概率很小。对于不想改行又缺乏从事演出机会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进入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培训,成为一名幼儿钢琴教师。这部分学生出于应对考级的大气候,更侧重于考级曲目中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而缺乏深刻理解音乐表现力的兴趣与动力。

三、音乐表现力与演奏技巧的辩证关系

音乐表现力作为音乐作品内涵的高度表达,是音乐作品自身语境与高超演奏技巧相结合的结晶,它的显著特点,是在深刻感悟和领会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演奏技巧的自如运用,以构建和表达音乐的结构形态,表现不同音乐作品独到而丰富的艺术效果。

从具体的钢琴演奏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表现力无疑是通过钢琴演奏这一形式,实现音乐作品价值内涵艺术性的过程,其艺术性是建立在音乐理解与表达、技巧运用高度统一基础上的。无论是在古典钢琴音乐作品还是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表达上,音乐表现力都必然要对音乐思想的准确解读、音乐内涵的充分把握作用于音乐表达。当然,也必然要以娴熟的技巧能力支撑这种表达的实现,这就是音乐表现力。

如前所述,在钢琴教学中,演奏技巧训练确实很重要,是基础性的问题。但是,客观地审视我国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我们的教学工作历史久远,建树卓然,但是在一整套严谨的演奏技巧培养体系下,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却实效不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由,笔者认为这与在钢琴教学中过于强调演奏技巧“就事论事”的教学导向定位有关,从而纠结于实际操作的具体层面,失缺了对音乐表现力应然培养的追求和把握所造成的。[6]

综上所述,从钢琴演奏的实际效应来看,完善的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是有机的高度统一。技巧与表现力必须在教学进度中保持平衡提升,而且要以表现力引导技巧训练,使技巧训练着眼于音乐表现的需要,即钢琴教学从应然达到必然的结果。

猜你喜欢

表现力钢琴演奏音乐作品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