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睡眠低氧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23李伟
李 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常常会出现夜间睡眠低氧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目前在临床中使用夜间氧疗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夜间睡眠低氧情况,而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则是噻托溴铵,本次就对使用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治疗COPD夜间睡眠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出院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50例,均临床检查均为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睡眠初筛诊断仪监测后显示其符合夜间低氧诊断标准,即患者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要大于睡眠总时间的30%;患者年龄40~75岁;并且患者在近2周内没有使用过任何抗胆碱能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2.12±12.15)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3.15±10.16)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夜间氧疗,氧流量为2 L/min,在试验前已经开始规律使用非抗胆碱类支气管舒张剂的患者允许其继续使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在每日下午吸入1粒噻托溴铵干粉胶囊。并且允许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来缓解自身症状,但是医院要对患者使用的气雾剂的次数和剂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通过动态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检测患者夜间的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mSaO2)以及夜间血氧饱和度<90%在总睡眠时间中的占比(T90)。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对患者进行2次随访,收集患者的相关身体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SaO2为(82.15±4.9)%,对照组为(83.45±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SaO2为(94.89±4.5)%,对照组为(90.15±2.1)%,t=4.773,P=0.000;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mSaO2为(73.23±5.9)%,对照组为(73.45±2.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aO2为(89.12±4.11)%,对照组患者为(85.15±1.26)%,t=10.640,P=0.000;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90为(32.91±2.5)%,对照组为(33.12±3.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90为(4.9±1.2)%,对照组为(10.29±3.5)%,t=7.284,P=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夜间睡眠饱和度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长时间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人们发现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患者,常常会在夜间睡眠中出现低氧的情况,如果长时间的保持低氧则会诱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等疾病,并且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睡眠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1]。所以在临床中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睡眠低氧状况十分重要。夜间氧疗是目前临床中治疗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相关研究显示单纯的夜间氧疗对于并不能提高COPD夜间低氧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并不能在临床治疗中单纯使用夜间氧疗[2-3]。
在临床治疗中,对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一般会选择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COPD患者夜间睡眠情况的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是一种对M3M1胆碱具有高亲和力和高动力学的选择性的新型抗胆碱能药,其为非手性四价铵化合物,能够在水中少量溶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能够达到72%,在人体内生物转化程度较低。对于支气管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扩张作用,使用该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在协助夜间氧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夜间氧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该药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吸入后五到六天。本次研究中,将噻托溴铵与夜间氧疗相结合,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能够有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睡眠低氧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夜间血氧饱和度,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