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病房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建设作用和趋势

2018-01-23闫晋琪卫振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病房医护人员老年人

单 良 闫晋琪 卫振邦 鱼 敏

(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家庭病房可使患者在家中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家庭的关怀与温暖〔1〕,是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它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基于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一种足不出户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这种情况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人群因素下形成的。本文分析家庭病房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

1 中国老龄化社会目前状况

1.1老龄人口绝对规模大,发展程度飞速增加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老龄人口绝对规模大。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达到2亿人,根据研究预测〔2~4〕,按高方案40年后老年人口峰值将逼近5亿,届时将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1亿;②老龄化程度发展快。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由目前的1/7 快速攀升至1/3,老龄化程度从10% 提高到30%。③高龄化比例显著。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高龄比(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22.3%,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高龄老年人口的总和,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量的1/4。

1.2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保障面临挑战 在“重医疗,轻预防”的背景下,疾病预防资源普遍不足及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的严重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在减少疾病发生率、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导致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长寿不健康”的局面,而规模庞大的、生活自理能力偏低的老年人使老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面临更大的挑战。

1.3老年保障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为防范老年人的贫困和疾病风险提供了基本制度支撑〔5〕;然而,针对失能老年人风险防范的基本制度安排,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发展却极为滞后,从而造成庞大老年群体的潜在服务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有效服务需求。这不仅使日益增长的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也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内生性动力,成为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瓶颈”。

2 家庭病房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建设意义

2.1简化患者看病流程,治疗更加个体化人性化 家庭病房的设立,可以保证患者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6〕,由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血液、尿液等标本的采集,再直接转交至相关医院进行实验检查,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和烦恼,如果检查有异常,再通知患者到上级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这种人性化的治疗模式,在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同时,简化了患者看病流程,大大方便了诸多行动不便和病情变化的老年患者。

2.2减轻医院病房负担,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 通过家庭病房的设立,各医院将需要长期治疗,但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短期无特殊变化的患者纳入家庭病房的范畴〔7〕,既满足了患者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在家得到医院的治疗方案的延续,又缓解了医院的病房压力,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

2.3利于社区卫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社区设立家庭病房,必须细化社区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卫生服务工作由随机服务向制度化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由一般的医疗服务向集床边巡诊、保健护理指导、预防咨询、康复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转换,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4利于社区服务提升,培养医护技术能力 在家庭病房的医疗保障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通过每天的巡诊,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疾病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过程,同时结合上级医院专职医师巡诊时的讲解和自身对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医护人员对疾病有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便于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同时,通过社区医务人员和医院专职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和修改治疗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社区的日常医疗保障能力,为社区医院的保健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2.5密切医患之间关系,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对于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大多同时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8〕。家庭病房的设立,医护人员通过巡诊时在家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同时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有家人的陪伴,同时周围熟悉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紧张和不适,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生理疾病的治疗效果〔9〕。

3 家庭病房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分析

家庭病房的疾病治疗模式目前多用于慢性疾病、精神、心理及其他特殊人群治疗的领域〔10,11〕。Harris等〔12〕在奥克兰进行的调查发现,家庭病房比接受住院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具有同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样的疗效和安全,同时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国家庭病房的建立主要是依托社区中心医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发达城市的某些三级甲等医院则专门设置了老年病房科或家庭病房科为老年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和卫生服务〔13〕。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家庭病房的发展慢,起步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1设立专业团队,实行区域化保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家庭、独居家庭和空巢老年人家庭等高风险家庭快速增加及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导致老年患者晚期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建立一定数量的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为老年患者进行集中保障,提供专业的诊治、康复、护理服务〔14〕。同时,在老年患者生命垂危之际,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关心和关怀,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关爱,保证生命晚期的生活质量。

与中青年人和少儿不同的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对社区具有较强的归宿感、认同感和依赖感。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愿意依托社区,居家生活,由社区提供各种管理和服务。因此,为各社区医院划分保障区域,进行责任分工,明确责任义务,可防止出现服务区域不明确或重叠的现象,保证老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为社区医院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常用医疗设备,保障社区医院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争取做到“常见病能治、大病能处理、危重能急救”。

3.2设立明确标准,严格把握适应证 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区开展家庭病房的具体情况不同,至今国家还没有制定一个关于设立家庭病房的统一标准。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差异较大,老年患者年龄大,机体功能严重下降,一旦出现脑出血等紧急情况,病情发展迅速,进展快,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各医疗机构的保障诊治能力不同,难以准确把握设立家庭病房的适应证。

国家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情况,设立当地的家庭病房开展标准,要求在家庭病房中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必须达到标准后才可设立家庭病房。同时,要严格掌握患者纳入家庭病房治疗的适应证,在进入家庭病房前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根据家庭病房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的配置条件,可制订家庭病房的准入标准:患慢性器质性疾病并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同时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重度老年痴呆或脑卒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稳定但可能需长期留置导尿管、鼻饲管等;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骨折术后或手术后处于康复期、瘫痪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家庭病房条件较好地区,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但在家庭病房治疗期间,要时刻监测患者病情,一旦病情变化达到住院标准,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决不能优柔寡断、延误治疗,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5〕。

3.3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分工 家庭病房有效顺畅地运行需要有体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协作,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工作杂、周期长,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各个机构和人员进行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家庭病房患者需要各个参与人员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其风险也常常高于一般的医疗服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交叉工作相互推辞,出现风险相互推脱的现象。

家庭病房毕竟不是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不可能24 h在患者身边监护,加之老年人普遍带病生存,随时可能出现病情突然恶化情况,必须建立完善的家庭病房安全急救保障机制〔16〕。制定详细的老年人常见急症急救预案及抢救措施,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将上述措施熟记于心。根据老年患者实际需求配备急救器材和药品,并保障急救器材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检查维护。定期组织考核医护人员的急救模拟演练,熟悉家庭病房配备的各种急救药品,熟练使用急救器材。每个家庭病房都应该设立网络呼叫系统,有条件的还可配备远程监控子系统(无线远程多参数检测仪)。严格落实24 h值班制度,当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发出呼救时,值班医护人员可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抢救。保证急救车24 h待命,以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急救现场并向医院转送患者。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医护人员要对家庭病房患者病情进行详细交接,使每一名医生护士都及时掌握家庭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出现情况能及时恰当处理。严格执行巡诊制度,病情稳定者可每天巡诊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出诊,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家庭病房患者得到完善的医疗保证。

3.4节约卫生医疗资源,利用网络提高效率 家庭病房设立后,需要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的巡诊、查体和定期复查,工作量大,任务重,且大多的医疗服务都是象征性地收取少量费用,导致很多医护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缺编严重。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收入有限,无法自费配备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已有设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甚微,不能有效地完成起家庭病房保健医生的职责。

国家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利用政府编制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医护工作者投入基层医疗建设,并规范化建设家庭病房,由政府出资配备适用于家庭病房的设备,可以租赁的方式收取费用补贴设备的维护费用。可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及远程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家庭病房、基层医疗机构及后方保障医院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网络提供平台。患者在网络上预约挂号、检查、住院等,可以简化老年患者的看病流程,提高看病效率。医院医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为基层医疗医护工作者进行病例讨论、协助制定救治方案、指导疾病的治疗、保证家庭病房的正常运作,减少患者看病过程中危险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通过远程监控子系统(无线远程多参数检测仪)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基层医护人员可集中实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减少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后方医院也可第一时间收到疾病的诊断及预警信息,并及时与家庭病房联系进行对症处理〔17〕。

3.5探索新医疗模式,医养结合以家为主 家庭病房作为“医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式,充分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最大化地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家庭式医疗机构。最终实现将老年人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北京市“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试点养老机构的双井恭和苑、海南海口恭和苑、宁波慈溪恭和苑等多地已展开家庭式养老服务试点工程〔18,19〕。

“医养结合”中的“医”主要指医疗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方面。“养”主要涵盖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家庭病房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形成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必须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更有甚者,直接将医院当成了养老院,长期占用床位,加剧医疗资源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治疗的反倒住不进来。家庭病房的医疗设备是以医院为依托,不仅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家人更加细心的照顾,还能够定期接受医院所派来的医护人员的检查,病情发生状况可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发生全面转变,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导致人们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的要求大大提高〔20,21〕,要求对老年病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不再是仅以疾病本身的住院治疗为主,而是要以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心理健康和社会关怀于一体的系统化、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家庭病房,开展家庭医疗健康服务,使老年病患的疾病得到生物医学方面有效治疗的同时,放松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对医院、基础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老龄化程度逐渐深入的中国社会非常具有发展前景。

4 参考文献

1梁另双,岳红.军队干休所开设家庭病房的思考〔J〕.人民军医,2011;54(4):310.

2总报告起草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7.

3吴玉韶.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与应对策略〔J〕.中国国情国力,2015;(4):29-31.

4姚 远.老龄社会发展理论:基于“群体- 权益”要素的构建——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理论创新〔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4-12.

5李小鹰,王建业,于善林.中国老年医学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2.

6Leng Sean X.打破传统亚专科风险医疗服务模式引进现代老年医学观念〔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7-9.

7许 萍,王永莉,潘雅东.军队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建立及管理体会〔J〕.人民军医,2014;57(2):154-5.

8刘文俐.我国老年心理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34-6.

9叶光华,何 琳.干休所家庭病房存在的医疗风险与对策分析〔J〕.人民军医,2013;56(6):725.

10Cheng J,Montalto M,Leff B.Hospital at home〔J〕.Clin Geriatr Med,2009;25(1):79-91.

11Ram FS,Wedzicha JA,Wright J,etal.Hospital at hom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J〕.Evid Based Nurs,2005;8(1):23.

12Harris R,Ashton T,Broad J,etal.The effectiveness,acceptability and costs of a hospital-at-home service compared with acute hospital ca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Health Serv Res Policy,2005;10(3):158-66.

13谷剑芳.家庭病房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8):729-30.

14田新平,Leng Sean X.对我国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途径与模式的粗浅认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10-2.

15闰燕丽,王贵臣.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4):81-2.

16刘佩友,卞金陵.军队干休所设立家庭病房的思考与建议〔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819.

17崔宝善,熊友升,苏 皖,等.军队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架构与功能〔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1):87-8.

18石宏毅.乐成恭和苑持有+销售模式探索打造三级养老服务体系〔EB/OL〕,凤凰网.2014-09-20.http://houseifeng.com/detail/2014-09-20/50031640-0.shtml.

19李春霞,顾 挺.迎重阳论孝道:“新慈溪·新孝道”凸现慈孝文化〔EB/OL〕.凤凰网.2014-09-30.http://news.ifeng.com/a/20140930/42125624-0.shtml.

20方力争.全科医师与健康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4):247-9.

21冷 晓.美国老年医学理念与实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1(1):31-3.

猜你喜欢

病房医护人员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换病房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