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传递活动起点的新闻诞生、发展之路
2018-01-23文/张珂
文/张 珂
正像人类直立行走后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人类的传播方式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繁荣昌盛。文字传播、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依然是关于人类起源的主流共识的话,如果从猿到人的唯物史观依然深入人心的话,原始人、乃至动物世界传递信息的活动,即发现、传递与接收信息的活动,以及感受、表达与接收信息的活动,是如此源远流长,如此惊人的与生俱来,甚至远远早于人类形成本身。这种缘于本能的传递信息的活动,这种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传递信息的活动,正是现代新闻活动的滥觞。
一、新闻与生俱来
大约500至70万年前,猿逐渐完成了直立行走,并且能够生产劳动工具,经过漫长时间隧道的艰难跋涉,眺望文明曙光的原始人类,最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规模狭小,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还是依靠自身的器官,即嘴。关于这一点,最初似乎并不比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来得高明。同一时期,或者更早以前,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天敌或其他危险的时候,都能够通过鸣叫发出预警。甚至连更加低级的动物鸡,公鸡感受黎明时光的刺激,会高昂地打鸣;母鸡因为完成产蛋的辛苦,也会连续发出“咯咯哒”的啼叫。生物学研究表明,属于脊椎类动物的鸡,在地球上出现和生存的时间,远远早于属于更高级的哺乳类动物的人,甚至猿。
虽然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基于生命本能的信息传递活动,并没有由人类率先发声。但是让信息传递活动变得如此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却只有人类能够完成。莎士比亚用诗化的语言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这被赞美的背后,无不凝聚了从粗糙到精细、从简陋到复杂的劳动,劳动创造了人,也创新着信息传递的方式。
二、原始信息传递的方式
有人把原始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总结为:口头传播、实物传播、图式传播、声光传播等。
口头传播:貌似技术含量不高,但却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脑逐渐发达,思维能力日趋提高,发音器官不断完善,人类约在几十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考古证明,约70至23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有清晰的语言;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东西方均有最早最经典的口头传播的记录。如: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帝对一位名叫“龙”的人说:“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纳言,喉结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集中在官方,是少数人中的传播。对此,笔者持反对态度。因为没有民间的“言”,也就不存在所谓官方的“纳”。还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再如,公元前490年3月,波斯帝国的大军从马拉松平原登陆,大举侵犯雅典西纳城邦。西纳人奋勇抗击,以弱胜强,赢得了战场的胜利。士兵菲迪皮茨从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跑回40多公里外的雅典,向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喊道:“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喊完就倒地牺牲了。堪称西方古代最经典、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口头传播。
实物传播:原始社会实物传播的范例通常指结绳记事等等,是文字发明以前,普遍使用的一种记事和传播方法。据载,上古时期中国、秘鲁印地安人等都有在绳子上打结的记录。《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再如,学界公认的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尽管,目前尚未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从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考证,上古的先民们完全具备结绳传播的物质基础。同样,即使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可见,“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之”,所言不虚。
尽管如此,上古结绳记事的实物传播与现代的实物传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也许是文字诞生前的替代品,是把形象的问题抽象化,有人甚至推测其直接催生了高深莫测的“八卦”,一个结代表“阳”,两个靠近的结代表“阴”,以及后世的计算机语言;而后者为了更直观、更准确干脆就用实物的传播,其主要形式就是展览会。如1851年5月1日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第一届世界博览会。2010年5月1日开始在中国上海举办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其优点和局限一样显而易见。“实物”一词在辞典中的解释是“现实的具体的东西,是物质的基本形态,是指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质。”顾名思义,实物传播就是用现实的具体的物品来传播信息。即传播者直接把实物样本呈现给信息的接受者,让接受者直接接触实物样本,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然后把貌似客观的信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信息的接受者。实物传播尽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还非常有限,但是在运用虚拟性符号进行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空前繁荣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物传播的美好憧憬与现实探索,如:身临其境;再如:感同身受等等成语的广泛使用,就充分表达了这一点。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了大众传播会形成“拟态环境”这个重要观点。本雅明提出了“灵晕”这一名词,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如果夏日午后,你纵目远方,观看地平线上的一脉山峦,或一根在你身上洒下树阴的枝条,你也就是呼吸这山这树枝的灵晕了。”等等,从传播理论上进行了探索。VR、3D技术的应用,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许能够部分弥补人类在传播领域这方面的缺憾。
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目前所知原始人类的图式传播集中展现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上。这些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内容、精神风貌的岩画,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考古研究,这种历经岁月风霜遗留下来的岩画,最早的已有四万年的历史,遍布全球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的撒哈拉岩画,位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尔杰尔高原,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中国原始岩画存留集中,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多刻制,南方岩画多涂绘,且多呈红色。学者取样化验,证明内含较多的铁质,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调合料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原始图式传播的载体,还有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青海柳湾出土的原始裸体人彩陶壶、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原始舞蹈纹彩陶盆、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出土的女裸体雕塑等。
人类图式传播的基因非常强大,据专家调查,现代社会的隐秘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些原始部族仍保存着制作岩画的传统。另一个方面,人类制图读图基因,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弱化,在文字产生以后,甚至在影像技术规范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读图依然是大众传媒时代或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重要途径,所谓“有图有真相”、所谓“读图时代”等等。
声光传播,是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较之口头传播具有着更引入注目、速度更快、传递距离更远的优势。原始人的声光传播包括了旗、鼓、烽烟等。燧人氏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盗取圣火等等,火是人类通往文明的重要阶梯。遥想原始社会,许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群先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篝火在这里还有着声光传播吓退野兽的作用。再往后,中国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古人诗句:“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亦是烽火这一原始声光传播手段用于战时的生动真实的写照。
三、当代新闻传播发展脉络
正像人类直立行走后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人类的传播方式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繁荣昌盛。文字传播、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以中华民族为例,口语交流主线的信息传播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文字传播也有数千年的历史,真正属于新闻意义的报纸才上百年,但是近几十年间,广播、电视刚刚在人们生活中普及时间不长,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又迅速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流位置。完全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仅受众眼花缭乱,许多业内人士也直呼:“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一个新入职的记者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充分感受“无冕之王”的职业荣誉感,就不得不面对智能机器人也能写稿的尴尬。据报道,2009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季后赛上,一款名为Stats Monkey的人工软件超过人类记者的速度,率先完成一篇机器稿件。随后的两年,包括《福布斯》《洛杉矶时报》诸多大牌媒体已经开始尝试用机器人写稿了。尤其重要的是,引颈远眺,没有人能够精准预测不久的未来,人们的传播方式还会发生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抚今追昔,抑或鉴古知今,当我们满怀崇敬地梳理祖先们步履蹒跚、一路艰辛的传播之路的时候,当我们喜惊参半地置身于现代传播一日千里、亦真亦幻的时候,当我们反躬自问如何跟上时代不掉队的时候。至少下面几条脉络是相当清晰的:
——人类传播信息的本能与生俱来,传播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后也不会停止。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传播的内容日益广泛,传播的手段日益多样,传播的效率日益提高。
——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产生则要晚得多,通常认为是十六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大增、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而起根发苗。
——真正现代意义的新闻,不同于中国古代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等。至少具备如下特点:是商品,能够卖钱;不仅针对特定人群,而是面向全部人民群众;有以此为生的专职或专业人士等等。换句话说,某种意义上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变相地受广大受众委托和雇佣,采集和传播新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所以真实、快速、符合人类主流价值观,即政治正确就是新闻从业者最最基本的选择。
——新闻作为大众传媒,属于公器。在当代与人们自发的信息传播并行存在,既有很多交叉点的、共同点,又有本质的不同。任何保持以往的公信力和传播效率,在自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至为重要。
——新闻作为大众传媒,从无到有,业态从来就没有停止发展变化,只是一个时期发展变化得慢些;一个时期发展变化得快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新闻也不例外。从原始人互相交流、传递情况这种广义新闻,到唐代邸报不成熟的新闻,到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萌芽而诞生的真正意义新闻纸,尤其是到近代新闻业态发展异常迅猛。报纸诞生之后,出现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最初开始出现的是电子计算机联网的电子报纸,当今,随着微博、微信、APP等新技术在互联网的应用,信息传播的模式和途径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新闻业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94年4月20日,是中国互联网诞生之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互联网新技术不但改变了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模式,也使信息的提供、社会关系的经营、传播结构的演进都发生重大变化。印刷、声音、图像等传统传播方式,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在同一平台上运行、转换、兼容。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像报刊、广播、电视受到时间、版面等限制,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关的网站以获取资料,对新闻信息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流行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群成为自媒体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头进行传播。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报纸、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媒体纷纷拥抱互联网,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可以说,大众传播进入到一个全媒体的时代,由报刊等传统媒体逐渐走向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媒体融合成为新闻界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