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教育国际标准实施策略研究*

2018-01-23李玲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标准化

李玲玲,江 丰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到开办中医药海外中心、设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内容,以使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

与此同时,中医药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仍不平衡,很多国家并没有针对中医药进行立法,当地民众的认可度差异较大;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领域缺乏国际标准;诸多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阻碍了国际合作的进行。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认可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体系尤其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同时指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要建立中医药产品标准、医护人员的职业标准,以及中医药教育标准。

1 中医教育国际标准建设现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教指委”)作为国际性的中医药教育咨询指导机构,通过开展中医药教育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国/地区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世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世界中联教指委以中医学本科教育为切入点,立足世界,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

1.1 《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是世界中联教指委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从此,拉开世界中医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序幕。2007年,世界中联教指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制定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设想,并起草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草案)》。2008年,历经多次专题会议,对该草案进行讨论、修订。这部凝聚了各国专家智慧与心血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于2009年5月正式发布。《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对世界中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为加强中医学专业的内涵建设,世界中联教指委组织专家多次调研、论证,遵循“必须、适用、够用、能用”原则,研究起草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草案)》,确定了13门课程为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10月,在世界中联教指委二届一次理事会上该草案获得通过。2012年6月,《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又一项国际标准,明确了中医学专业内涵。

1.3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为推动中医国际标准的落实,指导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2011至2012年间,世界中联教指委组织专家依据国际标准,研究起草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草案)》,2012年10月获得世界中联教指委理事会通过。教学大纲在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将提高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使中医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符合规定要求。

1.4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为了满足各国中医药教育急需规范化教材的需求,世界中联教指委启动《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2011年,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各门课程教学团队合作开展“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将13门课程境外优势教材与国内规划教材进行逐一比较,借鉴国内、外中医药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提出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2012年,教材编译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制定了教材编写原则和要求,遴选出13门核心课程教材编委近300名,集合了来自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荷兰、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专家。2016年6月,《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定稿。以境外专家为主的教材英文翻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期待已久的《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将以“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展现于世人。

2 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的不足

2.1 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依靠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临床实践经验并能熟练地掌握外语。但目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反映出欠缺这类优秀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国内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受过系统、全面的中医教育,学历较高,但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承担外语授课,或在外语讲课中与留学生出现沟通障碍,使其无法真正了解中医药广博的文化与深邃的内涵。然而,国外中医药教育机构的本土教师虽然不存在语言障碍,但很多教师缺乏中医教育系统学习,中医的整体观念薄弱,缺乏临床和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保证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质量[1]。

2.2 教育资源国际化、标准化迟缓 《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发布近十年时间,其实际的推广与应用情况有待调研。海外的中医药教育机构只有认可这一国际标准并遵照执行,并通过编写国际通用的中医药教学大纲的教材,开展中医药专业认证工作,设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

2.3 国际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教育模式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和授课方式等方面。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各国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深奥的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应适当增加古代汉语及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等课程。近年来,中医药双语教材在留学生教育中已有使用,但版本较多、水平各异、侧重的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别,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教材;而在国外的一些中医药教育机构,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教材,或使用授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进行教学。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的教材将成为中医药国际教育质量提高的重大阻碍。

3 中医药国际教育发展策略

3.1 加强国际教育师资培训 近年来,日本、韩国加快推进汉方医、韩医的国际标准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将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放在首要位置[2]。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我国应尽快开展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使其了解并熟知国际标准化的活动规则,提高国际交往能力的同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来适应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鼓励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职开展出国研修,或通过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开展在职进修,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通过交流互访、出国进修、参与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中医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标准化意识。举办标准化研修班,针对中医药标准化知识进行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3.2 增进国际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1]。“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作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交流的日趋深入。2008年,“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在天津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会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主题。此后,“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聚焦人才、教育、国际中医药教育标准化等主题,先后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在中国北京、南京、广州举行。代表们立足本国实际,围绕世界中医教育现状、人才培养模式、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标准化与协同发展等内容展开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秉承“服务、发展、创新”的理念,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成为中医药教育领域参与人数最多、代表范围最广、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会。大会完成的各项目标和成果也成为世界中医药教育学术领域的旗帜。

3.3 通过专业认证,推广标准化成果 教育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质量影响发展,而标准化建设是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有助于世界中医药教育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认证工作也将推动教育标准转化为成果的实现。专业认证工作需要以制定《世界中医学专业认证方案》、《世界中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世界中医学教育认证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为技术准备。在制定原则上,要符合中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兼顾各国中医药教育机构的实际及其文化差异,遵循国际中医药教育市场适用性原则和所在国法律符合性原则。在内容上,依照“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办学基本要求”和“毕业生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设定观测点和评估标准,使实际考察和认证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在程序上,采用诚实的自我评价和客观公正的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世界中医学教育认证指标体系》提出建议和报告,最终得出认证结论。

中医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影响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试点认证,逐步推进中医学专业认证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在中医学专业认证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语言认同、文化认同、质量认同的目的、意义、要求,不断增强认证的效益性、权威性、公认性,提高办学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世界中医教育需要专业认证,并且中国有责任推动中医教育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应该肩负起引领中医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3.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国际教育模式 随着中医药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学校的投入和学生自身的经济投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留学生表示,无法负担连续几年在中国留学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来满足留学生的实际需求。此举措同样适用于来华进修的外籍教师,他们只需要在中国完成必要的课程与实习,其余的学习和检测可在互联网上完成,并随时与老师保持互动。留学生和进修的外籍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本国,这将有助于缓解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3]。

4 结语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医药国际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教育交流、专业人才流动、教育科研临床合作等多维发展的模式。在中医药教育领域,应以“以我为主,我主人随”为原则,通过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发展,提高全球中医药人才的素质与水平,促进中医药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标准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标准化简述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