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重组人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8-01-23潘娟
潘 娟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
糖尿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1]。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是关键,除了口服降糖药之外,还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降糖效果好,安全有效。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重组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特作此次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入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0~72岁,平均(56.22±6.88岁)。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1~71岁,平均(57.12±6.1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伦理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心、脑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之前停用口服降糖药物3天。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晚上9;30分都皮下注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6~8个单位(中国吉林省通化县东宝新村的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0017,10 mL:400单位),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6~8个单位;观察组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常规重组人胰岛素优思灵6~8个单位(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分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100013,3 mL:300国际单位),根据餐后2 h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1)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和治疗组之间的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60例,治疗前空腹血糖为(9.9±1.9)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2±1.4)mmol/L,治疗前餐后2 h血糖为(14.2±3.8)mmol/L,治疗后餐后2 h血糖为(9.5±2.8)mmol/L,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为(11.0±1.1)mmol/L,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为(7.4±1.1)mmol/L。对照组60例,治疗前空腹血糖为(9.6±1.9)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2±1.8)mmol/L,治疗前餐后2 h血糖为(14.1±3.8)mmol/L,治疗后餐后2 h血糖为(9.5±2.9)mmol/L,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为(11.0±1.1)mmol/L,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为(7.6±1.3)mmol/L。
2.2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6.67%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5%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60例,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是1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60例,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是1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5%。
3 结 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病。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分泌不足引起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紊乱,糖尿病病程长、可以威胁身体多个系统,导致多个器官衰竭[4]。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急性病变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感染,慢性并发症有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衰、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以低血糖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引起瘫痪、昏迷,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病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与机体血糖的水平和稳定性有关,因此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是关键。为了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餐后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有相关性,因此应该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除了做好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之外,血糖控制情况不好者还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降糖效果好,安全有效,在临床已经得到认可[5]。重组人胰岛素是通过重组DNA而形成的人胰岛素,加强肝脏、脂肪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抑制糖异生,控制血糖的稳定[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和治疗组之间的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6.67%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5%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常规重组人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十分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