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1-23郝云忠
郝云忠
(绥中县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299)
胃肠镜检查是临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断方式,在检查前会给予患者麻醉,但是内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会对患者心理、生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择取我院行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在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选取122例行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符合ASA规定体格分级,且排除麻醉禁忌证患者。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2.2±3.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35例,女性患者占26例,年龄62~83岁,年龄(73.2±3.5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在手术前应禁食禁水12 h,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给予患者吸氧处理[1]。
对照组:给予患者芬太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76;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 μg/kg,丙泊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37;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 mg/kg进行静脉注射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9;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1~0.5 μg/kg联合依托咪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379;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0.3 mg/kg行静脉注射麻醉。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研究,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同时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血氧饱和度为(96.7±2.2)%,检查时为(97.5±2.2)%,苏醒后10 min为(96.8±2.5)%,对照组依次为(96.8±2.2)%、(95.1±3.7)%、(95.3±2.5)%;观察组患者心率检查前为(73.2±21.6)次/分,检查时为(72.8±11.1)次/分,苏醒后10 min为(73.1±9.2)次/分,对照组依次为(72.6±19.4)次/分、(67.3±21.5)次/分、(72.4±18.3)次/分;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检查前为(128.8±20.1)mm Hg,检查时为(126.3±13.8)mm Hg,苏醒后10 min为(127.6±16.5)mm Hg,对照组依次为(129.2±19.3)mm Hg、(115.2±23.5)mm Hg、(120.4±25.6)mm Hg;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在检查前为(56.8±16.4)mm Hg,检查时为(56.6±9.7)mm Hg,苏醒后10 min为(56.5±11.2)mm Hg,对照组依次为(57.1±15.7)mm Hg、(52.5±14.2)mm Hg、(54.7±16.8)mm Hg。检查前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检查中与苏醒后10 min患者各项指标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中有2例躁动患者,有1例恶心呕吐患者,有0例呼吸抑制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92%;对照组患者中躁动(4例),恶心呕吐(5例),呼吸抑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胃肠镜检查在食管、胃肠道疾病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加之患者对胃肠镜检查存在着恐惧的心理,因此患者拒绝治疗检查[2]。目前,临床上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药物较多,麻醉药物能够减少患者的检查痛苦,大多数麻醉药物使用中对患者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的麻醉药物,能够在血液中快速水解,在手术中起效较快。依托咪酯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两种麻醉药物联合使用恰好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92%,明显优于采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7%,差异明显,且对照组在行麻醉后心率、血样饱和度、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观察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综上,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实施在行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的麻醉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