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长笛教学谈

2018-01-23王捷宇

黄河之声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笛乐理气流

王捷宇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长笛作为西洋管弦乐器的重要成员之一,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长笛艺术事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在国际上也越发具有影响力。然而,在长笛基础教学工作中,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长笛教学任重而道远,对师范长笛学生的关注也迫在眉睫。

一、高师长笛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功薄弱

目前,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将一部分学生送上艺考之路“突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部分学生在他们主考项(如长笛)的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少较为专业和系统的训练,主要是“临阵磨枪”地突击考试范围内的几首曲目,以至于尽管通过了招生考试,但演奏基本功薄弱的问题还是在进入高校(往往是师范院校)以后暴露无遗。笔者对这些演奏上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1.“嘴”与“气”的问题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长笛发音原理的正确认识,在吹奏时或忽视了嘴唇对气流的控制作用,或是没有正确地运用气息,出现声音“散”、高音“上不去”的现象。长笛属于边棱气鸣乐器,演奏时需要让气流“在适当的距离,以准确的角度和相应的流速吹至吹孔的发音棱,从而引起边棱振动并产生边棱音,同时也激发长笛管身内空气柱的共振,形成驻波而发音”[1],这就要求演奏者的嘴唇对吹出的气流有一定的干预,让气流保持较为集中且稳定的状态。同时,气流能否“对准”发音棱直接影响音质的好坏。好的声音应是清晰、稳定、圆润且透亮的。高音区的演奏需要更快的气流速度,而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加大给气的量,却没有保持好集中的气流形状,实际流速并没有加快,从而造成高音“上不去”,或是以气息消耗量过大为代价,吹出刺耳噪音的情况。另外有的学生则相反,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嘴上的控制,追求他们心中所理解的“干净”的声音,或是为了“省气”,养成了用嘴“挤”的坏习惯,使得气流被嘴唇过度“改造”,导致“音不准”或“音量小”的后果。此外,用气不当还容易造成“吹破音”或因害怕“吹破”而不敢给气,以至于低音区吹不响。当这些坏习惯在长期练习中被无意识地不断强化,无论从发音的音质方面、音乐表现力方面,或是演奏的连贯性和把握性方面,都会为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因此,“嘴”与“气”的问题在高师长笛教学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舌”的问题

有的学生在吹奏吐音时舌头动作过大,导致他们发音迟钝;还有的学生只专注于舌头的动作而忽视了对气息的运用,造成发音不清晰,尤其在演奏“双吐”时音量不平衡、节奏不平均。在演奏吐音时,首先应明确舌头放置的位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与其向学生解释如“上颚”之类的名词,不如换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体会发音“了”时舌尖所触碰到的部位。其次,让舌尖保持贴在上述位置不动,在向外吹气的同时,舌头快速往回撤,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气息有较快的流速。最后,舌尖回到先前的位置从而切断气流,形成吐音的下一个循环。对于舌头机能的提高,除了在吹奏时多加练习以外,利用空闲时间反复清唱“了”或“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3.“手”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持笛手型错误、手指僵硬、抬指过高、按键不准等方面。持笛手型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右手拇指上,持笛时右手拇指与食指的指头部分应该大概在同一垂直线上,过于向前伸或过于向后靠,容易导致持笛不稳。手指僵硬主要指左手拇指触键时没有保持自然伸直状态,长期向后弯曲、右手小指过于僵直,以及在运指的过程中不够放松。加上抬指过高,这些习惯都容易导致演奏者动作迟顿、运指“不干净”。在触键方面,应该尽量用手指的指腹接触按键的中心,而许多学生对此不够重视,时长出现“错位”,以致于演奏开孔型长笛时常常漏气,尤其在两只手的无名指上体现得较明显。

(二)练习效率低

笔者通过观察数名学生在课下练习的整个过程,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练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源于这些学生思维的僵化和心态上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课下的练习过程不够关注造成的。

1.练习缺乏适应性

有的学生不懂得练习应该循序渐进的道理。急于模仿示范音频中的演奏,缺乏对自身演奏水平的清楚认识,往往因把练习速度定得太快而错漏百出。这种练习中经常出错的习惯一旦养成,若要让他们完整表演一首作品,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一点能从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舞台上的表现明显地反映出来。

2.练习缺乏针对性

许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比如,在演奏一首练习曲时因遇到了对他来说较困难的乐句,在乐句中间出现了错音等纰漏,却每次都要从这一句的开头重新练习。这样一来,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努力练习,却没有对于容易出错的那几个音进行足够地纠正,往往一错再错。假设练习一整句所用的时间为十秒,每分钟可以练习六次,而针对易错的几个音重点练习,则可能只需要两秒的时间。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两者之间练习的次数完全不同,其练习效果也显而易见。

3.练习缺乏多样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某一技术难点,能够加深演奏者的记忆。但是,大量机械地重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演奏的兴趣与热情。最重要的是,若对演奏质量把握得不好,那这样的重复就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比如,有的学生由于演奏技术上的不成熟,在以两个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练习A大调音阶时,升dol和re两个音之间的换指总是不平均,这个时候继续重复练习的意义并不大,若能换成附点的节奏型加以练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综合音乐素养差

尽管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不高的情况在大部分院校都存在,但对于没有自主招生权、且以小组课器乐教学为主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前文提到的那部分“突击”音乐专业而升学的学生,除了在器乐主考项方面投入的不足,在视唱练耳、乐理等方面下的功夫也不够,再加上有的学生自身条件可能“天生不是这块料”。因此,无论是他们的节奏感、音高感,或是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的缺陷。而对高师长笛教学来说,教师若是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给这些综合音乐素养相对较差的学生“打拍子”、“调音准”,或者是补习基本乐理知识,就显得很奢侈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显迫切地需要另一种形式的教学补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措施

(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演奏技术需要为音乐服务,而音乐的表现依赖于扎实的演奏技术。对于演奏者来说,连基本的发音原理、正确的气息运用方式,以及基本的长笛演奏要求都没掌握,就空谈如何表现音乐风格,这是不合常理的。因此,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上,对学生在“气息”与“口风”的控制方面,以及在舌头与手指的训练方面加强指导,使他们理解、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基本常识。在练习曲与乐曲的选择上应该因人而异,建议以篇幅较短的作品为主,如法国长笛演奏家M.Moyse的《每日练习》(17 Daily Exercises)和J.Donjon的《潘:田园曲》(“Pan!:pastorale”)等。

(二)督促学生提高练习效率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简化”,“重点”与“变化”三个关键词,把握好这几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简化”——即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首先,可以在演奏的内容上作适当删减,如在演奏莫扎特《行板》时,先暂时删去谱面上的装饰音。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气息的运用、手指的动作和节奏的把握等方面,从而提高演奏的质量。待熟练掌握以后再按谱面要求完整演奏。其次,可以在练习的速度上作出合适的选择,定一个既能达到练习作用,又不至于因速度太快而演奏时反应不过来的临界速度值。

“重点”——即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借马克思哲学上的观点来说,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及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长笛的练习来说,每次的练习也都应该有重点,分析演奏中问题的关键,并对自己的演奏有清晰的设想和要求。比如,在演奏音符密集的乐句时,若出现换指“不干净”、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应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是哪几个音,到底是哪根手指动作慢?哪根手指动作快?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缩小范围大量练习。

“变化”——即通过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运舌法,对谱面上的练习内容进行音符上的重新组合,使得在运指与运舌方面得到“多维度”的训练,增加练习的系统性。如果说把简单地重复练习比作一幅画,用不同方式变化地练习就是一座雕塑,它能让练习的过程充满创造性与趣味性。业界已有多本长笛教材提出这样的练习方法,如M.Moyse的《每日练习》、德国长笛演奏家艾普斯坦(A.Epstein)的《管好你的手指》(Mind Your Fingers)以及我国长笛演奏家严琦编注的《安德森24首长笛练习曲》等。

(三)增加重奏、合奏方面的集体训练

目前,高师长笛学生对节奏感、音高感,或是基本乐理知识的训练除了学校安排的视唱练耳、乐理这些公共课程,以及声乐、钢琴或其他器乐这些技能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外,主要靠学生自己在课下练习,而在这方面,学生往往缺乏自觉性。因此,组织学生进行齐奏、重奏、合奏的集体训练,并以其作为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方面教学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张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并将训练内容分为基础型与强化型:基础型针对全体学生,采用不同节奏型组合与不同和弦连接为练习内容,分别通过“吐音”与“长音”的练习方式,加强学生对节奏感、音高感的训练,并辅以演奏所需要的基本乐理知识的传授;强化型训练首先需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分组,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难易度合适的重奏、合奏曲目。同时,适时让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对其进行指导。

三、结语

在这个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指导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同时,也应该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教什么”与“怎么教”。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对师范生最有帮助?什么样的方法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最有效?我们应该在借鉴专业院校管弦系长笛专业多年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演奏上常见问题的认识,并启发学生在课上观察并发现他人演奏中的不足,以及拓展团队管理和集体教学方面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激活或释放学生天性中所有潜在活力”[2]的教师。即便这些师范生在毕业时达不到很高的演奏水平,也起码在长笛演奏的观念上、长笛教学的技巧上,以及思维能力上符合一名合格的长笛教师应有的水平。如此一来,这些学生在从事教学工作时才不至于误导他人,对我国长笛艺术事业的发展才不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长笛乐理气流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垂直气流电除尘深度提效技术研究
气流的威力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不同材料制作的长笛对音质的影响分析
小水滴在风洞气流中的跟随性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比翼双飞
画说乐理(七)
话说乐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