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良马对》探究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变化

2018-01-23岳东云

孙子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宋高宗高宗岳飞

岳东云

当代岳飞研究有许多代表性的成果,例如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中国台湾学者李安的《岳飞史事研究》、《岳飞史迹考》,王曾瑜先生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岳飞与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和《尽忠报国.岳飞新传》,龚延明先生的《岳飞评传》,还有《岳飞研究论文集汇编》等,可谓硕果累累。但现在关于岳飞的研究很少专门去探讨岳飞与宋高宗不同时期的关系。故从《良马对》入手,着重分析从建炎初年到绍兴十一年(1141)二人关系的阶段性变化,拓展更多关于“岳学”的研究内容。

一、建炎年间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交往

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挟二帝(宋徽宗、宋钦宗)北行,立宰相张邦昌为帝,国号楚,此即“靖康之变”。北宋亡。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南宋政权建立。

赵构即位的消息传来,岳飞上书: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①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921页。

岳飞当时因“已先负敢名”而被枢密院官员刘浩收编在赵构的大元帅府的部队中,他的上书直接切中要害,希望宋高宗改变妥协、投降策略,罢免汪、黄等辈,乘“勤王之师日集”、“虏穴未固”之良机,矢志恢复,必能收复失地,还于旧都。岳飞的上书显示了其超凡的远见。但岳飞当时还是从七品的下级武官,所言不达天听,上书未呈到皇帝面前,就被汪伯彦、黄潜善截下,岳飞被消除军籍,赶出兵营。之后,岳飞效力于张所、王彦、宗泽。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金军进犯汜水关,宗泽委任岳飞为踏白使,在汜水关一带与敌交战,一举获胜,宗泽立即任命岳飞为统领。自岳飞归隶宗泽后,在宋金拉锯战中,岳飞保持了每出必捷的记录。

宗泽死后,杜充就任东京留守。当时的开封城内还有许多散兵游勇,时刻威胁着东京的治安。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飞开始对城内的散兵游勇进行军事打击,在南薰门战斗中,率领二千士卒,奋勇杀敌,斩杀贼魁。事后岳飞谈及此事:“人力不至于此,真若有神助之者,某平生之战类若此”。①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717页。五月,岳飞跟随杜充南下,撤到建康,宋高宗不明是非,擢升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抚使,全权负责长江防务。岳飞改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十一月,金兵分数路大举入侵,只图迅速消灭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金军占领乌江县,从采石过江,为郭伟所拒。金军得知马家渡无宋军防备,便改从马家渡过江,杜充急遣陈淬、岳飞等统兵两万出战,然而负责增援的王燮率本部一万三千人临阵脱逃,引军先遁,陈淬“孤军力不能敌”,战死殉国。岳飞率军厮杀,却因援兵未至,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军屯驻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马家渡之战失败后,岳飞孤军奋战,且行且击,从建康府行军至广德军,前后六战,斩敌一千二百余首级,招抚河朔签军共同抗敌。建炎四年(1130)起,金军一路攻常州,趋建康,宋高宗不得不下海避敌。二月,岳飞统兵进驻宜兴,在宜兴,岳飞对土匪剿抚并用,不但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而且由于军纪严明受到了宜兴百姓的称誉。三月,常州之战②常州之战: 金军在建炎四年三月,直扑常州,时任知州的周杞探知敌情,急忙邀请岳飞来守卫州城,岳家军前后四战,获得胜利。后,岳飞第一次得到皇帝诏书,命岳飞改任御营司统制,令他配合扼守镇江的韩世忠,从左翼打击金军,择机收复建康。岳飞在建康城南的清水亭首战告捷,斩敌一百七十五级,从四月到五月,岳家军同金军战斗几十次,都取得胜利,靖安镇一战,生获金人三百余人,收复建康的战役历时半月,斩敌三千人,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岳飞的功勋得到朝野赞扬。五月,岳飞献俘于“行在”越州,此时的岳飞已经成为宋高宗愿意召见的人物。张俊原打算派岳飞前往鄱阳,但岳飞认为守卫建康仍然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在《奏乞益兵守淮略》中指出:“ 建康为国家形势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比张俊欲使臣守鄱阳,备虏人之扰江东、西者。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③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378页。高宗阅读岳飞这一奏章后,采纳岳飞建议,取消了让岳飞守卫鄱阳的原议,“赐铁铠五十副、金带、鞍、马、镀金枪、百花炮,褒嘉数四”。④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46页。由于岳飞收复建康,并提出了守两淮、拱卫建康和行在的重要建议,因而得到了宋高宗的重视。岳飞又平定为患江南的游寇,声誉日高,朝野士大夫上书,称赞岳飞功绩。高宗决定提拔岳飞,下诏:“迁飞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⑤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28页。建炎四年(1130)八月一日,岳飞正式被授予通泰镇抚使一职。成为宋廷中难得的智勇双全的名将,得到宋高宗的器重。

二、绍兴年间宋高宗与岳飞的政治论对——《良马对》

岳飞与宋高宗之间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在岳飞讨伐贼寇李成、曹成,平定吉虔叛乱后,宋高宗曾于绍兴三年(1133年)召见岳飞,升岳飞为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并且在升官敕诏中赞扬他“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按堵,闻犬吠之不惊”。①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47页。宋高宗还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战旗,命岳飞在用兵征讨时作为大纛。颁赐岳飞和岳云衣甲、金带、战袍、弓箭、刀枪、战马等物品,赏白银两千两,犒赏将士。绍兴四年(1134)五月庚戌朔,岳飞除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第一次率军北伐。从五月初五至七月二十三日,岳飞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襄阳六郡大片地区。捷报传来,轰动都城。宋高宗不胜感慨地说:“朕素闻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②李心传著,胡坤校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490页。岳飞被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不久又晋封为“武昌开国子”。建节成为节度使,是武将最为崇高的荣典。

绍兴七年(1137)是岳飞与宋高宗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二月初八,岳飞奉诏从鄂州至平江(今苏州)行在所,到了平江的第二天,宋高宗诏岳飞上殿入对。岳飞详尽地奏陈了恢复中原的策略,后来又宣诏了韩世忠,宋高宗的用心在于试探诸大将对和议的反应,生怕领军大将反对和议,影响和议的进程。

一日,高宗和岳飞见面后,问岳飞是否有良马,岳飞做出了如下回答: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驰;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③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386页。

用“良马”与“驽马”来比喻贤才和庸才,自《相马经》后,十分普遍。岳飞的人才核心观念是“致远之材”,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这也是岳飞的自喻。王曾瑜先生在《尽忠报国·岳飞新传》中说道:“岳飞认为自己足以胜任直捣黄龙府的伟业,他希望宋高宗高瞻远瞩,看清金国目前的局势,交付给自己更多的军队和权力,以承担再次大举北伐的重任。④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第195页。”

龚延明先生在《岳飞评传》中是这样解释的:“高宗原想以良马能任重道远,来开导岳飞,希望他能做一匹人主驾驭的良马,顺从和谈,不料岳飞的回答使高宗始料未及。高宗已经全然明白了岳飞坚持抗战,反对和议的立场。⑤龚延明:《岳飞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9页。”

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中针对《良马对》的真伪有不同的看法,邓先生认为不能全信《鄂国金佗粹编》。⑥邓广铭先生认为《良马对》一文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也有收录,但两本史籍中所载大不相同,因此断言《良马对》一文乃是由岳珂创作出来的。详见《岳飞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05页。笔者认为邓先生此论值得再研究。

《良马对》内容确实是反映了宋高宗与岳飞的思想上的分歧,从高宗的角度来看,岳飞并不是“忠臣”,赵构的忠臣是秦桧、张俊之流,岳飞的悲剧是是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结果。岳飞心中之“国”与赵构之“国”内涵不同,宋高宗抛却民族大义,视天下和人民不顾,他的国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岳飞以天下社稷兴亡为己任,以国家荣辱为荣辱,岳飞之忠,其志在民族和国家。

三、宋高宗与岳飞关系的破裂

绍兴七年(1137)又发生了一件使二人极不痛快的事情。对岳飞而言,这是一次严重的政治打击。高宗自平江(今苏州)移跸建康(今南京),在前往途中,高宗与张浚等商议如何整编刘光世的五万军队。刘光世品质很差,所带领的军队纪律也很差,刘光世引退后谁来统领这支队伍是宋高宗和张浚探讨的问题。高宗率先想到纪律严明的岳家军统帅——岳飞,岳飞不仅严于治军,而且英勇善战,在高宗看来只有岳飞才有能力承担此项重大使命,到达建康后,宋高宗立即召见岳飞,授权岳飞接管这支队伍,并对岳飞说:

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1386页。

接着高宗又亲笔写下《御扎》,授予刘光世大将王德,以稳定淮西军,准备接受岳飞号令。在朝野看来,岳飞接收淮西军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了,就在此时,力主和议的秦桧在高宗面前提出并军不便的建议。高宗于是马上改变主意,决定“不以德、琼军隶飞,诏飞诣张浚议事”。②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78页。过了几天,通知岳飞回鄂州,留下从官在建康待命,实际已经取消任命了。当岳飞再见到宋高宗,高宗装模作样地同岳飞谈起了收复中原的方略。高宗问岳飞:“何时可毕?”岳飞回答:“期以三年!”高宗不以为然地说:“朕驻跸于此,以淮甸为屏避,若辍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亦何惜!第恐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③李心传著,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051页。

岳飞明白这就是收回成命的借口,并军的希望破灭,岳飞深感失望。在他看来,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抗金的主要舵手,却出尔反尔。可毕竟皇命难违,岳飞只得赴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张浚起初也赞同将刘光世军并于岳飞军。但见高宗改变了主意,身为宰相的张浚不仅没有谏止,反而存有私心,想把刘光世军隶属都督府,以便由他直接掌握。因此他与岳飞一见面,就在淮西军的隶属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岳飞在极度失望下回到住处,立即写了乞罢军职的扎子,呈递都督府,离开建康。途经九江,又写了乞罢帅职的奏疏,不等皇帝批复,怒上庐山守孝,这是岳飞对宋高宗等人的抗议。高宗看到几封奏疏后,对岳飞的猜疑不满加重了。

后宋高宗权衡利害得失,敦请岳飞下山,岳飞在复职视事之前,去行在建康府请罪。他上奏说:“臣妄有奏陈乞骸之罪,明正典刑,以示天下,臣待罪。”④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293页。宋高宗回答他的,是形似宽慰,实则儆诫的一席话:“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唯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⑤李心传著,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096页。岳飞曾经是宋高宗最为赏识的将领,如今却颇为高宗猜忌,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

四、宋高宗与岳飞关系的冰点——“莫须有”

从绍兴八年(1138)开始,南宋抗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空前激烈。宋高宗和秦桧一味推行的降金政策,自然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岳飞、韩世忠等是坚定的主战派,宋高宗决意求和,必须得考虑拥有重兵的大将的态度。于是他下令召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人到临安(今杭州)议事,岳飞向宋高宗表明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①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他又接连上了十多份奏疏,坚持反对和谈,恳求举兵决战。反观宋高宗做法,为了压制不同政见,他决意重用秦桧,全力推进和议。在秦桧等人的主导下,金朝遣张通古协同宋使王伦南下,与高宗签订了屈辱卖国的和议。绍兴九年(1139)七月、八月间,金国内部发生权力更迭,金国的主战派完颜宗弼升任都元帅,掌握了军政大权。他撕毁和议,率师南下攻宋。金兵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许多不设防的河南州县。岳飞听闻金军毁约南下,连忙以公文通知部下各大军区,准备大举反击。按照宋高宗的新命,岳飞晋升正一品少保。他的官位已经跻入三孤的最低一阶。但岳飞仍恳辞新命,他上奏说,“臣闻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苟得,以贪爵禄。……冀成尺寸之功,仰报君父之德”。②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岳飞开始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取得郾城、颖昌大捷,收复蔡、陈、郑州,以及大片失地,直指金军大本营——汴京(今河南开封)。岳家军所到之处,兵威极盛,秋毫无犯,“两河忠义百万,闻先臣不日渡河,奔命如恐不及,各赍兵仗、粮食,团结以徯先臣”。完颜宗弼接连大败,不得已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今日之挫衄!”③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

然而宋高宗对战争前途存在两怕,一怕全胜,二怕大败。如若全胜,势必影响宋金之间的和议,何况岳飞等武将手握重兵,声望愈高,恐威胁其地位;如若大败,宋朝便没有议和的条件,赵构心中也是不甘情愿。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秦桧看准时机,迫不及待地向宋高宗提出班师建议,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遭受到自绍兴七年以来又一次重大打击,他面东朝临安府的方向再拜,说:“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误陛下也。”④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

害怕诸大将久握重兵,跋扈难制,这是宋高宗一直以来的心病。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二十一日,宋廷发出省扎,“令岳飞先次遣发军马回归”⑤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鄂州,岳飞本人由舒州往临安府奏事。四月下旬,岳飞、韩世忠和张俊来到临安,宋高宗在西湖边设宴,发表诏令,“韩世忠、张俊除枢密院使,岳飞为枢密副使”。⑥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82页。实则已经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

宋高宗、秦桧对主战派的另一代表韩世忠的仇恨,不亚于岳飞。绍兴九年(1139)春,当金朝北使张通古前来议和的时候,“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伏兵洪泽镇,诈令为红巾,俟通古过则劫之,已坏和议”,⑦李心传著,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363页。虽然此事没有付诸实行,但秦桧对韩世忠的行为恨之入骨。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上旬,高宗命张俊、岳飞前往楚州“按阅御前军马”(楚州军队原为韩世忠部属)。二人临行前,由秦桧传达了皇帝旨意,明确表示此次使命是搜集韩世忠的缺点错误,激起韩世忠部队闹事。张俊和岳飞出发到了楚州,环视城墙,检查军粮辎重的储备情况。张俊对岳飞说:“当修城以为守备计。”⑧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岳飞知道此言意有所指,沉默不答,张俊又接连问了几遍。岳飞难以再忍,说道:“吾曹所当勠力,以图克复,岂可为退保计耶!”⑨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和续编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7、1005、623、625、1416、703、703 页。

岳飞戳穿了张俊背后整人的诡计,从而保全了韩世忠,岳飞则成了宋高宗的“喉中之梗”,欲除之而后快。秦桧党羽罗织罪名,陷害岳飞,一步步将岳飞置于死地。最终酿成“莫须有”罪名,使岳飞含冤而死。

五、结语

岳飞与宋高宗之间关系有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炎元年(1127)至建炎四年(1130),岳飞编入河北大元帅府前军,先后跟随过刘浩、张俊、张所、王彦、宗泽、闾勍和杜充。岳飞在此期间越职上书,遭到处分。从建炎三年(1129)起,不断立功,收复建康,靖安大捷,得到宋高宗的嘉奖重视,因功封为通泰镇抚使。第二阶段,从绍兴元年(1131)至绍兴六年(1136)岳飞平定游寇叛乱,收复襄阳六郡,使襄汉地区成为南宋连接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宋高宗在这个时期对岳飞极为倚赖,曾称颂岳飞“忠义绝伦”,并把绣有“精忠”的军旗授予岳飞,以示褒奖。岳飞三十二岁建节成为节度使与高宗赏识是分不开的。第三阶段,从绍兴七年开始(1137)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转折,《良马对》一文暴露了二人理念上的分歧,淮西并军事件又加深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第四阶段,绍兴八年(1138)至绍兴十一年(1141),二人矛盾的逐渐扩大,由于宋高宗屈辱求和,绍兴第一次和议达成,岳飞曾上书多次表示反对,赵构置若罔闻。绍兴十年(1140),金国单方面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北伐,阻击金军。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再次议和,高宗乘机打压主战的将领,罗织罪名,构陷岳飞,酿成冤狱。其实从一开始岳飞与宋高宗心中的理念就不同,高宗之“国”只是江南一叶,置社稷黎民不顾,背弃了天下、百姓;岳飞真正是以“宗社为重,而不知有死生;恢复为念,而不知有利害”。①殷时学:《岳飞庙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91页。岳飞始终将百姓、民族放在心里,岳飞与高宗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岳飞收复山河的理想与宋高宗的苟安心意相违背。

《良马对》用“致远之材”与“驽钝之材”对比,集中体现了岳飞的人才观。但在高宗心里所想的却是再好的人才也应当听命于君主,宋高宗想要的或许不是有着“致远之材”的良马,他想要的是听话的顺马。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林西仲对《良马对》加以评论说:“得良马与未得,一言可尽。武穆乃将马之所以为良,所以为不良处,细细分别出来,全为国家用人说法。妙在含蓄不露,若添一语相士,便索然无味。玩‘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两句,骂尽举朝无人,皆属驽钝,尤感慨之极也。高宗称善,而不悟其意,国事可知。其行文竟可作一篇《国策》读。”②胡怀琛:《文言文对照古文笔法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7页。

猜你喜欢

宋高宗高宗岳飞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测字先生——谢石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岳飞
好名得官
岳飞故事稗钞·序
好名得官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字之师
皇帝节俭到打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