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行致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8-01-23李殿仁

孙子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总书记改革

李殿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极不平凡的40年,是波澜壮阔的4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加上之前几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初步走完了发达国家历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敞越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之后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写入了宪法,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相应地,我们的改革开放随之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就是要认真总结40年来的宝贵经验,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整顿行装再出发,团结奋进创佳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的“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开放的引擎

毛主席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思想通,一通百通;观念变,思路全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启和引领的,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大事,从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各大报刊陆续转载,在全党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第二件大事,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真理标准大讨论成果,冲破“两个凡是”的藩篱,恢复重申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陈云同志早年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哲学名言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念基础。第三件大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导师的理论,特别是对毛主席的指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从基本原理上理解,从毛主席指示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理解,从毛泽东思想整个理论体系理解,而不能抓住只言片语无限放大。党中央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要义,生动准确又好记,从根本上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防止了某些人利用毛主席某一句话某一项指示搞“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又防止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解放思想之机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的不良企图,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对待革命导师和领袖思想理论体系上有了一个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为改革开放进一步敞开了思想理念的大门,举起了正确的旗帜。第四件大事,提倡讲新话、办实事、重效率。在深圳叫响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安徽小岗村提出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的分配模式。

这四件大事,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各条战线的大胆试、大胆干、敢闯新路的精神。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深圳等地开办特区。整个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这使我想起了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强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上下同心。同时对古《司马法》进行改造创新。孙武摒弃了“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的旧军礼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要求、迎合新的战争形势的兵学理论,实现了中国古典兵学一次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他旗帜鲜明地提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甚至“君命有所不受”,这在当时是冒着杀头危险的。他用“兵以诈立”“兵者诡道”取代“鸣鼓而战,不相诈”;用“掠乡分众”“堕其城,毁其国”取代“不杀黄口,不擒二毛”;用“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取代“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通过这些新思想新论断,跳出局限,突破禁锢,使其兵学理论成为与时俱进、符合实战的指导原则。

当然,我这里的联想是体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是现实的需要,它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我们要不忘老祖宗,这个老祖宗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讲新话,就是既要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又要传承中华历史文明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我们新时代的改革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思想解放、更高水平的更新观念,解决发展起来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习总书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放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近七十年的建设史中来考察,得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的正确结论;得出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正确结论;得出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有着重大区别又是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正确结论;得出了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正确结论。我们今天解放思想,已经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转变到要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这就要全新地探索、全新地创造、全新地实践。这就要把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结合起来,用历史眼光、世界眼光、战略眼光来思考和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实践之问。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指导工作。要学懂弄通“八个明确”的基本要义,即民族要复兴 、制度要先进、法制要昌明、强国要强军、外交要出新、布局要全面、人民要共富、一切党统领。学懂弄通“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基本精神。扫除僵化思想落后观念,抵制形形色色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改革开放规律,思想上认知新时代,行动上践行新征程,改革开放上续写新篇章。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要继续把解放生产力作为改革开放的中心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直到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指导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大胆探索,是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这一突破性的历史创新,打破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旧观念,对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理解。正如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时所说,“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争论,争取时间干,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一个大幅度的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增强,中华民族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500多年前,孙子就强调用兵打仗要考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承受能力。他提出用兵之法五条原则,一曰土地面积的“度”,二曰物产资源的“量”,三曰兵员多寡的“数”,四曰军力强弱的“称”,五曰胜负优劣的“胜”。要考虑战争是否利国利民,“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做到“安国全军”。历史证明,富国和强军要有机统一,经济上强调生产力,军队突出战斗力,而生产力是战斗力的基础和重要来源,战斗力是生产力的安全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次,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再次,重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特别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健康发展。鲜明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对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提出了详尽细致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响亮地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努力将与世界相融相通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不能关着大门搞建设、独善其身谋发展。中国的开放是从办深圳特区开始的,那个时候还只是试验和探索性的,主要是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特区办得很成功,十几年时间把一个海边小渔村建设成了现代化大城市。于是又扩展到沿海,再扩展到内地。改革从安徽开始,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再到其他行业。循序渐进有序展开,严格把握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期间,没有发生大的波动,改革开放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眼界大开、思路大开、本领大长,精神面貌出现大的改观。2500年前《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还提出“五事七计”,强调“经之以五”:“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强调“校之以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并提出了“智信仁勇严”的为将之道。这些论述可以启发我们放开眼界,辩证思维。要了解自己先要了解对手,要知天知地知法度,把了解客观世界周围环境和改造主观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虽算不上世界眼光,可称得上全面观察系统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时代命题。主要包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开放布局;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使我们开放的范围扩大、领域拓展、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向世界清晰地展现了开放大国的形象。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赞赏,还被写进了联合国决议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稿中。在具体操作上,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参与各国逐步从理论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取得了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加快贸易强国建设,集中解决创新能力较弱,出口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的关键性问题,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时下大力气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创新与外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开放形式新格局。有种说法是,之前主要是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开放,现在是向全球开放;之前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现在是相互学习各有所长。中国要在当好学生的同时还要当好先生,向外国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学到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向世界提供了公共产品和发展理念。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世界也看好中国。世界许多国家表示,对于国际事务最重要的是要看看中国怎么办、习近平怎么说。

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坚定不移把坚持“四个自信”作为改革开放的基石

“四个自信”是习总书记总结我党近百年艰苦奋斗包括改革开放40年基本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提神鼓劲的法宝;也是我们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精神支柱。

“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特别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入心入脑、坚定自觉。“道路自信”,就是我们的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制度自信”,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文化自信”,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四个自信”,必须强化党的领导。这方面是有经验教训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倡解放思想,这是正确的,但也出现了一股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自由化思潮。提出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对调动企业积极性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对党的领导有所淡化和削弱,有的甚至迷失方向,动摇理想信念,分辨不了是非,涣散了人心。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坚定地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根本立场和指导原则。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王岐山同志说:“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的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2017年11月7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也是强化党的领导再出发。我们在国企、民企包括合资企业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党的组织体系已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实现了全覆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新任务,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否得到加强和提高,检验着我们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能力是否得到加强和提高,检验着我们党领导中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否得到加强和提高。新的征程中,我们党正迎接和经受新的考验和锤炼。

坚持“四个自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产党的初心。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那就要做到改革开放为了人民,改革开放依靠人民,改革开放的成果要人民共享。1992年1月小平同志说过:“人民,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我们也应该同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一样,采取完整的、准确的、全面的学习态度,而不是抓住一句话就下结论。比如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出现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时,就认为是这句话造成的。实际上,这是半句话,还有后半句“共同富裕”不能忘了。小平同志的原话是“我的一贯立场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邓小平同志在世时,基本上实现了第一句话,而第二句话则应由继任者来完成。理解的片面性,执行的阶段性,不能代替理论的完整性、可持续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民观。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也是指导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根本遵循。

首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而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习总书记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在筹划改革开放进程中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要多方面高层次多想办法解决民生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只要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改革开放,就会赢得民心,即使出现点儿差错人民也会理解,也会很快得到纠正。

其次,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改革开放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习总书记这些精辟论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延伸和展开,深刻地回答了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再次,用人民的评价检验改革开放的成效。习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判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是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评价改革成效上要坚持群众立场,关键要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

坚持“四个自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改革一开始,党中央就明确提出,既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的东西,又要从实际出发,始终不能放弃自我。1988年5月,一位非洲总统访华时曾问小平同志,如何同西方打交道,小平同志回答了四个字“趋利避害”。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不会拒绝任何善意的建议包括批评意见,但我们绝不照搬照套更不搞全盘西化。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了的坚持,错了的抓紧改。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国家和人民承受的程度的关系,渐进式地稳步前进,而不是疾风骤雨式搞大满贯。特别吸取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教训。戈尔巴乔夫一下子就在苏联搞多党制、自由化、私有化,所谓“双休克疗法”,结果导致苏联解体、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许多外国智库称中国的改革是“稳健改革模式”。我们始终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没有上西方“民主原教旨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当,始终坚持我们土生土长的民主政治,即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定语,是性质根本的规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张。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能改。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习总书记还说,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我们有主张、有定力。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在人权、选举制度、法制等重大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不能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标准。西方国家把他们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鼓吹为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销。实际上,没有抽象的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所有价值观念都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都会随经济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我们要警惕借“普世价值”抹黑我们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行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习总书记的论述还有许多,是完整准确系统的思想体系,我们要很好地学习贯彻。只要我们坚定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不会犯大的错误,更不会犯颠覆性错误,就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运动,一种自觉的社会变革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进行自我革命继续革命的必然逻辑。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将被社会淘汰。我们要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我体会,特别要在“全面、共享、创新、奋斗”八个字上理解透彻,下足功夫。

“全面”,中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已不单纯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更不是以GDP论英雄。这里的“全面”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同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相联系。即“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二是改革开放要同我们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新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即要深入贯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深入贯彻全面建设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部力量,调动各方面因素,整体部署、全面推进、系统发力。三是全面并不是平推,而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注重抓主要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皆活。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既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而是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从局部具体事做起。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经过40年实践,我们已把握了一些规律,拿不准的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试点;拿得准的就搞好顶层设计,分步骤地有序展开。正确处理好胆子大和步子稳的关系。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胆子大不是蛮干,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要积极稳妥,积小胜为大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支点,稳中求进,进中促稳。

从2500年前《孙子兵法》讲的“全胜”到我们今天讲的“全面”,都是最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设计、最高的谋略境界。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共享”这两个字最得民心,但最难做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多数阶级、政党和政府都能做到。但要做到共同富裕,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阶级、哪个政党、哪个政府能做到,就是我们共产党也还没有完全做到。正因为它难以做到,才说明标准高境界高。这个思想《共产党宣言》早就提出来了,但只是作为奋斗目标提出的。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但坚定地重申了而且具体地实施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几亿人口的脱贫就是最好的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这方面讲得最多做得最实,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需要脱贫的地区。习总书记对共享发展讲了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指示的核心要义,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这次中美贸易摩擦,给我们敲了警钟。没有创新就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不了主动权,不但经济受损失,安全都难以保障。没有创新哪来科学技术?没有创新的环境哪来创新的人才?习总书记再三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社会蔚然成风。

“奋斗”,是一切成果的源泉,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党成立近百年,领导全国人民先救国、再兴国、再强国,靠的就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奋斗也是幸福。”习总书记2016年就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发扬奋斗精神。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新时期改革开放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收入差距过大、党和政府消极腐败现象、干部怕负责任不敢担当、本领恐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有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干扰,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任务都需要我们用改革的办法、奋斗的精神去解决。

要奋斗就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实干、会干、能干的本领,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精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盯住干、马上办,把时间这个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发挥好。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辉煌胜利!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总书记改革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