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补释*

2018-01-23孙飞燕

考古与文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尚书小心整理

孙飞燕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记载的是成王和周公作的儆毖之诗。关于该篇的释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李守奎所作的整理报告简明扼要,为学者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贡献很大[1]。此后李先生又发表了《〈周公之琴舞〉补释》一文[2],讨论了篇题、周公的半首颂诗的主旨等问题,并且对全篇逐章补注、串讲。这是目前最为系统的研究,非常详实。此外,其他学者也有多篇札记,提出很多可取的意见。不过,楚简的整理工作是长期的过程,由于该篇语言古朴,风格与《尚书》、《诗经》、金文近似,因此很多地方不容易理解。而且又是用战国楚文字写成,有些文字的释读存在分歧,这更给我们的理解增添了困难。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本文选取成王、周公所作九首诗中的第三首、第五首、第六首、第八首、第九首试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起见,本文中不需要讨论的字直接写出释文,需要讨论的字加以隶定。本文引用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整理报告,简称整理报告。引用的《〈周公之琴舞〉补释》一文,简称《补释》。均不再加注。

第三首

懋敷其有敓

敓,又见于第五首“自求敓”。整理报告读为悦,训为乐。认为“懋敷其有悦”是说乐以播布天德,“自求悦”是说人各自求德而乐之。《补释》也读为“悦”,认为两首诗中的“悦”都是指上天神灵的喜悦。陈美兰读为“其有说”,认为“说”有内涵、道理的意思,并引《尚书・康诰》“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为证[5]。

笔者认为,“懋敷其有敓”是动宾结构,“其有敓”是名词,整理报告翻译为“乐以播布天德”,令人费解。陈美兰将“敓”读为“说”是正确的。“懋敷其有说”即努力散布德的道理,这样理解的话文意非常通顺。《逸周书・皇门》“惟莫启余嘉德之说”以及第五首“求说”中的“说”指的都是关于德的道理。

欲其文人不逸监余

逸,整理报告训为失。《补释》认为也可训为舍、放弃。将这句话翻译为“希望我的先人祖考,不要放弃监督我”。

笔者认为,“不逸监余”是倒装句,即“监余不逸”。《诗经・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诗中的“不明尔德”和“尔德不明”两句意思完全相同,“不明尔德”是“尔德不明”的倒装句。这种情况与简文“不逸监余”类似,只不过“不明尔德”是谓语倒装,简文是补语倒装。

综上所述,笔者将这首诗乱的部分翻译为:

不是天隐藏美德,只是没有人愿意成就美德。我夙夜不懈,努力散布德的道理,希望文德之人监视我不敢安逸放纵。

第五首

五启曰:呜呼!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流,自求敓(说)。诸尔多子,逐思忱之。乱曰:(恒)称其有若,曰享会余一人,思辅余于艰,乃是惟民亦思不忘。

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流,自求敓(说)

整理报告断读为“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流(攸)自求敓(悦)”。“流”,整理报告读为“攸”,训为所以。《补释》认为“流”也可以不改读,将整句话翻译为“上天降下很多懿德,如滂滂之水在下土流布,各自求得以悦天心”。又认为“流”还可训为“求”。

敓,笔者已在上文讨论过,当读为“说”。整理报告读“流”为“攸”,这样的通假似乎很少见。《补释》所说的“流”训为“求”,也不合适,因为“自求说”中已经有了动词“求”。笔者赞成《补释》将“流”释为“流布”的看法,因此当在“流”下点断。《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说的也是德之传布。

逐思忱之

整理报告认为,“逐”读为“笃”,训为厚。“思”是句中语气词。“忱”,整理报告训为诚、信,引《说文》“诚也”和《大雅・大明》“天难忱斯,不易维王”毛传“忱,信也”为证。《补释》将此句译为:“众卿大夫要对此坚信笃行。”

这句话句式与简四“夫明思慎”相同,整理者认为“思”是语助词可从。“逐思忱之”即逐忱之。逐,笔者认为当如字读,意为寻求。这样可以与前句“自求说”呼应。

笔者赞成陈先生的看法,若,可作动词和名词,作动词意为顺从,作名词指善。简文此处是名词。善可以指善言、善德、善行,例如《尚书・盘庚上》“予不掩尔善”、“用德彰厥善”,《尚书・顾命》“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这里的“善”指善德、善行。简文的“若”应该指善言、善德。,似当读为“恒”,意为常常。称是称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常常称述善言善德。

乃是惟民亦思不忘

整理报告断读为“乃是(禔)惟民,亦思不忘”。读“是”为“禔”,训为安福。认为“思”为助词,“忘”读为“荒”。《补释》认为“是”可读为“视”,指照料、治理。将“忘”隶定为“”,将该句翻译为:“治理民人,也让他们勤劳不怠。”黄杰认为,“是”当读为“寔”,语助词,这里不排除为了凑足音节而加的可能。“惟”的意思是思量。“思”当读为“使”。“忘”可读如本字[7]。

笔者将这首诗翻译为:

启:呜呼!上天多降德,滂滂在下流布,各自寻求德的道理。你们大臣要寻求信任德。乱:常常称述善言善德,贡献佐助我,在艰难之处辅佐我,同时也不要忘记民众。

第六首

乱曰:弗敢荒在位,恭畏在上,敬显在下。呜呼!式克其又(有)辟用颂(容),辑余用小心,寺(时)惟文人之若。

式克其又(有)辟用颂(容)辑余用小心寺(时)惟文人之若

整理报告读为“式克其有辟,用容辑余,用小心,持惟文人之若”。《补释》提出了两种断读意见,一是认为是成王劝诫臣辅之语,读为“式克其又(佑)辟,用容揖余,用小心持,惟文人之若”,译为“你们要辅佐你们的国君,以使我仪容和辑,你们要小心扶持(我),顺从祖考的心意”。一是认为是成王自戒之词,读为“式克其有辟,用容辑,余用小心持,惟文人之若”,译为“胜任国君之位,仪容和辑,我小心奉侍(祖考),顺从祖考的心意”。

我们先来看这句话的主语。“式克其有辟”与第二首“用仇其有辟”意义相同,因此,“其又辟”的“又”当读为有,其有辟即其辟,“又”不应读为“佑”。克,意思是肩负,如《尚书・吕刑》:“惟克天德。”《尚书》、金文中还常见“克左右厥辟”的说法,如《尚书・文侯之命》:“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这个例子的“克”是能的意思,与简文的“克”含义不同,但整体上表达的意思与简文是相同的。能辅佐其君的,只能是大臣,而不会是国君。

再看这句话的断句。《补释》读“寺”为“持”,属上读,将“惟文人之若”翻译为顺从祖考的心意。黄杰认为,“寺”当读为“时”,“时惟”是《书》类文献中常见的词。“时惟文人之若”是一个由“时惟”领起的倒装句,犹言“时惟若文人”,若,动词,原注解为“顺”,可从[9]。

黄杰读为“时惟”是对的,那么“式克其有辟用颂辑余用小心”应该如何断读呢?笔者认为,当断读为“式克其有辟用颂(容),辑余用小心。”“用”是以的意思。“颂”读为容,指仪容、礼容。《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郑笺:“其至止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然。”辑,意为安定。《左传》昭公七年:“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辑宁”即安宁之意。简文讲到礼容和小心,可与《诗经・大雅・烝民》对读。《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这里讲到仲山甫“令仪令色,小心翼翼”,是说他有美好的仪容和脸色,并且谨慎小心。简文的“容”相当于“令仪令色”,简文的“小心”相当于“小心翼翼”。

笔者这样断读,除了上面的直接证据,还有三个理由:

一是第八简“不畀用非颂(容)”,非容,《尚书》中常见“非谋”、“非彝”的说法,“非容”这个词语结构与它们相同。第八简说用非容,这里说用容,可以对应,说明在“容”下点断是合适的。

二是如果读成“式克其有辟用容辑,余用小心”,“余用小心”就只能是成王在说自己,可是这一小段是成王对群臣的要求,所以“辑”应该属下读,看成是群臣以小心来安定成王。

三是“式克其有辟用容,辑余用小心”句式工整,“克其有辟”、“辑余”是动宾结构,“用容”、“用小心”是状语,比较容易理解。

笔者将这首诗之乱翻译为:

乱曰:我在位不敢荒怠,敬畏天命,在下敬显。呜呼!以礼容辅佐其君,以小心安定我,这样是顺从文德之人的表现。

第八首

“寺”,整理报告读为“事”,二者通假的例子似乎很少见。《补释》读为“持”可从。《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整理者据此将简文断读为“佐持王聪明”,很有道理。笔者提出另一种读法:佐持王聪,明其有心,不易威仪,大其有谟。这样断读的依据是:

首先,“聪”和“明”可以分开,如《尚书・尧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孔传释后两句为:“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史记》改写作“明通四方耳目”。《尚书・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这里的“聪”都是听的意思。《洪范》:“听曰聪。”

其次,“明心”的说法常见,指修明内心。如师询簋(《集成》4342):“敬明乃心。”师望鼎(《集成》2812):“丕显皇考宄公,穆穆克明厥心。”

第三,“其有心”和“其有谟”相对,“大其有谟”和“明其有心”正好也可以相对。

第四,在第三首诗中也有“不易威仪”的诗句,可以与此对读。

介(泽)寺(恃)德

笔者赞成胡先生的解释,不过他认为这句话是成王要求大臣不要依仗祖宗恩泽,则不可从,这句话实际上是周公要求大臣仰赖国君的恩泽。

不畀用非颂

整理报告认为,畀,训为赐予。“不畀”,又见《书・多士》、《多方》等,皆指天、帝而言。颂,读为“雍”,训“常”。此句言如不守常,则天不畀之。《补释》将这句话翻译为:“不降福任用那些没有威仪之容的人。”

笔者在上文讨论第六首诗时已经提到这里的“颂”也应该读作容。用,以。不畀用非容,即不以非容付与国君。《逸周书・祭公》:“逊措乃心,尽付畀余一人。”

笔者将这首诗之启翻译为:

佐持王聪,修明内心,不改变威仪,扩大谋划。匄泽恃德,仰赖国君的恩泽,不以非容付与国君。

第九首

乱曰:讫我敬之,弗其坠哉,思丰其复惟福,思用黄耇惟盈。

思丰其复惟福,思用黄耇惟盈

整理报告断读为:“思丰其复,惟福思甬(庸),黄耇惟盈。”复,引《左传》定公四年注“报也”作解释。又说义为庇护。惟、思,报告认为皆语词。用,报告读为庸,训大。盈,训为满。《补释》认为庸也可读为“融”,训为长远。将这句话翻译为“丰大上天与祖考的庇护,享福长久,长寿满盈”。

笔者将这句话断读为“思丰其复惟福,思用黄耇惟盈”,两句话句式非常整齐。两个“思”字都是句首无义助词,这样的用法在《周公之琴舞》中出现多次。那么“丰其复惟福,用黄耇惟盈”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丰其复惟福”。丰其复,整理者所说的“丰大上天的庇护”可从。惟,笔者认为是连词,意为和。例如《尚书・禹贡》:“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简文这句话是说丰富上天的庇护和福禄。

再看“用黄耇惟盈”。黄耇在文献中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指的是长寿,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商颂・烈祖》:“绥我眉寿,黄耇无疆。”一种指有才德的老年人,如《尚书・召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耈,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这是召公劝诫成王,建议他不要遗弃老年人。《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这是周公建议康叔要考虑殷商遗民中的老成人。《周公之琴舞》记载的是“儆毖”之诗,通篇讲的是对自己或者对大臣的儆戒,所以与求福关系不大,更有可能的是讲任用老成人。惟,训为思。《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再如上文所引《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惟的意思都是思。盈,《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程俊英解释为:“盈,满,指上朝的人都到齐了。”[11]简文这句话是说任用老成人,要考虑充满朝堂,不能落下一人。

笔者将这首诗之乱翻译为:

乱曰:我恭敬畏惧,不敢丧失天命,丰大上天的庇护和福禄,任用老成人要考虑充满朝堂。

[1]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M].上海:中西书局,2012:132-143.

[2]李守奎.《周公之琴舞》补释[C]//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11).上海:中西书局,2012:5-23.

[3]黄杰.再读清华简(三)《周公之琴舞》笔记[EB/OL].“简帛”网站(http:// www.bsm.org.cn/),2013-1-14.

[4]吴雪飞. 清华简(三)《周公之琴舞》补释[EB/OL].“简帛”网站(http://www.bsm.org.cn/),2013-1-17.

[5]陈美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周公之琴舞》“XX其有X”句式研究[C]//《中国文字》(新四十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14:19-40.

[6]陈剑.清华简与《尚书》字词合证零札[C]//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3:218-220.

[7]同[3].

[8]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974.

[9]黄杰.初读清华简(三)《周公之琴舞》笔记[EB/OL].“简帛”网站(http:// www.bsm.org.cn/),2013-1-5.

[10]胡敕瑞.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札记[C]//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3:第275-278.

[11]同[8]:264.

猜你喜欢

尚书小心整理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小心感冒!
吃我们,就要小心,我们的果实会爆炸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
兵部尚书·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