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传达瓦窑堡会议精神电报的考辨
2018-01-23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的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讨论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瓦窑堡会议)。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成为遵义会议后党的政治路线转变的主要标志。
会后,中央政治局将瓦窑堡会议决议摘要电传远在川康的张国焘,由于中断了与红二、六军团的直接联系,要求张国焘负责将该电报转给任弼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2册,收录了这份长电。落款为“中央政治局”,时间为“二十七日”。编者在文末*明,此系“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刊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决议案内容摘要给任弼时的电报》(1935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77页。其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决议案内容摘要给任弼时的电报》,以及发电时间具体到年、月、日,想必均出自原编者之手。
然而,综合现有文献资料看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个准确的发电时间,却是不准确的。
中央政治局致任弼时的电报既由张国焘转发,则发电时间不至早过收电时间。张国焘何时收到中央政治局的来电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收录了这份电报,题为《中央关于12月25日政治决议案内容摘要致张国焘电》,发电时间“1936年1月16日”,收电人为“四方面军张国焘同志”。电文开头说:“中央十二月二十五日政治决议案内容摘要如下,并望负责转二、六军团”,落款为“中央秘书处”。[*]《中央关于12月25日政治决议案内容摘要致张国焘电》(1936年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19页。同日,张国焘还收到林育英来电。
1935年11月初,林育英从苏联莫斯科辗转到达瓦窑堡。他的到来,不仅带来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还为解决张国焘另立中央问题,提供了契机。林育英到后,即同张国焘文电往来。在1936年1月16日的电文中,他直称“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共产国际派林育英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1936年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21页。1月24日,又致电张国焘、朱德,告以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提出张国焘应取消自立的中央,可成立西南局,直属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林育英关于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给张国焘、朱德的电报》(1936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同日,张闻天也向朱德发了与此内容相同的电报。
延至1月27日,张才致电“育英、闻天并转中委各同志”,内称讨论了12月25日决议,“原则上一致赞同,并有下列的补充与修改”。[*]《张国焘主张以国际代表团暂代中央致林育英、张闻天电》(1936年1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页。转给任弼时的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议摘要,就是经他“补充与修改”过的电文。既然中央政治局给张国焘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摘要电文1936年1月16日才拍发,转发给任弼时的电文就不可能是1935年12月27日。根据张国焘与林育英、张闻天等的往来电文判断,致任弼时电所署“二十七日”,只能是1936年1月27日。
将张国焘代为转发给任弼时的电文,标*为1935年12月27日,大概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的编者们。该书*明:“此时间系编者判定,此电是由朱张转来的”。[*]《中央政治局致二、六军团电——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决议案的内容摘要》(1935年12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四),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此处判定一经公开,不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运用,而且也影响到《任弼时传》《任弼时年谱》《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等,均照此使用。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所收张国焘代为转发给任弼时电文,其内容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所收同一电文内容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后者题为《中央政治局致二、六军团电——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决议案的内容摘要》。张国焘在致“育英、闻天并转中委各同志”电中,一方面,原则上赞同瓦窑堡会议决议,另一方面,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
关于当前斗争形势的估量,原电是:“苏维埃运动转入了一个新的胜利的时期,中央红军与二十五、六、七军会合之后,对敌人向陕甘苏区之三次‘围剿’彻底粉碎,是这个新时期的鲜明的标识。”张国焘批评原电“单说到陕北的胜利,把整个的胜利发展抹煞。这是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还多少保持着偏见的有害观点”,将其修改为:“主力红军在四川的胜利,红一、三军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会合,在陕北的新发展,二、六军团在大规模运动战中的胜利,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新发展的具体形式”,并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布尔什维克的估计。只有这样的估计,才能使党在民族革命新高潮中正确的决定自己的战略与策略”。关于统一战线的政权与军队,不主张使用国防政府名义,“主张用抗日救国政府与抗日联军的名义”。关于具体行动纲领,增加三条,修改一条。在吸收党员的条件方面,增加为党纲奋斗的内容。[*]《张国焘主张以国际代表团暂代中央致林育英、张闻天电》(1936年1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30页。
张国焘转给任弼时的电文,就是列入这些“补充和修改”的内容,并加上其他小修改,作为中央政治局原电传出去的。此时,张国焘迫于形势,另立中央的立场稍有动摇,电文中不称“中央红军”而改为“红一、三军”,将南下红军称为“主力红军”,其根本意图还是要肯定南下的错误行动,继续坚持与党中央分庭抗礼。长征路上的二、六军团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久失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毫不知情,张所转的电文,经此一番“补充与修改”,不利于他们全面把握政治形势。这里面的秘密,直到甘孜会师后才被揭穿。
对于张国焘修改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原电,有的著作已经*意到了,如《任弼时年谱》[*]章学新主编:《任弼时年谱(1904-1950)》,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6页。。《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收录这份电报时,并未给予适当的说明,这或将导致将张国焘“补充与修改”的电文,与中央政治局原电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