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8-01-23
动态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五大类财政支农项目“施工图”明确
5月1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201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支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支持开展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耕地质量提升、渔业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等方面的支出。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等三方面支出。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农作物及草原病虫害防治、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方面支出。中央财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两方面的支出。
实施方案对各项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比如2018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24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2000万亩,继续在东北四省区实施,同时鼓励长江流域开展稻油、稻菜、稻肥轮作;休耕试点4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加上地方自主开展的轮作休耕,总面积达到3000万亩。
农业农村部: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消息,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补助资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计划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说,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但普遍面临带头人不强、骨干人员数量不足等人才短缺问题。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业农村部今年将重点实施好万名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万名种粮大户、万名果菜茶种植大户、万名畜牧养殖大户培育工作,抓好8个省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8个省市新型职业女农民试点培训。
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职业农民队伍管理,支持各地开展分级认定,鼓励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加强职业农民队伍信息统计和入库管理,积极创设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农业农村部还将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院校协同推广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引导专家教授和农技推广人员针对职业农民开展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鼓励地方组织职业农民跨省、出国考察交流,支持职业农民成立专业协会或产业联盟。
农业农村部:农村承包地确权进入收尾阶段
当前,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按照中央要求,农业农村部以实地督导解决疑难问题为手段,以成果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到年底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实现全国农村承包地“一张图”。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三权分置”、落实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的基础。这项工作的范围涉及全国2747个县、3.3万个乡镇、54万个行政村。截至2017年12月底,承包地确权面积11.59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地(账面)面积的80%以上。
据了解,当前确权工作当务之急是在督促已完成省份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未完成省份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其按照时间表倒排工期、倒逼任务。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强对权属调查、实地测绘等方面的质量管控,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和完整,不缺不漏。同时针对各地存在的无地农户、土地权属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和摸底调查,为衔接落实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探索解决无地农户等遗留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启动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工作,针对集体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等10大改革试验任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探索试验和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我国将探索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在依法保护集体林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林地经营权,建立林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相关制度。
除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外,重点还将在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创新林权抵质押贷款及林权收储担保融资方式、完善集体林权保护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深化集体林权股权化、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模式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集体林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简讯
河北:打造18个农机合作社“智慧农场”
2018年,河北省财政将投入2000万元,在全省创建8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打造18个农机农艺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农机合作社“智慧农场”。
河北省将在8个县(市)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创建县(市)定位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谷子(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聚焦联合耕整地、精准播种、高效植保、籽粒收获、烘干、产后初加工等“短板”环节。据了解,参与“智慧农场”创建的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股份制经营土地)要在800亩以上,或全程托管土地2000亩以上。“智慧农场”将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引领,引进遥感、北斗定位、自动驾驶、大数据作业平台,开展精准施肥(药)等8大现代农机化作业技术试验示范,依靠国家级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开展全程机械化“智慧农场”创建活动,集成试验示范农机、农艺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装备支撑。
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正式揭牌
4月28日,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意味着江苏农担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8月正式获批筹建,注册资本19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18亿元。2017年3月24日,首笔业务落地,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江苏省农担公司累计完成担保余额10亿多元,共计621户,户均161万元。具体来看,业务范围覆盖粮食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新业态等6大行业,其中农林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占比最高,达到30.56%。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涉及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5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小微农业企业支持占比最高,达到54.41%。
甘肃: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
日前,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意见》指出,要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意见》强调,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全面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和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等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城镇居民下乡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落实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