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李朝武举考补

2018-01-23周兴涛

孙子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武举文武朝鲜

周兴涛

笔者于2009年在《东疆学刊》发表《朝鲜李朝武举考略》(下略做《考略》)一文,就其创设过程、应试资格、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及除官等情况作了辨析,并指出其与中国武举之异同。但是,当时限于资料条件,仅使用了《高丽史》《朝鲜志》及各帝王实录。最近,在阅读《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时,发现不少新的文献,得以有机会对旧文进行补充与修正,以期对朝鲜武举有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

一、考试类别

中国的广义武举包括临时而设的武制举和三年一试、内容固定的武科举,狭义武举则仅指后者。朝鲜武举考试之复杂出人意料。《考略》一文主要考察了朝鲜三年一试的式年武举,即狭义武科,其与中国狭义武举相同;在结尾部分,简略介绍了都试、观试及十余种庆科试,但失之于粗疏。在古代中国,无论广义、狭义武举,都是指选拔军事人才的考试,而朝鲜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宗室、在职官员的重试、拔英试、登俊试,其中的武科并不考武艺,只是因为应试者有武职人员而如此称呼,相当于宋代的磨勘试,并非唐宋的武制举,且含“庭试”“春堂(塘)台试”“别试”“谒圣试”“增广试”等庆科,并非仅是《考略》所认为的类似恩科或特奏名的考试。就考试时间、内容不固定的角度看,它们像中国的制举;就功能而言,它们主要并非为了选拔人才,更多的是天下同乐慰劳举子的恩赐,有点类似恩科或特奏名试;就考试形式而言,庆科与恩科单独设考除官,特奏名则与狭义武举同时考试除官。所以,朝鲜“武科”包括狭义的式年武举和考武艺的其他考试及军职人员参加的一切单独考试。金炳学等《大典会通》卷一曰:“兵曹武选司,掌武官军事杂职,除授、告身禄牌附过给假及武科等事。今又称‘政色’。”①《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以下简称《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24页下。由此可知,上述所有考试都归兵曹武选司管辖,故使用“武科”统称之,这一点与中国归礼部和兵部不同。

增广试:国王即位或登极三十年大庆时举行,“增广则并设文武科及生员进士杂科”②《大典会通》,《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79页上。。

都试:每年春秋本曹训练院,铁、木、骑枪、骑射、击毬、柳叶箭、鸟铳、鞭刍、讲书。

重试:世祖丙戌十一年三月,上与王世子幸学,大飨诸生,横经问难,远方儒生云集,凡三千余人。命设文武科重试,以申叔舟读卷官。③《国朝宝鉴别编》,《汉籍》史部第一辑第4册,第18页下。此并非重新考试,而是考试类别。

别试:重试对举或因邦庆设。

庭试:因邦庆设。

劝武科:无初、会试。或因特教亲临入格直赴殿试。三营军官赴试,以十一技禀旨受点,同别试。

外方别科:平安道、咸镜道、济州府等地特旨,以十一技或四技取才。宣祖丙申二十九年润三月,遣韩孝纯于闲山岛设武科,试戍军赐第。从统制使李舜臣请也。④《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441页下。肃宗九年,庆尚道、忠清道、济州设文武科取人,且以辛亥年粜谷一并除减,别论以遣。⑤《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555~556页。由此可知,别科除了升职,尚有其他优待。

观武才科:分初会、试。

谒圣试:“亲临文庙酌献后设行,堂下官至出身无职人员并赴。法同庭试。”⑥《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136页。成宗三十年八月,谒高丽太祖墓,酌献礼,赐儒生米百斛,试文士于明伦堂,试武士于满月台。⑦《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270页上。明宗二十年三月,明伦堂试儒生,幸惠化门外屏岩洞试武士。⑧《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302上。仁祖十七年三月,上幸学谒先圣,试儒生于明伦堂,试武士于下替台。⑨《国朝宝鉴别编》,《汉籍》史部第二辑第4册,第488上。可见谒圣试,试文生居在文庙明伦堂,试武地点则多有变迁。孝宗二年九月,上亲酌献于先圣,试文武,撤御烛,赐文武状元。⑩《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一辑第3册,第506页上。

拔英试:“世祖十一年五月,设文武拔英试”,“上御思政殿引见一榜设酌,召金守温命进酒,御制小诗一首,命各进和”。

春堂(塘)台试:仁祖十七年四月,上御春塘台试,内禁卫射炮,首者阶资,其次边将除授,又其次赐弓矢皃马绵布有差。仍教曰:“此地便于试艺。今后春则三月,秋则八九月,试射炮,定为恒规。”⑪《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488页下。

武艺炮手科:“一人三次中者,兼司仆付料,限一年二次;三中者限己身无间连,三次三中及贯三年者,禀日直赴殿试。”⑫《大典会通》《汉籍》第一辑史部第17册,第139下。仁祖十五年十月,设文武科试,取扈从人。“时武士出身六千五百余人,训练都监炮手半之以卒伍为耻。于是别设七局,以炮手出身隶焉。名曰局出身,置别将领之。上御后苑试出身,炮艺出身皆以旧业为耻,不肯就试。兵曹判书李时白身先愿试,士皆乐赴。上赐时白厩马以奖之。”①《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487页上。

杀手、旗队长:试月刀、双剑、提督剑、平剑、拳法等。②《大典会通》《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140页上。

忠良科:中国科举允许外国人参试,而朝鲜肃宗特别忠于明朝,多次下令优待明人及其后代。肃宗四十年,设忠良科,试忠烈显节祠诸臣、皇朝人后孙,并取文武赐第,教旨勿书清朝年号。教曰:“宋孝宗虽为铁杖木马,而廷英奏对,不复闻天语,不用朱子,而用汤思退,置杨甲策于第五,何能回复中华乎?予年望八日,暮道远河水未清,今设此科所以慰忠臣义士之心也。”③《国朝宝鉴别编》,《汉籍》史部第二辑第4册,第596页上。

此外如孝宗四年润七月,以慈懿太妃患候平复,设庆科,上以远方士不能赴京试,“命别设科于北道”④《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510页下。。又曾因军事紧张,在某一地开武科,选拔上万名士兵,称“万科”。

加上式年试,则朝鲜武举至少有十六种之多,当年撰写《考略》一文时,笔者多方咨询韩国学人,皆茫然不知,可见其名目繁多,连他们自己都难以分辨。同时,由此也不难理解朝鲜典籍中为何出现大量的武举人。

二、考试管理

前文已提及朝鲜所有武科考试皆由兵曹武选司管辖,《考略》对考试管理部分有涉及,亦有阙失,这里谨就广义武举做相关补充及修正。

1.应试资格。《考略》指出,朝鲜科举应考人有身份限制,武举应考有不许寄贯、在职朝士禁考、父子不许同场、避嫌制四个原则。其第二条应该专门适用于式年试,广义武科显然不受限;其余三条具有普适性。文献中出现父子兄弟同登武举,并不违背不同场原则。一是注意不能同时参加同一种考试,不限于参加不同的武科试,即同一年可以参加不同武科;二是不同年份可能都中同一种武科试或不同的武科试。又,《大典会通》“武科”条:“举子保举皆以有职人悬录(违者拔去)。诸贱人不许冒赴(罗将漕卒日守公私贱冒赴,并水军充,定勿揀赦前)。公私贱良者虽已定役,无补充队公文,则许赴试。内侍赴举者,以冒入科场论。……无户而入,两处报名者,并以科场用情律论。”⑤《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156页上。则与宋代武举一样需要官员保举,只是因为应试者限制严格而对保举官员没有具体要求;报名还需要户口,与宋代“家状”“学牒”同,应该包含姓名、籍贯、考生所业及年龄,至于是否含祖上三代仕宦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文献支撑。⑥宋代情况可参阅周兴涛《宋代武举锥指》,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此外,对已经改变身份的曾经之公私贱良则允许应试。

刘克良,官至副元帅,其母某官之婢女,登武科,历官荣显。母谓之:“我本洪暹家婢也。少时误碎玉杯,恐被罪而逃。遇汝父,生汝。”克良大惊,即上京寻主家陈其情,欲上疏削科,还为奴。暹力拒之,曰:“不用,非我奴也。何出此言?”克良曰:“母既言之,何敢冒法背主,欺君乎?”暹义之,为放设文券给之。⑦(朝)李肯翊:《燃藜室记述》,《汉籍》史部第二辑第6册,第576页下。

佚名《东国舆地志》卷一:“刘克良,少孤贱,中武举,以将著名。”可见,即便高居官位,一旦知道出身,亦要立即设法请求主家原谅,最后得到解除主仆关系的凭证,其法律之严苛不难想见。此外,有些临时性规定。如世祖丁丑三年夏五月教曰:“予欲振文艺武艺,作育人才,预植国家之根本。儒生三通易图说者、武士弯弓百三十斤者,方许赴试,不必备额,随才多少试取。”①《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155页下。则是对武科射箭的力量提出要求,有点类似宋代的“武力绝伦”。显宗七年命:“举人初试后,曹服未丧不得会试者,一依丁忧例陈试。”②《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353页下。这是对丁忧者的特殊照顾。

2.考试官员。《考略》介绍了初会试的试官、监试官,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工作人员。一是武科总管。朝佚名《东国名贤抄》载,成三问之父成胜号赤谷,“武科总管”③《国朝宝鉴别编》,《汉籍》集部第二辑第34册,第416页上。。估计是全面负责武科考试者。二是宣传官。正宗庚申二十四年夏四月,命对“武科前宣传官李熙章”后代“家人之登文武科者”予以特殊荣耀。④《国朝宝鉴别编》,《汉籍》史部第二辑第4册,第609~610页。疑为考试时宣唤考生者。三是读卷官。世祖丙戌十一年三月,“命设文武科重试,以申叔舟读卷官”⑤《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182页下。。中国武举考试不誊录,朝鲜情况不明,但申氏为世祖时期的文学大家很得国王信赖,由此可见朝廷对武科考试的重视程度。

3.考试内容。中国武举分内外场,外场考武艺,内场考《武经七书》,亦称武考与文考。朝鲜亦然。《考略》对二者都有描述。兹就未论及者,略加申说。首先,文考主要考《武经七书》及四书五经中之一经,这些都是中国著作,但武举某些阶段将本国编撰的军事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端宗甲戌二年,《历代兵要》成,“命武举并试《兵要》”,是书“郑麟趾、俞孝通、李石亨等汇辑历代攻战事迹,始自黄帝讫于国朝,附以先儒之论”⑥《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143页上。,则所选战例兼含中朝等国,其编辑思路与宋代《将鉴》同。该书地位逐渐提升,世祖庚辰五年,“命以兵书分三等,《兵要》《武经七书》《兵将说》三篇为一等,阵法、兵政为二等,讲武事目为三等。俾镇抚部将宣传之,精通者给分”⑦《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176页上。。其次,特别重视火器,除前文介绍了专门的炮火科外,式年武举亦随时代变化而增加枪械考试。宣祖二十六年二月,军兵学习鸟铳,“科举亦取其技”,并广议煮硝之法。⑧《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433页。此后成为定式,同时在军队中广泛使用热兵器。清朝末年武举也考试火枪,但施行时间极短,有些地方甚至拒绝考核该项内容。

4.防弊措施。任何一项考试,有利益就会有作弊。为保证考试尽量公平公正,朝鲜也出台了具体可行的制度。据《大典会通》记载,无保举者或假冒保举者,考试成绩作废;诸贱人冒赴充水军,不得赦免;没有户籍或多处投考者,“以科场用情律论”;借射代射未成者,用奸未成科律;“变名再射者,依借射者绝岛为奴”;如有因私嫌构罪者,以诬人律论;炮火科每次试炮只能一放一颗炮弹,违者徙三年定配。科场舞弊,以轻重论罪,严重者终身不得赴举,候补官员差备官永不录用。若舞弊三次,发配绝岛为奴。登录成绩的书吏舞弊则加重处罚。⑨《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156页上。这些措施比中国严格,能有效保证所选拔人才的真实水平。

三、 恩宠情况

《考略》指出,朝鲜武举除官一度高于文举,又专为武科弛酒禁及恩荣宴、荣亲宴等。实际上,还有很多特殊的照顾,以体现其民族尚武的精神。

首先,殿试黜落、免试不过三与原榜取中原则。宋代殿试文武举殿试皆不黜落,《考略》以为朝鲜武举亦不黜落,则否。《大典会通》卷一,武科“殿试直赴人无分者,依文科例,退付后殿试”。即免会试者如果殿试不合格,不予科名,允许下次依然免试直接参加殿试。但是,式年武举免试不能超过三次,即“直赴殿试无缘过三式年者,勿施”,其间“作故人,付之榜末,给红牌”①《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156页上。。免试本来就是相对特权优待,可以三次直接殿试而不考虑考试成绩,可知朝鲜对出身特别看重,而给死者科名算是一种安慰,亦不妨视为其滥施科举。同卷又云:“殿试状元以原榜中取。”即殿试皇帝不看文考试卷,而武考更多的是显示一种礼仪的神圣和帝王的威权,会试成绩才是决定谁是状元的归属。

其次,发给牌告。中国武举自宋乾道五年给付身,亦名“告身”,乾道八年赐黄牒。朝鲜则发牌告,分红白两种。据崔恒等《经国大典》红牌式:

教旨:

具官某文(武)科某科(称甲乙丙)第几人及第出者

年(实)月 日

白牌式:

具官某生员(进士则称进士)几等第几人入格者

年 月 日②《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6册,第628页下。

显然,红牌是发给参加全国考试的武科人,白牌发给武学出身的武举人,红牌较白牌荣显,故用皇帝才能用的“教旨”二字,含金量更高,所以时人感叹“红牌已收白牌失”③《东国名贤抄》,《汉籍》集部第二辑第34册,第439页下。。收红牌即为削科除去科名,失白牌即失去证明生员的白牌,如此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

其三,谢恩谒圣赐宴唱酬游街。《经国大典》“朝仪”条:“新中文武科生员进士放榜翌日诣旨谢恩,次诣成均馆谒圣。”又:“凡中文武科,赐恩荣宴于议政府,荣亲宴时本曹启闻,赐酒乐。居外者,守令设宴,亲殁者设祭。”④《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6册,第617页下。官方对中举亲殁者设祭,不见于中国。世祖十一年五月,设文武拔英试后,上御思政殿引见一榜设酌,召金守温命进酒,御制小诗一首,命各进和,“命游街时,文科用盖,武科用旗”⑤《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183页上。。同年十一月,赐登俊试恩荣宴于议政府,遣承旨悬醖。明宗十九年,又“以国朝进士文武诸科及放榜谢恩谒圣游街等事为图二十三幅,命招洪暹、尹春年、郑惟吉、闵萁、朴忠之、沈守庆、金继辉、沈义谦、李山海、李后白、奇大开、辛应时等,使各赋七言律二首,自书图后”⑥《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301页下。。在“素重科举”的风气下,武举考试中也强调文化。

第四,赐物免税。宋代武举赐物主要是衣物和酒食,所赐对象略有等差。朝鲜则看重状元,所赐之物丰富多样。《经国大典》:“中第一名者,赐米。”①《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6册,第617页下。仁祖十五年,设文武科试,“赐文状元郑知和、武状元崔煾貂帽”,又赐火炮科李时白“厩马以奖之”②《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487页上。。孝宗二年,试文武,赐文武状元御烛。朝鲜武学于睿宗四年开设,朝廷对武学生员亦有赠赐。世宗戊午二十年赐成均馆生员米十斛、胡椒五斛;成宗三十年,谒高丽太祖墓,酌献礼,赐文武生员米百斛。以上仅惠顾了科举荣第者及国家储备官员的文武生员,肃宗时还有普惠地方的盛举:“九年,庆尚道、忠清道、济州设文武科取人,且以辛亥年粜谷一并除减。”③《国朝宝鉴》,《汉籍》史部第二辑第3册,第555~556页。以科举名义减除地方赋税,也是东亚科举史上不多的案例。

四、结语

本文对多年前的《考略》一文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这有赖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的出版发行。将《考略》与本文结合起来阅读,可知朝鲜武科考试既有借鉴中国武举考试的措施,又带有朝鲜本国本民族的浓郁特色,是中国“文治”理念与朝鲜“尚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东亚文明圈科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武举文武朝鲜
A spintronic memristive circuit on the optimized RBF-MLP neural network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神秘的代码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文武小生姜德子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