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流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研究⋆

2018-01-23沈苏燕伍玥蓉

农业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户籍地被访者医疗保险

◎沈苏燕 王 晗 伍玥蓉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国家对劳动力流动管制逐渐放松,从而形成了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动到城镇务工的现象,即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到2016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2.8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农民工1.69亿人[1]。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等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起,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或回流的现象。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回流农民工数量接近7000万人[2]。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回落,整体而言农民工的回流规模明显增加。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这明确显示了国家充分关注回流农民工群体,试图为他们返乡创业、返乡生活提供政策保障。自此,一些省市开始出台相应的措施对现行制度进行调整,为回流农民工提供返乡创业、社会保障转移接续等方面的帮助。例如,四川省推出为回流创业人员准备的五大“政策红包”,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创业便利[3];陕西省着力解决回流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对回流农民工均有较大的积极影响[4]。那么,面对回流农民工这一数量逐渐增加的群体,他们愿意回流到村、乡镇、地级市还是省会城市?回流之后的生活状况如何?回流农民工有哪些政策诉求?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回流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情况,其次深入剖析回流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至9月的实地调研,调查在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开,采取随机抽样和入户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回到户籍地”并“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5年以上)”的农民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合格率为87.8%,其中男性246名,女性194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于本次调查。

(二)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总数的55.9%,女性占44.1%;年龄分布上,调查样本的平均年龄36.87岁,其中20-29岁的被调查者最多,占总体的31.1%,其次为40-49岁(27.2%)和30-39岁(23.4%)。文化程度上,56.8%的回流农民工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27.0%的回流农民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回流农民工占8.9%。71.8%的回流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一般水平以上。回流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中已婚所占比例最高(72.0%),其他婚姻情况比例较小。同时,被调查者的家庭月均经济收入在4000-5999元(39.1%)和6000-7999元(23.4%)之间的比重都比较大;在2000元以下和8000元以上两个区间的人数都比较少。

三、回流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情况

(一)外出务工经历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显示:外出务工时间在12-24个月之间的回流农民工最多,其次是1-12个月和24-36个月。在最近外出务工地的选择方面,选择跨省打工的农民工居多(52.0%),但选择在省内跨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与之差距不大(48.0%)。这说明在我们调查的几个省市中,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并不是非常显著,所以选择跨省和在省内跨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差距不大。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外出农民工就业呈现一定的职业聚集现象。具体而言,就业于企业和服务业的最多,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8.0%和26.8%。这与当下中小型企业的和第三行业的迅猛发展的经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而且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职业选择与自身文化程度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事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被访者最少(3.9%),且其中学历大多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占到了47.1%;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中学历为高中的人数最多(41.5%);企业工作人员中有39.0%是初中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大多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固定工作。这就可以看出学历较低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也偏向于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工作,且工作不稳定。

(二)回流情况

1.回流意愿分析。通过调查农民工回流意愿发现,27.5%的被访者如今回流地为户籍地所在的城市,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县或乡镇的农民工占到总数的47.7%,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农村的被访者占到总数的24.8%。由数据可见,大部分农民工选择户籍地所在县或乡镇作为回流地,这与三个回流地的特征有很大关系。在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多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开销大;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形式,主要是老一代及拥有土地的农民工选择回到农村;县或乡镇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机遇多政策好,且压力不如城市那么大,所以选择回流到县或乡镇的农民工居多。

2.回流原因分析。通过对回流原因的分析发现,52.5%的被访者回流的首要原因是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50.7%的被访者返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思念家乡,35.0%的被访者是因为收入达不到预期而选择回到家乡;其他如家乡经济发展、希望回乡生活(31.8%),迫于城市的就业与生活压力(28.4%)等因素所占比例稍小。同时,59.8%的被访者认为家人不在身边是在外务工期间最难受的事,50.9%的被访者认为住所不稳定,居住及生活条件差是在外务工期间最困难的事。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是因为家庭、就业环境、收入不高等外部原因选择回流。

3.不同回流地的未来规划比较。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一共涉及到三个回流地,分别是回流到户籍地所在城市、户籍地所在县或乡镇、户籍地所在农村。而对于今后流动情况的规划,不同回流地的被访者也有不同的选择。大部分被访者都选择了今后不再外出;选择会再外出,但最后会回到家乡的被访者中34.7%现回流地是户籍地所在城市,所占比重最大;对未来是否会在外出务工持观望态度,还没打算好的被访者中,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农村所占比例最大;不论回流至何地,选择会再外出,并不再回家乡的被访者很少,只占了总数的4.1%。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再次外出务工的需求不强,即使选择会再外出,最后也会回到家乡。

关于以后居住地的选择问题上,回流至户籍所在地城市的被访者中62.8%仍选择在居住在城市里;回流至户籍所在地县或乡镇的被访者中也62.4%选择居住在县或乡镇;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农村的被访者中,39.4%选择一直居住在农村,还有35.8%选择今后在户籍所在地县或乡镇居住。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选择居住在现在的回流地,回流至农村的农民工有一部分想离开农村,去县或乡镇居住。

四、回流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一)就业情况

首先,30.9%的被访者在回流后进入企业工作,19.1%从事服务业,成为个体工商户的占14.8%,10.7%从事农林渔牧工作。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城市和县或乡镇的被访者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分别是企业工作人员、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而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农村的被访者中,选择继续进行农林渔牧劳动的最多(27.5%)。因为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回流地为农村的农民工进行农林渔牧劳动的最多;近几年,城市及县和乡镇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国家对创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而农民工进入党政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机会又比较少,所以回流到城市、县或乡镇的农民工从事企业工作人员、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较多。其次,在回流后更换工作的次数方面,大部分被访者更换工作的次数在0-3次。47.5%的被访者回流后没有更换过工作,更换过1次和2次工作的被访者分别占24.1%和18.2%,更换过3次工作的占6.8%。更换工作超过3次的被访者很少,均不超过2.0%。可以看出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工作比较稳定,这可能与本地户籍和紧密的人际关系有关。再次,在被问到回流后就业是否顺利时,大部分被访者的回答是一般情况,占到了37%。但从不同回流地来看,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城市的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感到很不顺利的占6.6%,回流至县或乡镇的被访者占4.3%,回流至农村的感到就业不顺利的被访者最少(0.9%)。可见城市寻找工作难度较大,其次是县或乡镇,因为在农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大都是自我管理或自我雇佣,所以就业不顺利的回流农民工很少。此外,在调查就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时,38.4%的被访者认为是自己回流后对当地的就业状况不了解,31.4%的被访者认为是缺少资金,认为是由于人际关系淡化的也占到31.4%。由此可以推断,在回流后的就业过程中,主、客观上的困难都对农民工造成了困扰,不仅是自我意识上对回流地环境不熟悉,同时还需要资金的帮助。

(二)家庭收支情况

在回流农民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调查发现,在所有回答中,3.0%的被访者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13.4%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经营,82.3%主要收入来源于打工收入,1.4%主要收入来源于其他渠道。由此可见,占比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家庭成员中打工收入(82.3%),其次是家庭的非农经营收入(13.4%)。

通过对回流农民工家庭消费支出的数据分析发现,回流农民工的家庭主要消费项目包括日常衣食消费(98.6%)、医疗支出(67.3%)、抚养孩子及其教育支出(62.0%)、赡养老人支出(59.1%)和休闲娱乐消费(40.2%)。通过调查占总支出比例最大的消费项目发现,44.3%位被访者家庭最大支出为日常衣食消费支出,36.1%的家庭消费比重最大项目是抚养孩子及其教育支出。

(三)社会保障情况

1.医疗保险。在所有被访者中,53.9%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占21.4%,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17.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5.2%,其余46.1%的被访者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回流之后,这部分被访者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69.8%,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占总人数的31.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17.7%,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20.9%。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回流后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有所上升,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人数增加很多。

2.养老保险。在所有被访者中,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58.6%,其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21.1%;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27.5%,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10.0%。回流之后,这部分被访者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69.1%。其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31.6%;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26.6%,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占总人数的10.9%。综上可见,无论是回流前还是回流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农民工参保的主要险种,整体上看回流后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有所上升。

3.其他社会保险。在外务工时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为29.5%,回流后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为23.9%;在外务工时失业保险的参保率为23.6%,回流后失业保险的参保率为20.2%;在外务工时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12.0%,回流后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10.0%。由此可得,无论是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还是生育保险,都是在外务工时的参保率高于回流后的参保率。

4.社会保障转接。在问卷调查中,37.3%被访者在回流时进行了社会保险的转接,其中7.3%认为办理转接时比较顺利,其余62.7%没有转接社会保险关系。在这部分没有转接社保关系的群体中,21.4%是因为不知道转接政策,15.9%表示不了解该项政策。对于社会保障的态度,认为是比较重要和十分重要的分别占46.1%和37.3%。总体而言,大多数回流农民工没有进行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主要是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这些转接政策,但是他们对于社会保障是非常重视的。

(四)政策支持需求

在调查回流农民工的政策支持需求中发现,75.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政府提供医疗卫生政策支持,其次是就业帮扶,占到总人数的69.5%,还有63.2%的被访者需要政府提供子女就学方面的政策支持。从不同回流地被访者来看,对政策的需求也有不同。三个回流地的被访者都对医疗卫生政策的需求最大,另外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城市的被访者对老人赡养、就业帮扶和子女就学的需求较高,分别占到了60.3%、57.9%和57.9%;对于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县或乡镇的被访者来说,他们还需要的政策支持为就业帮扶和子女就学,分别占总人数的73.8%和70.0%;回流至户籍地所在农村的被访者则把就业帮扶政策和老人赡养政策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占74.3%和58.7%。

五、结论与建议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工作为资源的输送者和建设者穿梭于城乡之间,不仅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口红利,而且维系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耕文化的传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回流现象持续发生,大批农民工从外出务工的城市回流到了户籍所在地的不同区域。本文在分析回流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情况的基础上,从就业、收支、社保、政策需求等方面入手,展开对回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深入研究。根据以上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增强中小城镇吸纳能力,鼓励农民工回流到中小城镇;(2)加强回流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加人力资本积累;(3)加强回流农民工社会保险转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回流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户籍地被访者医疗保险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外来犯罪人群体户籍地空间分布对比研究
——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
北京市外来犯罪者的户籍地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以2005-2014年入室盗窃犯罪为例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今年我区明确界定高考考生的“农村户籍”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