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2018-01-23苏文萱
苏文萱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教育的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为此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国家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增强教育国际化治理水平,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布局。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政策相配合,加强不同层次的务实合作,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产业合作,形成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努力开拓创新,首创“鲁班工坊”,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快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积累了大量经验。“鲁班工坊”在其创新发展中以中国传统形象素材为依托,背靠国家现代职教创新示范区试点深化内涵建设,实现了国际化科研合作与国际专业的开发,拓展技能大赛的海外主场,采用与国内同标的硬件设备,促进校、政、企、行、研的紧密对接,在走出去进程中总体布局与重点攻关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模式,这一系列经验构成了“鲁班模式”。
二、“鲁班模式”的内涵依托与建设
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必然选择,在品牌意识和办学定位上,“鲁班工坊”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国际化创新。
1.内涵依托
在品牌化建设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匠人鲁班是“鲁班工坊”建设的形象依托。鲁班以其技艺高超、技法精良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勤劳智慧的代表。“鲁班工坊”依托鲁班大国工匠元素,旨在将天津的优秀职业教育文化和教育经验通过职业教育和学历培训的方式“送出国门”,为天津乃至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助力,为我国产业国际化布局战略提供技术、人员、智力支持,为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实践载体。在办学设计上,“鲁班工坊”依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制定双语化国际教材,依据对接双方院校专业特点,培养两国专业教师队伍。
2.内涵建设
“鲁班工坊”,在天津市教委依据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协议要求下开展海外办学,紧密对接输入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职业技能发展需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培训、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其中中国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是一大特色,东道国师资培训是授课的重要载体。“鲁班工坊”旨在以培养熟悉中国生产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意识、工程技能为方向。
三、“鲁班模式”的实践机制
“鲁班模式”即“鲁班工坊”在发展实践中实现的体系化机制,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专业设置、技能大赛、人才培养、环境设计、硬件设施、合作模式等方面。
1.教学科研与专业开发
“鲁班工坊”在教学手段上运用“互联网+”课堂手段,采取同步化云课堂、现场视频通道、国际化微课、空中课堂、视频微课等方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便利和时效性开展教学工作。培训东道国教师,制定适合当地教学特点的授课方案。开展双语、“双师”团队建设,各院校先后与各对接国院校开展了多期EPIP研修班。同时,“鲁班工坊”重视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培训,让优秀教师代表承接国际化大赛评委工作。在专业特色上突出“互联网+”现代智能制造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开展国际化专业教学。例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能力源创新课程套件”、安全生产、软硬件仿真等课程;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新能源技术、数控装条、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的中餐学历教育。课程设计总体上重点开展机械化、自动化、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培养,与对接东道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性需求紧密对接,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学科交流与专业技术推广。截止2018年初,“鲁班工坊”已经出版了中、泰、英等语种的国际教材16种。此外,在科研工作领域,“鲁班工坊”强化科研引领,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建立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教育研究、决策咨询、推广宣传。
同时,“鲁班工坊”特别注重国际化专业开发,并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要素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相结合,在专业教育中传授先进专业建设标准,严格产品标准,推广资格证书标准。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印度金奈“鲁班工坊”引进世界著名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认证标准,结合中国实际,组织专家细化成课程,学生学习后可以获得国际认证。同时,将中方企业服务中心建在校内,将有问题的设备送到学校,作为教学案例,师生、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开展“双师型”教学。以《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十点工作的通知》为依据,当前“鲁班工坊”已完成了50个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
2.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
“鲁班工坊”成为国际邀请赛、对抗赛以及友谊赛的载体,更成为了国际化技能人才选拔的场所。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学院合作的“鲁班工坊”为例,大城学院是泰国区域性职业教育大赛活动场所,也是我国年度职业技能大赛的海外延伸场馆,“鲁班工坊”设备水平和国内、国际标准相同。至今为止,泰国“鲁班工坊”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了我国“国赛”的海外延伸,印度“鲁班工坊”也将在泰国“鲁班工坊”的基础上成为第二个“国赛”的海外赛场。此外,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铁院中心”为例,技能大赛及设备研发区由该校联合天津骥腾科技有限公司创立。针对高铁类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制定大赛标准、研发大赛设备、组织举办高铁类专业国际职业技能大赛,推广大赛经验和成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3.环境设计与硬件设施
在环境设计上,“鲁班工坊”的LOGO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实训中心背景墙及摆件设计上都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场馆中音乐的选取和播放也带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在硬件布局上,“鲁班工坊”在室内、室外分别设有不同的体验区,例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泰国大城鲁班工坊”在室内布置了仿生机器人体验区、电脑鼠走迷宫竞赛区,Dow Eron实训区,自动化生产线区,中泰教研等区域。室外分布着新能源技术区和充电桩等装置区域。此外,在硬件设备上,“鲁班工坊”的实训设备是对我国本土职业院校实训设备的复制,旨在让外籍学生在自己本国就可以顺利对接中国先进职业技术。
4.多元联动化发展模式
校际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与传统的院校联合不同,2018年泰国“鲁班工坊铁院中心”的建立开创了“鲁班工坊”建设的新模式,即在一个国家以一个“鲁班工坊”为基础,建立两个中心即渤海中心、铁院中心。以泰国“鲁班工坊铁院中心”为平台,联合泰国不同区域的若干职业院校,建立“高铁类职业教育联盟”。在目前4个已建成“鲁班工坊”中,泰国“鲁班工坊”面积最大、专业最多、建设资金投入最大。泰国“鲁班工坊铁院中心”的建设是以泰国大城技术学院为基础,联合泰国内7所具备高铁专业建设能力的院校合作办学,形成了覆盖泰国全境、辐射东南亚国家的高铁类专业的高铁类职业教育联盟。
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企业引进实训设备、提供资金,校方提供课程和教学标准是“鲁班工坊”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合作企业和“鲁班工坊”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毕业生优先就业。此外,推动企业走出去也是“鲁班工坊”的另一特色,天津二商学院在英国的“鲁班工坊”将天津食品集团的优质产品带到英国;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力中国铁路设计集团高铁项目在泰国、非洲的市场战略。
四、对“鲁班模式”的思考
“鲁班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范例,但在不断地拓展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1.资金使用方面
“鲁班工坊”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都需要经费,前期投入由双方学校、对接企业负责,中方要负责中国教师的海外教育经费、培训对接国教师的经费,中方企业要提供实训设备,对接学校则要提供场地等楼堂馆所支出。但是在“鲁班工坊”的后期运营中,设备的检修、教育质量评估需支付的专家费用、楼堂馆所的维护等等,参与各方如何出资、资金收益如何分配将成为“鲁班工坊”后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高铁专业建设项目为例,其投资项目主要分为CRH380B型模拟驾驶仿真演练系统、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实训系统、空中课堂教学区、工坊设计及装修,这些项目都属于前期政府投资,但是在后续的系统调试、设备检修、环境维护上仍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需求。如何避免一味地资金投入,如何实现合理开源,如何让“鲁班工坊”各方都能获得经济利益,是“鲁班工坊”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可以发挥政府、企业、行业、院校以及研究院所的联动作用,特别加强行业支撑作用,在龙头企业拉动行业整体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行业动力,有效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对接企业的经济压力,实现职业教育+行业合作的双赢。
2.评估体系方面
“鲁班工坊”实践中教材开发和教学设计主要由中方完成,截止目前,国际化专业授课方案已日渐成熟,但是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估还在酝酿阶段。教学评估与反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鲁班工坊”要建立配套的教育发展监测中心,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制定统一的教育检测指标,开发大数据平台采集及合作办学情况数据,从合作教育协同发展的进程、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形成具有数据指导意义的“鲁班工坊年度报告”。以实地量化结果为依据,发挥行业动态数据、政府信息资源的合作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需求预测、管理平台,让学生能够实时接收到相关行业、就业讯息,在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化人才管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自主地了解岗位信息,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在提高教育前瞻性的基础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3.国际合作方面
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贯穿“中—高—本”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在职业教育的输出上,我国已将既有经验运用到国际舞台,形成了涵盖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输出体系。2017年,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走出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关键的一步——成为我国首个输出的“鲁班工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英国“鲁班工坊”不仅将专业人才培养纳入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实现了职业教育标准的输出与国际认证,还以中国的特有元素“中餐”的形式,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平台拓展到发达国家,建立了在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所“鲁班工坊”。但是,想要体现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标准化的中国价值,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全球话语权,实现世界范围的学历互认机制势在必行。对此,必须强化政府统筹管理的职责,整合教学、科研力量,建立广泛的参与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以参与国为辐射中心,让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成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中方可以与合作各方共商共建国际化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制定相应的国际化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建立教育多边合作机制,促进跨境教育监管的落实。
此外,跨境教育输出集中体现着一国的跨文化治理水平。在治理中对人的管理是重要因素,跨文化学生的教学管理将给“鲁班工坊”带来新的挑战。泰国“鲁班工坊”学生在东盟第11届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赛项获得一等奖,“鲁班工坊”让大城学院成为周边职业院校甚至是邻国职业教育的资源中心,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纷纷慕名而至。现在除了本国学生外,“鲁班工坊”已培训了上千名邻国学生。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鲁班工坊”势必成为区域甚至国际职业教育的品牌标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在海外“鲁班工坊”求学。因此,针对第三国人员的跨文化师资培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管理将是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国首先要制定国际化教育战略发展研究规划,对主要和潜在对接国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执业资质、行业标准的国际同类认可制度;畅通多元合作渠道,对于第三国学员的教育与资历认证可以效仿东道国学员的教育、培训、认证程序。此外,在国际化教师队伍的打造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4.人文职教方面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具有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资源设备的输出;二是专业标准的输出;三是文化价值的输出。第三个层次的输出关系到输出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地位构建。在这三个层次中,我国职业教育虽都有涉及,但是在人文价值的输出上仍需继续深化。“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国际化人文交流的重要推手,在传播中国职业教育主流价值观——工匠精神、对接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协同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等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鲁班工坊”是推进我国人文交流内涵式发展的创新载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之下,“鲁班工坊”将在和沿线国家的合作中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因此,要继续深化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导下的“鲁班模式”的内涵式发展,对内拓展、强化天津职业教育,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利用好区位优势和经济协同优势,为“鲁班工坊”提供内生动力;对外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输出教学标准,在专业技术讲授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价值观的表达,打造职业教育进入“中国模式”的新时代。
五、总结与展望
天津计划力争在2020年建设100个国际化专业,这也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重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教育地域格局,东部发达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深化教育走出去水平,实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鲁班模式”是天津职业教育演进发展中经验成果的集中表达,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定位的发展要求。在“鲁班模式”的推广和实践中,“鲁班工坊”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校—政—企—行—研“五态联动”的特色优势,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发展模式;在机制建设上要实现透明高效的监督评估,继续聚焦服务我国产业走出去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课程培训体系的构建,开发结合我国技术标准和所在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国际化课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中的话语建设,提升跨文化治理水平,推进教育走出去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表达。《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在2020年建设10个“鲁班工坊”,届时,“鲁班工坊”将形成覆盖亚、欧、非的网络体系,成为我国国际化教育的窗口。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鲁班模式”将为全球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