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需求变化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属性研究

2018-01-23谭淇婧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人才职业

谭淇婧 曹 婷 陈 娟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610073)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在由生产型向生产与创新型并重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由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社会发展面临着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国家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融入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然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向社会输送的技术人才难以达到现实需求。放眼未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企业培训合格员工,而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由于低技能的常规型体能劳动者将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被逐渐淘汰,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技能者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水平的需求。2016年12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要着眼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因此,全面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必然选择。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目前,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但众多学者对职业教育现代化都有自己的见解。刘向杰提出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是以技术技能为支撑的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现代化。高文杰则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在职业教育形态的演化变迁的过程中,教育现代性的获得、增长和实现,以及呈现的现代化状态。庄西真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和具体的历史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关联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这些学者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状态、时代因素等方面对现代化做出了阐释。

笔者通过归纳前人的研究和分析认为,首先,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人类需求变化等都迫使职业教育必须走上现代化之路,从这一角度来看,它其实具有被动性;其次,职业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实现的过程就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因此,它又具有主动性。被动性对应的是当前社会的需求,是当前目标;主动性对应的是未来社会的趋势,是发展过程。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是同时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与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的实现,是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我们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取向又是什么?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社会需求

1.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量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规模恢复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工业体系恢复建设,需要大量技能人才参与到国家建设当中。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无锡职业大学等13所高等职业学校,1985年又出台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改革调整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做出相应变革。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目标、任务及培养方向、办学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之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标志着我国走向依法执教、规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为创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行业高速发展,这些社会变化都需要职业教育做出积极应对。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4年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进一步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将推动60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转型,这一举措突破了将应用型教育长期定位在专科层次的限制。2016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会上表示全国已经有约200所普通高校在进行应用型转变的试点。由此可见,在经济改革发展的势态下,国家也在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每一次职业教育的阶段性发展总是与经济变革发展息息相关。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由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对人才的需求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能力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向社会输入的人才以低技能常规型劳动者为主,人才无效供给过剩,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匹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办学模式也呈现出企业动力不足、流于表面形式等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

2.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来看,过去,我国的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建筑业带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供给不足,发展滞后。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产业机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消费已经代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通过去产能、去库存,淘汰僵尸企业等将优质的资源转移到适合消费升级的产业部门上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有专家预测,未来行业中,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社交媒体、物流、服务等行业将成为我国的新经济支柱。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的必由之路就是顺应时代积极转型。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更新太快,加之部分企业内部本身未做好相应的结构性调整,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中转型成功。决定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核心因素是技术创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能为企业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产业机构升级的需求。

3.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

自从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迅速,国际科技地位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我国的科技水平仍处于世界主要国家的中游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创新力不足。表面上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与科技创新并无直接联系,但科技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其一,实用型人才并不等于体力劳动者。“实用型”人才是指: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某一行业不断学习实践,进而获得的对该行业的发展有实际促进作用的人才。他们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完成各项工作,而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去推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们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创造力等特征。其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只存在于学术型高校。“实践出真知”,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科技的进步引领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态。科技高速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变革,换言之,也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变革发展,如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回应科技变革而作出的积极应对,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输出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专业人才,以达到企业与科技发展相匹配的状态。但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科技的发展速度,若不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久而久之,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将无法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整个教育形态的良好发展,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

4.人才自我提升的需求

首先,终身教育是现在主流的教育理念,快速的社会发展变化,要求个体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个人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并获得满足感。其次,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为个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途径,可随意支配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得学习变得简单可行。第三,行业之间的竞争需要个人不断学习来促进其核心技能的提升,个体之间的竞争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实现。最后,个人追求不断向前发展,学习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具有多元化、多面性的特征,相比于以往的学习者,更加注重自己个性的发展。目前,高职学生可以升入应用型本科,继而进行应用型硕士、应用型博士的研修。高职教育的断头路得以打通,但中职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课程设置甚至已经过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水平低下,连一般企业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进行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学习。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目前,我国实际上仍然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学习者自我提升的需求。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经济的变革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学技术创新进步、个人自身的学习需求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上述社会变革发展也需要通过加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方式来输送更多相匹配的人才加以推动。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取向

从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层面上来说,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素质高技能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的大学生于市场来说供过于求,企业更欢迎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009年,教育部批准了部分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应用型专业硕士试点,随后,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职业教育的断头桥之路得以打通。就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动性层面来说,教育的良好发展应是适度超前的,即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适当超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职业教育将在未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取向。

那么,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包含哪些内在因素呢?刘向杰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概括为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现代性和开放性。高文杰解析其属性应该是生产性与社会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优质性、公平性与多样性,终生性与泛在性,国际性与开放性,民主性与法制性,专业性与自主性。笔者根据前人的理解加之自身的总结,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种形态,它必然具有一切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同时,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类型,它必然具有国家所赋予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将职业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属性:科学性、市场性、发展性、公平性及开放性。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教育形态的基本属性,它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传统和经验并不总是正确的、合理的,而科学性则要求我们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科学的态度及理性的思维去探索和批判,遵从隐藏着的内部规律,不断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战略决策、培养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

科学定位是指社会各界要以理性的思维看待职业教育,摈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不是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是素质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这种思想严重的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要改变这种观念,需要从我国的现实困境出发,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同时,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以先进的科学理念为指导,以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主导,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保证职业教育各部分科学地、协调地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及资源支持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职业教育逐渐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发展,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研究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总数的0.68%;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20.51%;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4.02%。这些现实状况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地位严重不匹配。因此,需要把职业教育放到与学术教育同等的地位,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结构的科学性是指改变过去人才培养模式的断层,建立适应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培养链。在横向上实现普教、职教、成教的类别交叉,在纵向上实现各层次的衔接,通过纵横交错衔接机制的建构,从而搭建起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为支撑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立交贯通体系。教学方式层面,要以人为本,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并兼顾个体未来工作发展及生活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知识的实用型、科学性、时效性及发展性,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市场性

职业教育的市场性指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促进市场发展为目标,以符合市场要求的职业能力为标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其“职业”二字,说到底,还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经济市场运行发展来看,当前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人们工作需求和学习需求转变的压力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就业,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的职业能力必须在经济市场中得到认可,就目前来看,市场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职教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尚未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无效人才输出过剩。究其原因,还是我国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市场深入结合。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就是它的市场产出性,因此,秉持市场性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之径。

3.发展性

职业教育是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其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曲折中向前发展的,它既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形态,也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征,是动态发展、优质发展、终身发展的有机统一。

动态发展是指职业教育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历史上,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标准,人类进入自动化时代。如今,工业发展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以智能化、网络化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中,各国都制定了国家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战略和工业互联网理念,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日本的机器人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优质发展是职业教育现代化顺向发展的基本保证。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优质输出,即职业教育各要素之间的优质发展,如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优质性;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优质输入,即人才的质量提升,如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等的优质体现。终身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态,其现代化的变迁将伴随人类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将与人终身相伴,同时,人的教育终身性作为主流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客观需求。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传递和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使其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4.公平性

公平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选择机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受到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正不断转变,资源投入正不断加大,这些都体现出职业教育正由差距发展逐渐向均衡发展转变。纵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公平性是各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长期不公平性的影响,其公平发展问题仍是阻碍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不同教育形态之间的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例如,思想认知上,“重学历,轻技术”仍然盛行,职业教育被视为“次等教育”,学生初中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是普通高中,而不是职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层次都稍显不足,高素质教师更愿意到学术型大学任教;经费支持上,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偏低,人大常委委员郑成功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坦言,中职教育投入只占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2%。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之间的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例如,西部地区的师生比情况明显高于东部,农村的师生比明显高于城市;东部地区的教学水平、设备资源明显优于西部,城市优于农村。

需要指出的是,公平是整体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资源配置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合理的资源配置能促进其现代化的进程,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反而会形成阻碍。不管在任何时期,经济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导致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差异性,但正是这种差异性要求根据各级各类、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的固有特性合理配置资源。在公平发展的前提下,尊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不同现实基础,保证职业教育最大化、最优质的发展。

5.开放性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指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其教育理念、办学机制、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广泛地与外界交流共享。建立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如引进国外优秀办学经验、办学模式等;走出国际市场,输出我国优势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层面上看,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全球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与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职业教育必然面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职业教育肩负着国际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重要使命,并为各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从内部发展上看,培养体系链横向上的类别交叉,纵向上的层次连接,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构建,使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与融合更加顺畅,加之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类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使职业教育得以贯穿职前职后的任何阶段,可见,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取向。

猜你喜欢

现代化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