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8-01-23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村耕地加工

声音:

习近平: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动态

全国人大:组建农业农村部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农业农村部。将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国务院:合理控制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实施规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统筹管理办法》)。《统筹管理办法》要求,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要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合理控制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实施规模。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为依据,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为主要来源,确保统筹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统筹管理办法》明确,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耕地后备资源条件、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潜力等,分类实施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补充耕地由国家统筹的省、直辖市,应缴纳跨省域补充耕地资金,资金收取标准应综合占用耕地的类型、粮食产能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收取的跨省域补充耕地资金,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部:部署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品牌明显提升。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

通知强调,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坚持提质增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引领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要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鼓励建设粮食烘储中心、果蔬加工中心,引导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介一批农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二是要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建设规模种养基地,发展产后加工,同时引导加工产能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聚集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国家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组织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先进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全程质量控制能力。五是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六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让农户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个性定制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农业部:推出农村双创五大典型模式

3月16日-17日,农业部在四川省金堂县举办全国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交流活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通过成功模式和成熟经验的借鉴,实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据介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扎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通过抓政策、育主体、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为农村双创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考察研究,农业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一是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二是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三是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四是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模式,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提供见习等多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五是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模式,依托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简讯

安徽: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或引进1家农民合作社

安徽省农委、省林业厅日前出台意见,要求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意见要求,今年底全省特色种养业扶贫年度到户覆盖率达到70%,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都要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

近年来,安徽全省各地创新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全省产业扶贫覆盖率大幅提升。意见提出,要围绕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加强园区建设,发挥好现有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休闲农业及现代林业示范区等园区的带动脱贫作用,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建成1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加强主体带动,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或引进1家农民合作社,贫困地区的省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至少吸纳5户以上的贫困户入社或带地带资入股,每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至少带动1个贫困村。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自种自养,对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进行奖补。

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选准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各县要按照不低于贫困村数量的20%的比例,确定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每个县至少有2个贫困村的“一村一品”主导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并拥有注册商标。

(本栏目信息摘编自中国农民合作社网www.jgs.moa.gov.cn/cfc,读者可登录网站浏览相关详情)

猜你喜欢

贫困村耕地加工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