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保健品诈骗方法和防范注意事项

2018-01-23

中国防伪报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彭州市保健食品保健品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婚姻诈骗、集资诈骗等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看似老套的骗局却击中老年人的软肋,使其陷入圈套。

典型案例

案例一:北京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电话推销保健食品,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犯罪嫌疑人杨某某为该公司销售及人事主管。公司分为电话销售部门、后勤部门和微商部门。2016年1月至11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杨某某指使张某某等话务员以虚构的全国心脑血管帮扶中心、北京301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老师的身份,夸大其销售的保健品功效,承诺可以根治患者的疾病,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被害人兰某某等88人推销强生葛胶囊等保健食品,骗取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77610元。

案例二:2016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陈某某伙同犯罪嫌疑人高某某、李某某、宋某某、刘某某等人冒充国家药监局、卫生部、财政部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朱某某提供的名单(名单上均为此前购买过保健品的人员),给名单上的人员打电话,假称其先前购买的保健品为假货,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可以退还其药费,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住院费等名义骗取被害人钱财。被害人同意后,犯罪嫌疑人按照名单信息给被害人邮寄赠送的保健品,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收取被害人的钱财。经核实,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被害人张某某等人共计人民币75880元。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害人因无法联系而未能查证。

保健品销售诈骗手法

虚假保健品或养生品的销售方式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销售,基本都是在电视上、网站、电商平台、朋友圈等播出煽动性广告,诱导人购买;

线下销售,一般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洗脑”后推销,这种销售的欺诈性强、危害性大,很多都涉嫌诈骗。

小恩小惠 引人上钩

骗子一般会在小区、超市门口送鸡蛋、送小礼物、在公园处搭个台免费测量血压,还有的是声称专家讲座,吸引老年人参加,重点是讲座的时间一般是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避免年轻人加入。

入门登记 套取资料

一旦有老年人到达讲座现场,首先要求填写资料,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联系。目的是摸清老人家底,评估购买力,以便后期跟进。

轮番忽悠 让人心动

讲座开始前,一些所谓的“专家”“医生”会给每位参会的老人看病,只要看了后都会“一概有病”,而且不治疗后果很严重。

讲座开始后,会让老人体验他们的产品,先是免费体验不收钱,后是必须要治疗N多个疗程,才有效,进而开始消费他们的产品。

还有的是在讲座上请托,这些托会在讲座上现身说法,称用了这个保健品、器械后什么都好了,借此打消其他老人的顾虑,让你心动购买。

甚至还有的讲座中途时,某些老人(托)会突然去哄抢一些商品,称晚到一步都没有,进而诱导其他老人购买,实则只是很普通的商品,但价格往往就是几千元上下。

服务到家 亲情回访

因进场时已做个人登记,如果在讲座上没有心动购买产品的话,就有“专业人员”到家专访,那些“专业人员”会像对待亲爹亲妈一样打“亲情牌”,由于很多老人平时很孤单,很容易被忽悠,这样一来,更容易心甘情愿掏出钱来买产品。

免费旅游 大卖产品

隔三差五,还会组织老年人去免费旅游,如参观产品生产车间、产品种植场地等,其实就是借机让老年人远离家人,更进一步洗脑。

参加完免费旅游的老人,都可以送一些小礼品,为的是下次免费旅行时,老年人继续参加,而目的就是让老人过后购买一大堆保健品。

存钱高息 陷无底洞

有些诈骗团伙还会让老人把钱存在他们账户里,并许诺每年给10%左右的利息,购买保健品还会有优惠。

事实上,只要把钱存在那里,就等于陷入了一个无底洞,除了全部买保健品外,只有另一个结果:该团伙被查、跑路,你的钱,一分都拿不回来。

保健品诈骗的危害

这些诈骗团伙的招数花样百出,让老年人防不胜防,而更可怕的是,他们除了骗老人的钱以外,还会传递错误的养生观念,甚至有时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本质是食品,虽然声称能调解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更不能替代药品。因为我国批准了27项保健品功能范围里头,一般是辅助、改善、调解、促进,但绝对不能是直接起治疗作用。

老年人容易落入保健品骗局的原因

防骗意识薄弱

社会发展太快,老年人的知识、信息结构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且骗子的诈骗形式专业化,就像上述一样,招式花样百出,有固定的“剧本套路”,擅长取得中老年的信任,让中老年上当受骗。

经济问题

部分老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希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或分担下家庭的负担,因此容易上假广告和推销商的当,得不偿失。

心理因素

年纪大,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病痛增多,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加,一些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诈骗。

缺少关爱

到了晚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被欺骗很容易。

如何避免保健品诈骗

面多犯罪分子的种种诈骗套路,老年人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无路可逃。

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

在涉及保健品的诈骗案件中,广大受害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轻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虚假身份或者夸大的保健品功效,未经核实就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将钱款交付给对方。

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对于犯罪分子对保健品所做的虚假宣传,广大群众不要轻易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动到医院就医,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事实上,对保健品的功效一直存在争议,但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作用,无法治疗疾病,患者不能轻信保健品的作用,还是要到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治疗。

不要轻易给他人支付钱款

社会上存在形形色色的诈骗行为,犯罪分子虚构一系列事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骗取他人的财物。

广大群众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在直接推销保健品的行为中,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夸大的保健品功效,谨慎购买;在以退还保健品的购买费用为名骗取财物的行为中,直接拒绝,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要多和子女及亲戚沟通

有些老年人为了不让儿女、亲人担心,在遇到推销保健品时,没有将相关情况告诉子女就轻易购买了保健品,最终上当受骗。

老年人在遇到推销保健品或者声称可以退款的情况,不能擅自做决定,要积极和自己子女或者其他亲朋好友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要注意保存购物单据

广大群众要保存购买保健品的相关单据以及快递单,以便在查证上当受骗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公安部门也能够因此收集相关证据,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嫌疑人,并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要相信科学、相信法治

保健品是最近几年的新型产品,从其名称可以看出,其不能够治病,最多只是缓解疾病和预防疾病,如声称可以包治百病的,往往就是骗子。大家要相信科学,患病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不能相信神丹妙药。同时,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即使因工作需要联系受害人,往往是向受害人告知权利、核实情况,不会向受害人收取任何的费用。

四川彭州打击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为被骗老人追回7 6万元

11月3日从四川成都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获悉,为了严厉打击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该局联合多个部门已为被骗老年消费者追回76万元。

根据群众举报,近期,成都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联合彭州市公安局、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彭州市某农家乐进行检查发现,大厅有180余名老年人正在听课,疑似参与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活动。

经调查,涉事主体为成都市某药业公司及彭州市某食品经营部,其联合对老年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嘉德牌卵白蛋白口服液”的宣传,宣称该产品“原价36800元/盒,现为前期试用阶段优惠价4000元/盒”,且谎称后期将涨价至8000元/盒,涉嫌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

执法人员调查得知,上述公司通过会议营销活动共收取了老年消费者的货款76万元。执法人员现场对已购买“嘉德牌卵白蛋白口服液”的老年人进行逐一登记,并成功追回全部货款。目前,彭州市已对相关涉嫌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

据悉,自2017年开展保健食品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以来,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查办会议营销案件38件,涉案金额465万元,处罚金额70万元。

猜你喜欢

彭州市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彭州市人民医院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