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补贴大豆出口严重冲击中国豆农
2018-01-23
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态势逐渐升温,近来有关中国是否将对美国采取贸易反制措施的讨论越来越多。3月19日,《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聚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问题,称进口大豆之所以疯狂蚕食中国大豆市场份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大豆在本国获得了巨额补贴。
“尽管美方一再声称补贴占产值的比例小、且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但实际上,美国政府给豆农提供了巨额补贴,带来了不公平竞争优势,使其得以用很低的价格对中国市场进行倾销,对全球市场产生冲击。”对此,英国《金融时报》将其解读为,中国国内有声音支持对美国大豆出手。今年2月4日,中国对原产美国的进口高粱开启了反倾销立案调查。
美国大豆补贴严重冲击中国豆农
美国对中国出口金额最大商品是什么?不是波音飞机,不是美国汽车,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大豆。单品类产品中,美国对华出口大豆最多,价值超过12亿美元。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由5479.8万吨增加到了9552.6万吨,增加了4072.8万吨,增幅高达74.3%。
与此同时,中国大豆产量连年下滑,国产大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由2010年的22%下跌至2016年的13%,2016年产量仅有1294万吨,不及进口量的七分之一。
那么,拥有悠久大豆种植历史、曾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1995年还拥有全球大豆90%生产能力的中国,在短短几年内,怎么就成了世界大豆主产国中对进口大豆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呢?
《环球时报》对此认为,一方面,美国政府给予本国粮农高额补贴,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畸形扭曲,成功实现了对中国市场份额占据;另一方面,以美国企业为主的跨国粮商垄断操纵,也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大豆内外价格倒挂,使得国内豆农在进口大豆持续低价的冲击之下频现“卖豆难”情形,大豆产业日渐衰落。
美国对华出口大豆数量自1995年之后逐年扩大。据观察者网查询,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美国粮农的补贴超过了40%,但这一数字在中国仅为4%。美国政府对其农业补贴的方式既有价格补贴,也有收入补贴,既考虑市场价格高时的补贴,也考虑到市场价格低时的补贴,多种补贴方式的运用,使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010年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的金额达到175亿美元,其中进口美国大豆108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出口大豆的58%。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的迅速增加,与美国持续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密不可分。
确实,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美国国内也一直在扩大大豆种植规模。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超过了美国总出口量的57%,近年来进口量整体呈现不断加大趋势。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增长了16.8%,产量增加了31.8%,美国大豆增量占全球大豆增量30%;在美国所生产的大豆中,有超过一半用于出口,直接造成了大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供过于求。
美国方面:是中国需求上升吸引了更多美国大豆
但《财经》杂志3月19日发表文章援引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的说法称,从中美大豆贸易的市场层面来看,至今为止的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涉及的非市场因素很小很小。《财经》杂志说,就价格因素而言,受制于土地、农药等一系列成本及可耕地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大豆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美国的问题是,我们已利用了所拥有的所有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耕种土地,已无法开发新的土地来用于农业生产,”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谷物培训中心主任JayO‘Neil说,“此外,美国农民在做出自己的耕种决策时,不仅要考虑价格因素,更要考虑自家的土地上适合种什么。”
堪萨斯州某豆农也表示,“因为没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及供应能力限制,美国农民实际上对于向中国出口大豆的立场是保持正常平稳运行和有一定合理增长即可,其他问题都让市场解决,不希望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
成本没优势、价格没优势、土地很有限,那美国大豆为何在中国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亚区总监狄翠山(Paul Burke)将其归结于曾经一段时间,美国豆农受到了中国需求上升所带来的价格上升驱动,“从1997年开始,来自中国的大豆需求为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不断增长的市场。自2006年以来,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使大豆的价格上升了50%,进而使美国农民的生活得到改观。上升的价格让农民们得以购买新的设备来改善或扩建他们的农场仓储体系。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促使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第一次超过了玉米。”1993年至2018年大豆价格走势:美国控制中国大豆市场后,迎来一波国际价格上涨,巴西、阿根廷加入竞争后,国际豆价有所回落。
巴西才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综合各媒体的说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些年,在美国政府的大力补贴之下,美国确实蚕食了中国大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摧毁了中国的大豆产业;但如今,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
由于货币贬值、库存充足、成本低廉,巴西大豆近来相较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为突出。据《财经》杂志梳理,2017年时,中粮集团已成为巴西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商;而在此之前,自2012年起,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其份额可占到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巴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也较之美国大豆更高,因此更受中国相关加工企业的欢迎。
从路透社给出的数据来看,2017年9月至12月(2018年度第一个供应季),中国从巴西大豆采购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19万吨,从美国的采购量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7万吨 。
也即目前,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国,但美国大豆不是中国市场的最大进口来源。而巴西和美国之间,对于国际大豆贸易也有争执。2015年以来,国际粮价有明显下跌趋势,巴西国内曾对美国大豆、玉米补贴展开审查,也曾将此问题诉至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政府已经对美国大豆出手?提升自产能力才是硬道理。此外,中国政府近来也针对美国大豆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去年,国家对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对从美进口大豆开始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而路透社也于今年2月称,中国正在评估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施加贸易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或对其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对于中国的大豆安全问题,有农业部官员此前曾介绍,我国进口大豆目前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饲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以食用豆油为例,在十几亿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费从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在这样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国进口大豆是必须的、难免的。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黄宗智也曾指出,用对大豆进行“双反”来“迎战”美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中国想要完全由自己来生产每年所消费的大豆,每年需要另外播种多少亩大豆,占用全国总播种面积多少?按照历年大豆进口量和国内大豆单产量来估算,2009年以来,每年需要另外播种约四亿亩以上的大豆,占到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5%~20%。这意味着必须减少如此幅度的谷物或高值新农业产品,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考虑。这是国内大豆产量没有显著增加而大豆进口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此外,由于美国和巴西的大豆生产季节相反,所以中国目前不可能仅进口一个国家出产的大豆。
假如中美之间出现贸易争端进而影响大豆贸易,狄翠山预计,包括欧盟28个成员国、日本、韩国等国会增加购买美国大豆。另外,美国农民也可能会扩种高油酸等高品质或新品类大豆,以增加美国本土食品企业的青睐。“解决贸易不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双方互掐让蛋糕越做越小,彼此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小。”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必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