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熟度采收对浓香型烤烟上部烟叶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2018-01-23欧明毅刘素参
欧明毅,刘素参,马 坤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 550003)
烟叶是卷烟工业最关键、最基础的原料,其质量决定着卷烟制品的品质[1]。烟叶品质受遗传因素、生态条件、烘烤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烟叶成熟度被认为是影响烟叶质量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也是保证和提高烤后烟叶品质及其工业可用性的前提[2]。左天觉等[3]研究认为,成熟采收对烟叶品质的贡献占整个烤烟生产技术环节贡献超过1/3。烟叶成熟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烟叶品质及卷烟产品质量提高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上部烟叶[4]。在生产中烟农根据烟叶自身的外观品质来判断其成熟采收标准,而采收成熟度和工业所要求的成熟度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5]。因此选取满足工业可用性要求的采收成熟度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为此,笔者以河南浓香型上部烟叶为研究对象,以生产上的采收成熟度为对照,通过推迟或者提前采收来改变其成熟度,研究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的产值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浓香型烟叶的成熟采收提供事实及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试验在河南省叶县龙泉贵州中烟烟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试验地为褐土,质地中壤,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碱解氮含量78.36 mg/kg,有效磷含量 18.54 mg/kg,速效钾含量 102.79 mg/kg,有机质含量 4.49 g/kg,pH 6.69。烤烟品种为河南主栽品种‘中烟100’。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CK:即常规生产成熟度采收(烟叶8成为黄色,80%茸毛脱落,叶尖下垂程度为100~110°);T1:采收时间比常规成熟度采收时间提前5 d;T2:采收时间比常规成熟度采收时间推迟5 d;T3:采收时间比常规成熟度采收时间推迟10 d;T4:采收时间比常规成熟度采收时间推迟15 d。每个小区面积330 m2,重复3次,完全随机排列。肥料施用方法均按当地常规要求进行,其他各项管理措施与当地最优措施保持一致。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烟叶采收表征。在烟叶采收时由技术人员对烟叶的变黄程度、主脉颜色、支脉颜色、茎叶角度、叶面光亮程度、叶尖下垂幅度及叶面茸毛脱落程度进行记录。
(2)烟叶外观质量。各处理样品的初烤烟叶出炕后回潮、平衡水分后,由分级技师组成外观质量评价小组,根据GB 2635-92烤烟分级标准,评价其油分、颜色、身份、结构、色度、含青度、挂灰和杂色等外观质量指标[6]。
(3)烟叶经济性状。烟叶下炕时,对烟叶进行称重,按国标对烟叶进行定级,同时根据田间种烟株数,计算试验地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单叶重等经济性状[7]。
(4)烟叶农药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对烟叶中3-羟基克百威、氟节胺、啶虫脒、保棉磷、酯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残留进行分析[8]。
(5)烟叶重金属。由ELAN 9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美国 Perkin Elmer SCIEX公司)测定[9]。
(6)烟叶感官质量。取各处理烘烤后上部烟叶(B2F),经过恒温恒湿回潮、切丝、卷制,制成单料烟支后,由贵州中烟公司技术中心专业评吸人员按照YC/T 138-1998对烟叶感官质量进行评吸打分。
具体评价如下:
香气质:好(10),较好(8),一般(6),较差(4),差(2);
香气量:足(10),较足(8),有(6),微有(4),平淡(2);
吃味:纯净舒适(12),尚舒适(9),微不舒适(7),稍苦辣(4),苦辣(1);
杂气:无(10),微有(8),有(6),较重(4),重(1);
刺激性:无(10),微有(8),有(6),较重(4),重(1);
劲头:适中(8),较大(6+),较小(6-),大(4+),小(4-);
燃烧性:强(9),中等(6),熄火(0);灰色:白(6),灰白(4),黑(0)。
1.4 数据处理
由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利用DPS 9.05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1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采收表征的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上部烟叶成熟度采收表征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推迟采收有利于烟叶的采收表征的形成。从提前5 d到推迟10 d采收,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变黄程度、茸毛脱落程度、叶面光亮程度及支脉颜色加剧,但推迟10 d和推迟15 d处理之间,烟叶的变黄程度、主脉颜色、支脉颜色、叶面光亮程度及叶面茸毛脱落程度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茎叶角度及叶尖下垂幅度在不同处理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烟叶成熟度采收表征
2.2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较大。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加剧,烟叶颜色加深,身份变薄,叶片疏松程度增加,尤其上部叶的成熟斑更加明显。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闻香明显,质感变好。
表2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烟叶外观质量
2.3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农药残留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不同采收成熟度上部烟叶样品共检测出5种农药残留,分别为3-羟基克百威、氟节胺、啶虫脒、保棉磷、酯氯氟氰菊,但含量均未超过农产品限量标准。3-羟基克百威、保棉磷和脂氯氟氰菊酯含量有随着成熟度提高而下降的趋势。氟节胺只在T1中检测到,啶虫脒只在CK和T1中检测到。说明随着烟叶的生长及成熟度的提高,一些农药残留可能会逐步分解或稀释。由此可见,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可能有利于降低某些农药残留,这对保证烟叶原料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表3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烟叶农药残留比较
2.4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在不同采收成熟度的上部烟叶样品中,均检测到6种重金属(表4)。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上部烟叶中镍、铬、镉、砷等4种元素含量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汞元素基本不变;铅元素含量增加(除推迟15 d处理)。可见,选择合适的成熟度采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烟叶中重金属的含量。
表4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烤后烟叶重金属含量(mg/kg)
2.5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烤后烟叶内在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从提前5 d到推迟5 d采收,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甜润感等正向品质指标有提高趋势,而杂气、刺激性则随之减小,但从推迟10 d到推迟15 d采收,则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甜润感等有降低趋势。这说明上部烟叶从推迟5 d到推迟10 d采烤,烟叶内在感官品质已有一个临界点,从“贵烟”品牌叶组配方角度出发,推迟10 d采烤的上部叶品质已经没有推迟5 d的上部烟叶品质好。
表5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烤后烟叶感官品质比较
2.6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的推迟,产量、产值随之显著降低,单叶重除在推迟5 d和10 d处理之间不显著外,其它几个处理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上等烟比例在提前5 d采收到推迟5 d处理间,随着时间推迟显著增加,推迟5 d和10 d之间不显著,而在推迟15 d的处理中,由于推迟时间较长,烟叶叶片比较糟烂,上等烟比例显著低于推迟5 d和10 d处理。
表6 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的上部烟叶产量、产值、单叶重及上等烟比例
3 结论与讨论
烟叶成熟度是遗传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11]。除了自身遗传背景、生态条件等不易改变的因素,栽培条件、采收成熟度及方式和烘烤工艺被认为是目前影响烟叶成熟度的主要因素[12]。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的采收表征、外观质量、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内在感官品质、产量及产值均有重要的影响。采收成熟度表征是生产上采收的最明显的标志。在传统的采收中,以烟叶8成黄时开始采收,而此时采收,烟叶颜色仅达到橘黄色,叶片结构仅为尚疏松[13],达不到工业企业要求的深桔色、疏松的标准,而适当延迟采收时间,提高其成熟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外观品质,同时提高其内在品质。烟叶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影响烟草制品的吸食品质[14]。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烟叶中农药残留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残留的农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分解,而重金属含量除了汞含量基本不变外,其余5种重金属含量都有随着成熟度提高而减少的趋势。可见,提高成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烟叶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保证烟叶原料的安全性。对于烟草种植者来说,产量和产值是决定一项技术在生产上是否可行的重要评估因素[15]。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未成熟到传统成熟采收阶段,产量和产值都显著增加,而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产量和产值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当延迟15 d后采收,因烟叶比较糟烂,导致上等烟比例下降,产量和产值均呈现明显的下降。由此可见,适宜的成熟度能够提升烟叶的品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叶的产量和产值。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上部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上部烟叶在常规采收成熟度的基础上推迟5 d采收比较合适。
贵州中烟技术中心评吸人员在对项目样品进行感官质量鉴定时也指出,不同成熟梯度的烟叶成熟度样品在内在感官质量上呈现较强的规律性。随着烟叶采烤时间的推迟,其内在质量各项感官指标出现有规律的变化。比如,香气质得到改善,香气柔和度增加,烟气变细,吃味变好,舒适感增强,刺激性减轻,但其香气量会逐渐下降,杂气增加。但推迟到某一极限,则烟叶内在质量整体下降。针对该项目延迟采收以5 d为梯度的处理,贵州中烟技术中心产品所专家也建议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试验方案,适当缩小试验处理梯度,以精准把握“贵烟”品牌需求的叶县单元上部烟叶最佳成熟度。
[1] 陈传辉.浅析全国烟叶等级质量变化及成因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177-178.
[2] 宫长荣.烟草调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
[4] 朱尊权.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烟草科技,2000(8):3-6.
[5] 朱尊权.烟叶分级和烟草生产技术的改革(一)[J].烟草科技,1990(3):4-6.
[6] 闫新甫.中外烟叶等级标准与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 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 梁 有.烟叶及其生态环境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测定[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范 允.烟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2]邓云龙,崔国民,孔光辉,等.品种、部位和成熟度对烟叶淀粉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4):18-23.
[13]王 行,张敏坚,何振峰.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4):161-164.
[14]牛柱峰,杜永利,崔丙慧,等.五莲植烟土壤及烟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状况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1):26-28.
[15]孙新雷.烟草商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