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影响

2018-01-22方欣瑶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

方欣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带来了信息时代。自1967年新媒体的概念被提出来,新媒体便以时效性、互动性、便携性等特点给传统媒体增加了竞争压力。本文试图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造成的影响,浅析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由此带来的革新,也是一个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互联网化的过程。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内容生产

一、传统媒体内容的特点

(一)严谨性

公信力是传统媒体生命力之体现,然而影响力亦成为传统媒体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指标。①传统媒体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内容生产必须具有阵地意识,作为党和人民的咽喉,其报道内容多为时政新闻,需要表达国家意识和人民心声,起到主流媒体维护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内容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此,传统媒体报道内容的核心价值相对稳定,他们承担着帮助公民知晓本国真实情况、引导正确的社会认知的责任,所以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等,这就决定了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对内容品质极高要求。

(二)专业性

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者,传统媒体需要确保新闻的专业化程度,因此,对于从业人员有很高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事后追惩机制。在内容生产主体方面,传统媒体拥有较多高技术人才,且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业务精、素质高、基础好,强大的采编团队,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为媒体的内容生产提供了立足之本。同时,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也在积极推进员工专业技能转型升级,比如培养互联网思维,全媒体技能,全力提升从业人员的驾驭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能力,提升知识结构,更好地引导公民对新闻事件的客观思考。不难看出,专业化生产在传统媒体仍然是内容生产的主流。因此,传统媒体的专业化程度仍然是各行各业及社会发展学习的目标。

(三)精益性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你我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信息不过冰山一角、凤毛麟角。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完成了以小见大、一管窥豹的功能。这就要求在编辑的过程中,不能一昧的追求速度,更要求质量。传统媒体在新闻的内容制作方面从图片到了解、音乐、视频等额外补充材料,都能最大程度上做到相得益彰,小而精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新媒体内容生产的特点

(一)碎片化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而加快,大部分的工作者在利用等地铁的时间开始了解最新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让人们无法通过大段时间来阅读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在信息获取上,资讯消费在网民日均上网时间中占比约29%。因此,碎片化阅读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呈常态化趋势。为了便于年轻人快速浏览,快速消化,新媒体内容表现为排版简洁、文字流畅、逻辑简单、图文并茂等特点,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大篇幅报道,新媒体的短小精悍更能符合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喜好,也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思考方式。

(二)人格化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的更新换代,不同于传统媒体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声,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阅读的个人化。从业人员通常以个人名义发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自主阐述性。以网络红人“papi酱”为例,她在微博上凭借其对社会热点独到的见解以及犀利的吐槽,加上每期视频末尾对个人标签的重复,达到了个人品牌化、人格化的目的。人格化的自媒体公众号,会让人感觉距离的拉进,让读者更愿意亲近自媒体公众号,从而促进了媒体行业的长远发展。新媒体时代就是一个媒体人格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自媒体建立起来的双向互动交流系统。

(三)内容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就像浩瀚的信息海洋,每天源源不断的信息被生产消费,新的信息刚被生产出来,旧的新闻很快就被湮没其中,一不小心,人就陷入了“信息迷雾”之中。根据每个人兴趣有所差异的特点,新媒体推出不同领域的新闻,如在一个新闻软件中,我们可以同时获取财经、娱乐、体育、法制、军事等不同领域的新闻。大量的新闻涌来的同时又加上平台的推广,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访客量,精致的版面设计也提升了用户的粘度。新媒体的内容多样化使它在传统媒体占领绝对市场的情况下获得了生存的空间。

(四)娱乐性增强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增强了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新媒体在新闻的选材方面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增加对娱乐事件的曝光度。在内容生产领域,具备资源聚合与关系建构功能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消费场景的互动式建构、消费流量的数据化呈现以及媒介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使得内容生产元素的优化利用成为可能,还大大激发了内容消费者介入传播过程的兴趣及能力。②发这种相对平民化的平台,叙事表达更活泼,娱乐性也更强,话题选择也更具有争议性吸引人眼光。娱乐性更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迎合了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影响

(一)语言方式互联网化

在传统媒体的内容表达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网络用语的使用,如“丁义珍式窗口”“怒怼”“小鲜肉”等网络新词频频出现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中。社会热词的插入,让人们在传统媒体中也能感受到和互联网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传统媒体对新时代年轻人的刻意接近,增强了年轻人的阅读趣味性及易读性。传统媒体通过语言互联网化的方式,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推动着自身变革,也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

(二)话题追逐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流量为王”“流量变现”等观念盛行,流量在社会资源分配与利用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印证了其在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地位。③为适应时代发展,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过程中也在追逐热门流量话题。传统媒体通常会对新媒体爆出的热门事件进行再次报道或深入报道,如杭州滴滴顺风车事件,事件第二天《钱江日报》就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事件。此类案例枚不胜数,网络热门话题逐渐成为传统媒体的追逐对象。

(三)内容浅层化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得出:导致社会公众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众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新媒体的原创内容大多来自网民自发的信息集成和传播,而传统媒体多为坚持报道自己采编的内容。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拓展了信息源,達到了相互借力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结果,即内容的浅层化。浅层化的内容,流于表面的评论,符合了低平台的特性,便于更加吸引快餐文化下生存的人民。

由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必定要进行改革,紧跟时代脚步。新媒体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媒体应适实放下老大的架子,摒弃传统传者为王的传播模式,借鉴新媒体的经验,真正走进受众,积极引导受众主动参与,增加互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两种媒体形式必定相互借鉴,相互进步,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共同努力。

注释:

①康锦谦:《数字时代的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特征分析——以《中国日报》为例》,学术探讨,2017年,第1月,第1期。

②张才刚:《新媒体平台赋能与内容生产的基本逻辑》,中国编辑,2018-4-26。

③张才刚:《新媒体平台赋能与内容生产的基本逻辑》,中国编辑,2018-4-27。

(作者单位:绵阳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新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